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1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winter (between October and the following March, to be referred to as just “the winter” hereafter) in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from 1957 to 2006)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Pacific SST are studied using the methods 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analysis, wavelet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uangdong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winter exhibits quasi-periodic significant oscillations of 40 years and 2 years; rainfall is less from the end of the 1950s to the start of the 1970s and from the end of the 1990s to the present than from the mid 1970s to the mid 1990s. The frequency of sustained drought is more than sustained flooding during the winter. The Guangdong precipitation during this time period is in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the equatorial central and eastern Pacific SST, but in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western and northern Pacific SST east of the Philippine Sea. 61.5% of the sustained drought occurred in the phase of negative anomalies of the Ni?o3.4 index and 38.5% in the phase of positive ones. A composite analysi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s performed for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hases of the Ni?o3.4 region associated with the sustained drough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weak polar vortex, a strong trough in Europe and a ridge near Balkhash Lake, active cold air and consistent northerly wind anomalies controlling Guangdong at low levels, an inactive westerly low disturbance in the low-mid latitude of the Asian continent, and a weak southern branch westerly trough, are all mutual causes for the sustained drought.  相似文献   
82.
墨西哥帽小波变换的影响域和计算方案新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分析了Torrence等人研究的墨西哥帽 (Mexican Hat) 小波变换的影响域和高频失真问题并探讨了解决方案。平移点b处、小波尺度为a的墨西哥帽小波函数的有效定义域为[ b-2.12a, b+2.12a], 以墨西哥帽为母函数的小波变换的真正影响域是2.12a, 小波尺度a的最大值应为N/4.24(N为时间序列长度)。提出了充分利用小波函数速降性质和立方样条插值小波系数的新计算方案, 消除了该计算方案产生虚假的显著高频周期振荡问题。利用正弦函数型时间序列小波变换的解析式检验了文中提出的新计算方案的合理性。利用新计算方案对冬季Ni?o3.4指数进行分析, 冬季Ni?o3.4指数的平均整体小波功率谱表明, 存在约12年的年代际变化和准4年的年际变化, 不存在显著的准两年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83.
Based o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nine stations representing the Xijiang River valley and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USA) reanalysis data, this study uses the wavelet analysis and band-pass filter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atmospheric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causing rainstorms in the valley during the annually first raining seasons in 1968, 1994, 1998, 2002 and 2005.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in the valley exhibits significant quasi-biweekly (10 to 20 days) oscillations. The flood-causing rainstorms in the valley were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nfluence of low-frequency warm and humid airflow in the lower latitudes and cold and dry airflow in the higher latitudes. The low-frequency vortexes were propagating or in control when this type of rainstorms took place over the valley, being favorable for the convergence of moisture at lower levels and thus vital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rainstorms.  相似文献   
84.
本文利用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年物质平衡资料和天山大西沟及其周围台站温度与降水,乌鲁木齐地温、地球自转、El Nino、天山南北地震等资料,讨论了该冰川物质平衡与诸因子变化的关系;地球自转的减慢、El Nino的出现,南天山地震的发生与正的物质平衡相一致,以大西沟站为基点,计算其温度、降水与周围台站的相关系数,发现大西沟与三大盆地的相关性不好,特别是降水表现为负相关,因此不能用盆地测站的资料来推断天  相似文献   
85.
大气季节内振荡在华南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季节内振荡(ISO)在天气气候演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期和延伸期预报可预报性来源之一,同时大气ISO的年际变化与区域季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密切联系,对短期气候预测有指示意义。对热带大气ISO的年际变化研究做了简要回顾;重点介绍了ISO对华南降水的影响及其业务应用情况,主要包括赤道MJO对华南降水的影响、基于准两周振荡的汛期暴雨过程预报、热带ISO与热带外系统多尺度相互作用对强降水的影响、ISO对季节降水的影响、基于ISO建立的降水延伸期定量预测模型;最后对进一步加强ISO应用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6.
强西南季风背景下1311号台风“尤特”的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多年5—9月逐日平均和1311号台风"尤特"登陆期间逐日平均的西南风分量,分析了"尤特"登陆期间的西南季风强度变化特征,同时还分析了"尤特"登陆期间的环流特征和强西南季风背景下暴雨区的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结果表明:(1)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逐日西南风分量明显大于多年平均值且维持时间长;(2)"尤特"东南部有低空急流长时间存在,使得水汽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尤特"环流中,同时该次过程强降水区域的850 h Pa假相当位温长时间维持在350K以上;(3)此次过程中同一个降水中心在台风外围环流影响和西南季风辐合影响下,其强上升速度区高度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7.
1997年我省后汛期天气的主要特点是7~9月雨量偏多其中7月份雨量特多,大部分地区的月雨量为40年来同期降雨量之最。初台偏迟,登陆台风偏少。入侵影响我省的冷空气来得早、频繁,强度强。1后汛期(7~9月)雨量明显偏多7~9月我省降雨量(至9月28日止)东北部与常年同期相比多8~9成;西北部偏多5~9成,局部偏多1倍多;中部偏多2成左右;东南部偏多5成以上,其中海丰偏多2倍多;西南部除雷州半岛外大部偏多1~2成。值得指出的是:今年后汛期降水偏多不是由于台风造成的,7月份降水主要是来自低压槽和西南季风影响,8月份主要由热带风暴和…  相似文献   
88.
利用1949~2005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资料, 采用功率谱分析、相关分析研究了近57 a夏半年(6~10月)赤道气压低频振荡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关系. 结果表明, 夏半年赤道气压主要表现为5~7, 10~30 d的周期振荡, 赤道气压准双周振荡强度的年际变化与登陆中国热带气旋个数有明显的正相关. 用小波逆变换对近57 a逐年5~11月逐日赤道气压进行准双周振荡滤波, 统计得到近57 a 6~10月与7~9月赤道气压准双周振荡波谷前后4 d内有热带气旋登陆中国沿海地区的几率分别为59.7%, 73.0%. 用合成分析方法建立了7~9月赤道气压准双周振荡波谷附近有、无热带气旋登陆中国的大气环流模型. 当赤道气压准双周振荡波谷附近有(无)热带气旋登陆中国时, 东半球中高纬度盛行纬向(经向)环流, 卾霍次克海附近的高压脊偏弱(偏强),西风带偏北(偏南), 副高偏西(偏东)偏强(偏弱), 东南亚越赤道气流偏强(弱), 西南季风偏强(弱)且在波谷时更强(弱), 有(不)利于热带气旋登陆中国. 所建赤道气压准双周振荡波谷附近有、无热带气旋登陆中国的大气环流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两者大气环流场的差异, 有利于做好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89.
广东省前汛期连续暴雨的气候背景及中期环流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中期连续暴雨的成因, 进一步做好4—6月广东省致洪连续暴雨的中期预报, 用统计和合成分析方法, 对1961—2001年广东省前汛期连续暴雨过程的气候背景及中期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6月出现连续暴雨的几率最大; 小波分析和最大熵谱分析表明, 广东省的连续暴雨存在准2~5年和10年左右的周期振荡, 未来几年发生连续暴雨的次数将增多; 用500 hPa候平均高度场资料, 对出现在广东省的前汛期连续暴雨过程的中期环流特征及高、低纬地区的环流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 总结出两类造成连续暴雨过程的中期环流特征的2条指标, 它们的共同特点为:中高纬度具有十分稳定的“西阻”和“东阻”, 中高纬的“东阻”和低纬120°E以东的正距平区相叠加, 使得低纬维持稳定的东高西低形势, 有利于出现连续暴雨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欧洲中心500 hPa高度场未来1~5 d的格点逐日预报资料得到候平均图, 用动力-相似诊断方法作出2003—2005年广东省有无连续暴雨过程的中期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90.
一个地区月雨量分布状况及其预测的评估,对提高业务预报准确率和对外服务的水平有很大的意义。本文把月雨量分为一级异常(│ΔR%│≥50),2级异常(│ΔR%│≥20)。通过对广东省19个台站1957~1997年各月│ΔR%│≥20,│ΔR%│≥50的统计分析,发现11月份月雨量出现一级异常的气候机率很大(超过0-001的信度),10、12月也相对较大。4、5、6月份雨量出现一、二级异常的机率相对较低。计算各月雨量的变差系数,以10~2月相对较大,4、5、6月相对较小。说明10~2月雨量的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