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363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1.
祁连山木里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与碳酸盐相伴产出是一种常见现象。为探讨这些碳酸盐的形成环境,对碳酸盐进行了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主微量元素 测试以及碳氧同位素测试。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样品中碳酸盐矿物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以及少量菱铁矿组成。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显示碳酸盐形成于干旱氧化环境。δ13CVPDB为-2.3 ‰~3.77‰,平均为2.43‰;δ18OVPDB为-17.90‰~-10.69‰,变化范围不大,碳氧同位素显示碳酸盐矿物中的碳可能为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白云石沉淀和湖水混染等联合作用所致,氧的 来源可能受大气降水影响。  相似文献   
712.
广州地区一次严重灰霾过程的垂直探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激光雷达和微波辐射计在广州地区一次严重灰霾过程进行探测,采用小波变换协方差方法反演边界层高度,从热力和动力的角度分析边界层气象因子和能见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边界层高度有明显的日变化过程,和地面能见度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在清洁过程,边界层高度超过1 km,发生严重灰霾时,最高仅为500 m.50-100 m的温度梯度滞后30 h和能见度相关性更加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77.高层能见度(255 m)和下层稳定度有显著的负相关,清洁日负相关系数最大达-0.76,灰霾日负相关系数最大达-0.49.在相关的边界层气象因子中,地表通风系数和地面能见度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最高,达0.88.边界层高度、地面风速、相对湿度和地面能见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67和-0.77.各气象因子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此次灰霾过程的主控气象因子为地表通风系数,在没有边界层高度探测的地区可利用地面能见度和风速估算边界层高度.  相似文献   
713.
基于硬化土模型(HS模型),利用PLAXI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上海地区某软土浅基坑中内插H型钢的重力式挡土墙支护开展有限元分析,根据数值试验结果和监测数据对基坑变形和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内插H型钢重力坝围护在浅基坑局部开挖7~8 m范围内有着较好的可行性和工程效果,在浅基坑支护中可作为重力式围护的补充手段;(2)使用PLAXIS的HS硬化土模型模拟基坑开挖具有较好的精度和与实际情况较接近的结果,HS模型的参数可以根据工程经验进行取值;(3)实际基坑监测结果表明浅基坑的局部深坑处的内插H型钢重力坝在两端重力坝的约束下其位移发展受到一定控制,可显著提高基坑的整体稳定性,且内插H型钢可以增加围护体本身的刚度,可抵抗部分土压力弯矩,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围护体的位移;(4)实际工程中对内插H型钢重力坝的局部开挖深度要谨慎选择,首先在周边环境保护条件较为宽松的条件下采用,局部深坑深度建议在7~8 m之间,并且基坑整体开挖深度建议在5~6 m之间。通过对软土浅基坑中内插H型钢的重力式挡土墙支护的研究,能对相关基坑支护工程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14.
针对基于矩形模板匹配的道路提取方法在影像中存在较大弯曲路段提取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圆形模板的半自动道路提取方法,用圆形模板取代矩形模板搜索道路中心点,省去了旋转角度计算,结合影像灰度、形态学梯度以及道路中心点之间的夹角信息,用迭代内插的方法搜索加密道路中心点,最终得到道路中心线。实验分析和比较表明,该方法在继承模板匹配的优势的同时较好的弥补了矩形模板的不足,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15.
预测川渝地区汛期降水量的一种物理统计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马振锋  谭友邦 《大气科学》2004,28(1):138-145
应用川渝地区20个测站汛期(6~8月)降水距平百分率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汛期降水分布型及其形成的前期信号,提出了四川盆地汛期降水主要存在"东西振荡"、"一致分布"和"南北振荡"三类分布型.针对这三类典型的降水分布型,得到了川渝地区主汛期降水及其预测强信号的关系:春季西太平洋暖池强度偏强或上年秋冬季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场偏高时,当年川渝地区主汛期降水表现为西多东少,反之,则表现为西少东多.即出现了"东西振荡型";1~3月西风带极锋锋区位置偏北或上年冬春季青藏高原地区100hPa位势高度场偏低时,当年川渝地区主汛期降水偏多,反之,则降水偏少.即出现了"一致分布型".上年夏季西风环流强度指数偏强时,当年川渝地区主汛期降水表现为南多北少,反之,则表现为南少北多.即出现了"南北振荡型".利用这些强信号作因子场,在引入"方差权重"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预测川渝地区主汛期降水的一种物理统计模型.通过对1996~2001年共6年的实际业务预报,预测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16.
笔者等对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石英脉长度与厚度的分形关系及其厚度的分形分布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石英脉分形生长的可能动力学机理。分析结果表明 ,石英脉长度厚度关系的分维值 Dr 在 0 .4 0 70到 1.0 784之间 ,Dr 值与相应石英脉的平均厚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为 0 .6 6 36。石英脉厚度分布的分维值 DT 在 0 .342 0到1.4 6 6 1之间 ,与相应石英脉平均厚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为 - 0 .5 70 6 ,说明厚度分布的分维值 DT 越小 ,脉体连通性越好。研究表明 ,石英脉体生长早期 ,以横向膨胀为主 ,其长度厚度关系分维值 Dr<1.0 ;脉体生长达到一定规模时 ,相邻脉体会通过相互连通而迅速增长 ,总体表现为纵向延长 ,从而导致 Dr>1,Dr随着石英脉的连通生长而增大。模拟结果表明 ,具有稳定的脉体成核率 α和生长速率 β的脉体生长模式将导致脉体厚度的分形分布 ,且厚度分布的分维值 DT 值将随着脉体成核率 α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脉体生长速率 β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717.
我国新疆阿尔泰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而且有丰富的有色、贵、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矿床的形成和分布与断裂构造有密切的关系。作者对该地区断裂构造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对热液成矿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18.
地下水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地下水的存在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以3个实际场地作为计算土层,2条真实的地震波记录作为输入地震动,分别计算不含地下水工况和饱含地下水工况的土层地震反应。其中,不含地下水工况使用单相介质模型,饱含地下水工况使用双相介质模型,算法均使用有限差分方法,人工边界使用透射边界。根据得到的加速度时程,提取它们的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数据,经过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含地下水场地的地表峰值加速度要明显小于不含地下水场地的地表峰值加速度;(2)含地下水场地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要大于不含地下水场地的反应谱值;(3)由于地下水的存在,场地放大系数反应谱特征周期向长周期改变,反应谱平台值变大。  相似文献   
719.
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SLPEA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是微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实际微地震监测资料中存在大量低信噪比事件,而传统方法对这些事件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克服传统方法抗噪性弱的缺点,本文通过综合地震信号与环境噪声在振幅、偏振以及统计特征等方面的存在的差异,设计了一种针对低信噪比微地震事件的初至拾取方法——SLPEA算法.为了检验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别对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与传统方法及手工拾取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初至到时与手工拾取结果的绝对误差平均值仅为1.33×10~(-3)s,小于3个采样点;方差为3.21×10~(-6)s~2;初至到时在手工拾取结果±0.005s误差范围内的个数占总数的95.8%.这些参数值均优于传统方法的同类参数,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20.
江苏高邮-宝应交界4.9级地震震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根据台网监测资料及现场调查结果,介绍了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宝应交界4.9级地震的基本特征,给出了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与现场宏观调查结果分析认为,本次地震的发生可能与杨汉苍-桑树头断裂有关.以现场调查资料为基础,对震害进行分析,提出了本地区地震烈度评价标志,并给出了本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根据砖混结构、砖木结构房屋的震害特点,认为水网地区地基条件差、抗震能力差、建筑质量差和年旧失修是房屋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针对地震灾害的地区性差异,给出了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民居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和加强中强地震孕震发震研究等建议,以期为震害调查和地震灾害的预测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