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69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利用取自冲绳海槽北部的8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中的放射虫壳体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Q-型因子分析得到3个主因子,方差累积贡献为90.2%;3个主因子划分出了3个放射虫组合,它们的分布和组成与研究区的水团有很好的相关性。组合I以Tetrapyle circu-laris、Tetrapyle quadriloba 和Ommtartus tetrathalamus tetrathalamus等属种为主要分子,分布在西北部陆架和陆皮区,反映陆架水与对马暖流水相互作用的混合水环境;以Lithelius minor、Dic-tyocoryne profunda、Stylodictya multispina、Acrosphaera spinosa、Dictyocoryne truncatum、Spongaster tetrars、Stylodictya arachnia和Ommatartus tetrathalamus tetrathalamus等属种为主的组合Ⅱ,在东南部海槽区占优势,反映黑潮流系影响的海洋环境,同时其分布和组成又受水深的制约;以 Te-trapyle quadriloba和Monozonium pachystylum为主的组合Ⅲ仅解释了总方差的8.3%,其分布没有明显的优势区域,可能代表黑潮水到混合水的过渡环境。这3个组合的分布和变化也反映了各水体的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42.
自动电位滴定仪高效高精度测定海水碱度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海洋碳循环和海洋碳酸盐系统,需要测定样品的碳酸盐碱度。利用电位滴定仪(万通~(?)798MPT Titrino)配合软件tiamol.1检测了海水总碱度。根据碳酸盐解离常数计算出了海水碳酸盐碱度,相时标准偏差低于0.1%(±2μmol/kg),单个样品用量约25 mL,检测时间约9 min。实验结果表明,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海水总碱度速度快,精度高,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3.
利用声学浅地层剖面仪对海底管道在海底的赋存状态检测是确保海底输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介绍了新型参量阵浅地层剖面仪SES-2000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通过对福建湄洲湾LNG海底管道检测实际应用,有效识别出了埋藏、裸露和悬空等3类海底管道赋存状态,尤其对沙包回填治理后的管道埋深能有效探测识别。检测结果表明,该设备具有高分辨率和强穿透的特点,稳定性好,能获取高品质的管道检测数据,应用效果良好。获取的基础数据为海底管道日常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4.
对山东半岛泥质楔柱状样进行沉积物粒度分析,并在210Pb测年基础上结合黄河年输沙量、悬浮泥沙粒径、河口位置及沿岸流强弱替代指标等数据研究近百年来黄河改道及输沙量变化对远端沉积区沉积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物粒度的变化是黄河入海泥沙特征和沿岸流等水动力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1884–1939年及1947–1999年,研究区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变化主要受到沿岸流强弱的影响;1939–1947年及1999–2012年,受1938–1947年花园口决堤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黄河年输沙量持续偏低致使源区泥沙不足的影响,沉积物粒度相对粗化,与沿岸流强度的相关性减弱。与黄河入海泥沙近端沉积区不同,研究区粒度特征对黄河尾闾改道事件不敏感,且对花园口决堤及年输沙量低于临界值的响应有一定程度的延迟,这与该区沉积物经历了再悬浮过程及中间复杂的物质混合有关。黄河改道及输沙量变化仍然是远端沉积区沉积特征演化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45.
The morphology of the beach backshore and foreshore at Huiquan Bay, Qingdao,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a single intertidal sandbar system with a spring tide range of 4.59 m. The beach was measured with a laser total station of Leica TPS402. Contours of the beach were generated using data collected in March and November 2005. The survey method provided 2 mm measuring accuracy and 4–10 m horizontal spacing. The net accretion volume of the foreshore was about 11, 215 m3 from March to November. After sand sculpture activity, the axis of the sand trough migrated onshore from about 3.5 m to 17.5 m on the foreshore beach in November. At the same time, the axis of the sandbar crest migrated onshore no more than 42.25 m on the northwest foreshore; and it migrated offshore no more than 23.75 m on the southeast foreshore. On the northwest and southeast foreshore beach, two strips of erosion areas with a thickness of 0–0.2 m appeared on the sandbar crest. Accretion occurr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and trough with a thickness of ∼0.2–0.6 m. The sandbar height decreased after sand sculpture activity, and it was no more than 0.7 m in March and 0.6 m in November.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sand digging on the sandbar crest during sand sculpture activity, also can disturb the beach morphology of intertidal bar systems. This phenomenon also was validated by comparison of beach morphology, the results of a color artificial tracer experiment and a sediment transportation trend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46.
内容提要:西准噶尔巴尔雷克山南部的石炭系黑山头组火山岩主要由灰-灰紫色(气孔)杏仁状安山岩、杏仁状玄武安山岩组成,属亚碱性系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49±8Ma,MSWD=0.14(95%置信度),时代属早石炭世。Mg#介于23.82~50.45,全碱含量(Na2O+K2O=3.74%~8.02%)较高且相对富钠,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La/Yb)N=2.87~13.41)且分馏较好((La/Sm)N值均大于1(1.46~3.41),重稀土分馏较差((Gd/Yb)N=1.46~3.48)。仅部分样品有微弱的负铕异常(δEu=0.82~1.47)。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Th、K、Sr相对富集,其中Ba、K的富集尤为明显,高场强元素(HFSE)Nb、Ta相对亏损,Ti轻微亏损,Zr、Hf略富集。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俯冲带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其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黑山头组火山岩时代的确定及构造环境信息为进一步认识西准噶尔巴尔雷克一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7.
为了探讨夏季不同性质悬浮体在研究区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于2016年6—7月在北黄海使用LISST-100X(C)型激光粒度仪和CTD测量了悬浮体浓度和水体温度、浊度、荧光叶绿素浓度数据。结合现场水文数据对不同粒径悬浮体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研究区悬浮体含有大量以生源颗粒为主的粗颗粒(128μm),其浓度在下层水体较低,在远岸层结水体的温跃层附近最高。粒径128μm的细颗粒浓度与浊度分布趋势一致,主要反映陆源无机颗粒的变化。其浓度整体呈近岸高远岸低、下层高上层低的分布特征;在成山头近岸海域最高,并且在鲁北沿岸浅水与远岸深水之间存在浓度锋。潮混合作用和温跃层是影响悬浮体浓度空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潮混合作用促使鲁北沿岸出现陆架温度锋,阻碍沿岸细颗粒物质向海输运;成山头近岸较强的潮混合作用导致当地沉积物再悬浮,使该区域细颗粒浓度最高。温跃层不仅阻碍了下层细颗粒物质向上扩散,还对上层沉降下来的颗粒有"累积"作用。此外,跃层附近丰富的浮游植物对粗颗粒浓度高值区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8.
尤莉  王国勤  阎军  李飞 《气象》2007,33(S1):31-40
利用通辽地区1950—2006年的气温、降水、降水日数、积温、日照、无霜期等资料,分析了科尔沁沙地地区近57年来的气候变化越势、突变和周期波动,探讨了科尔沁沙地气候变暖对当地农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195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已成事实,1987年是气候变暖的突变时间点。气候变暖后,低温日数明显减少,高温日数增加;农业积温增加;无霜期延长,曰照时数增加;全年降水日数减少,特别中雨日数明显减少。气候变暖对科尔沁沙地农牧业的影响有利有弊,综合分析是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49.
利用内蒙古25个气象站1961—2003年的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日较差资料,通过计算气候倾向率、小波变换和突变检验,分析了内蒙古近40年气候变暖特征。结果表明:①近40年我区气候变暖明显,最低温度升幅明显高于最高温度的升幅,表现出一种日夜增暖的不对称性,使得日较差变小;②在年温度的变化中冬季变暖的贡献最大,且以东北部寒冷地区更为明显;③平均最高温度有24年左右的准周期,平均最低温度无明显周期震荡,但无论从最高还是最低温度看,目前我区都处于相对暖期中;④我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暖在70年代中期超过了显著水平,并经历了一次突变过程,突变点在1983年,而最高温度对变暖的响应明显滞后于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50.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葫芦沟剪切带韧性和脆-韧性剪切构造变形的构造岩和显微构造特征,在对韧性剪切动力变质和脆-韧性剪切动力蚀变等成矿作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后者叠加于前者的剪切带动力成矿模式,并将该矿床的形成过程归纳为4个主要成矿阶段:I、矿质储备阶段-原始矿源层形成;Ⅱ、矿质活化、运移阶段——区域变质和热动力分异导致金活化、迁移,形成初级衍生矿源层;Ⅲ、韧性剪切动力变质成矿阶段——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使金活化、迁移;并局部富集形成高级衍生矿源层;Ⅳ、脆-韧性剪切动力蚀变成矿阶段——脆-韧性断裂的动力蚀变成矿作用的叠加,金等元素富集并成矿,形成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