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GIS支持下的复杂地形区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生态系统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也限制了小麦长势卫星遥感监测的精度。在分析豫西半山丘陵区不同地形(河川、丘陵)和气候生态条件(水热条件)对小麦生长影响的基础上,基于EPPL7地理信息系统(GIS),采用扫描、数据格式转化,建立数据库等方法,将NOAA/AVHRR遥感资料和地形图,土壤图,年降水量图,年平均气温图,政区图等图件集成起来,并进行了监测区分层;根据系统监测和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42.
在系统研究冬小麦干旱NOAA/AVHRR遥感监测理论、模型、资料处理、指标及应用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干旱NOAA/AVHRR遥感监测模型,针对这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土壤质地和风速对遥感干旱监测的影响、用遥感表层土壤水分反演深层土壤水分的方法与模型、用单时相遥感资料反演土壤水分的方法等。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干旱遥感监测应用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43.
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华北冬小麦一夏玉米主要生长季的干旱时空特征,可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制定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华北5省(市)64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以降水负距平或降水量表征的干旱指标,通过经验正交分解法提取了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关键生长阶段的特征向量和时间系数,分析了干旱频率、站次比及干旱强度的变化特征,并通过构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期综合干旱指数,探讨了华北地区农业干旱的总体状况。结果表明:EOF分解的前4个模态提取了60%以上作物干旱的主要时空分布信息,冬小麦主要生长季收敛效果优于夏玉米;冬小麦全生育期、苗期及拔节-抽穗期干旱的高强度中心主要分布在冀中南、豫北及鲁西北地区,而灌浆-成熟期干旱则以豫东为中心;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的高强度中心主要位于冀南和鲁北地区,初夏旱以冀北大部为高强度区,而卡脖旱以豫西和鲁南为高强度区。从时间系数和区域干旱强度及站次比的时间变化趋势看,冬小麦全生育期干旱、灌浆-成熟期干旱及夏玉米初夏旱、卡脖旱均表现为递减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冬小麦播种期、拔节-抽穗期干旱,以及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为不显著的递增趋势。整个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期干旱威胁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京津局部、冀中南、豫北和鲁北等地区。  相似文献   
44.
植被是气候及其他环境因子的综合反映,植被变化与气候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基于Holdridge生命地带指标法和非监督分类法,利用研究区1982年、1992年和2002年气候数据、NDVI数据和DEM数据融合后的多源数据,进行非监督分类。经过分类后处理、空间分析、数据挖掘后,得出黄淮海地区1982—2002年植被覆盖变化图。结果表明:20 a间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变化较为和缓,保持了较一致性;变化比较剧烈地区主要分布在二、三地形阶梯交界及400 mm左右年降水量线处、山东低山丘陵以及淮河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45.
陈怀亮  徐祥德  李飞  王兰宁  杜子璇 《气象》2012,38(4):385-391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传统的农耕区,也是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区域之一,使得该地区植被覆盖发生了明显变化。为研究城镇化对气候与水资源的影响,应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通过控制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在保证积分时间(2001-2005年)的情况下,输出降水、蒸发、温度、湿度、土壤水分、径流、整层水汽含量等资料,利用敏感性试验和控制试验输出量的差值,来分析黄淮海地区城镇化对气候和水资源要素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城镇化对研究地区气候及水资源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局地风场减弱、降水减少、地面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水资源总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减少和地表径流增加等方面,从而对气候和水资源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6.
国内外生态气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探讨了生态学、气象学与生态气象学的发展历程,并给出了目前常见的几种生态气象学的定义;其次,对国内外生态气象学的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主要介绍了国际上开展的与生态系统有关的许多观测计划和研究试验,以及国内不同部门开展的陆地生态系统观测状况,并分析了我国气象部门生态气象业务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次,分析了生态气象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7.
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服务系统(HNMYFSS)是用QuickBasic4.5及Foxpro2.5语言编制的一套立足业务实用的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服务系统。该系统的数据基础是河南省夏玉米农业气象数据库。HNMYFSS由数据库管理、趋势产量处理、因子普查、气象产量预报、产量预报、全省产量集成六大功能模块组成。各模块既紧密相连,又可独立运行,初步实现了玉米产量预报自动化和客观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8.
烟草地膜覆盖配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仝文伟  郭合营  陈怀亮 《气象》2001,27(10):49-52
1997-1999年对烟草地膜覆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盖膜效果随年际间降雨不同而有所差异,从总的趋势看,盖膜优于不盖膜,揭膜最佳时间在移栽后50天左右。  相似文献   
49.
1 2002年度天气气候概述 2001年秋季(9~11月),降水量30~101 mm,较常年同期偏少9~60 mm,仅在10月下旬出现较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热量条件适宜,日照时数269~350.6 h,大部地市较常年偏少.  相似文献   
50.
1 2002年度天气气侯概述 2001年秋季(9~11月),降水量30~101mm,较常年同期偏少9~60mm,仅在10月下旬出现较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热量条件适宜,日照时数269~350.6 h,大部地市较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