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166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427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19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Using the Simple Biosphere Model (SiB2), soil thermal properties (STP) were examined in a Tibetan prairie during the monsoon period to investigate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 prediction. We improved the SiB2 model by incorporating a revised force-restore method (FRM) to take the vertic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thermal diffusivity (k) into accou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revised FRM alleviates daytime overestimation and nighttime underestimation in modeled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 (Tg), and (2) its role in little rainfall events is significant because the vertical gradient of k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urface evaporation. Since the original formula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λ) in the SiB2 greatly underestimates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we compared five algorithms of λ involving soil moistur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of overestimation during the day and underestimation at night on the basis of the revised FRM.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five algorithms significantly improve Tg prediction, especially in daytime, and (2) taking one of these five algorithms as an example, the simulated Tg values in the daytime are closer to the field measurements than those in the nighttim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led Tg and field measurements are mostly within the margin of error of ±2 K during 3 August to 4 September 1998.  相似文献   
132.
利用呼和浩特市1961—2010年气温资料,用线性回归、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呼市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季节性变化规律,指出近50a来平均气温以每0.57℃/10a的幅度增高。  相似文献   
133.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friction velocity, roughness length, and the drag coefficient over coastal zones and open water surfaces enables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processes of air-water interaction. In context of measurements from the Humidity Exchange over the Sea Main Experiment (HEXMAX), we recently proposed wave-parameter dependent approaches to sea surface friction velocity and the aerodynamic roughness by using the dimensional analysis method. To exte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approaches to a range of natural surface conditions,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assess this approach by using both coastal shallow (RASEX) and open water surface measurements (Lake Ontario and Grand Banks ERS-1 SAR) where wind speeds were greater than 6.44 m s-1. Friction velocities, the surface aerodynamic roughness, and the neutral drag coefficient estimated by these approaches under moderate wind condi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ments mentioned abov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efficients in these approaches for coastal shallow water surface differ from those for open water surfaces, and that the aerodynamic roughness length in terms of wave age or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should be treated differently for coastal shallow and open water surfaces.  相似文献   
134.
利用云南省大理州12个气象站1962~2008年共47a雨季开始期资料及NCEP/NCAR高度场及风场资料分析了大理雨季开始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异常年环流特征。EOF分析表明,大理雨季开始期存在多种空间分布类型,主要的分布型是一致偏早(晚)型及东南一西北型。Morlet小波分析表明,大理雨季开始期在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偏早,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偏晚,90年代初至今偏早;且存在约2a和10a的特征时间周期变化。异常偏早年5月高度距平场上北半球经向上呈“-+-”的分布,异常偏晚年则相反,呈“+-+”的分布。异常年5月高、中低层的距平风场同样存在明显差异,异常偏早年高层存在增强伊朗高压的反气旋环流,低层存在偏强的南亚季风环流,异常偏晚年则是相反的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135.
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的非迭代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Högström (1996) 和Beljaars et al.(1991) 的研究工作, 沿用Louis et al.(1982) 和Launiainen (1995) 的思路,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研发了一种采用非迭代方法的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该方案直接用整体理查森数、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长度和热力学粗糙度长度对稳定度参数进行参数化, 从而避免了通过循环迭代计算Monin-Obukhov长度。该方案不仅有效地节省了CPU计算时间, 而且其计算结果与迭代方案 (BHH方案) 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36.
两种土壤温度算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定量理解黄土高原土壤的物理特性和过程, 为进一步提高陆面模式对该地区地表能量平衡模拟能力奠定基础, 本文利用2005年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中7月22~26日期间裸土地表观测站土壤温度观测资料, 采用热传导(结合数学拟合法)、热传导-对流两种方法分别计算了该地区土壤热扩散率。本文还利用热传导-对流方法计算0.05~0.1 m浅薄土壤层的热扩散率垂直梯度与水通量密度之和, 其值介于0.80×10-6~2.43×10-6m/s之间。在此基础之上, 以0.05 m深度的土壤层为上边界, 分别利用上述两种方法模拟0.10 m深度的土壤层温度, 结果表明: 由于忽略土壤的垂直不均匀性和水分的垂直运动而只考虑热传导过程, 热传导方法不仅高估了土壤温度振幅, 而且高估了位相的延迟。而热传导-对流方法对温度振幅和位相的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吻合较好, 白天 (北京时间08:00~20:00) 的温度模拟值相对测量值的平均误差、 标准差和归一化标准差分别为0.19 K、0.18 K和0.08%。  相似文献   
137.
低纬高原罕见“雷打雪”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荣芬  鲁亚斌  高安生  李磊 《气象》2009,35(2):49-56
应用常规高空资料、FY-2C卫星红外和水汽图像、加密自动站地面观测资料,结合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08年2月28日夜间至29日凌晨发生在云南的"雷打雪"罕见天气现象.结果表明:南支槽和冷空气、西南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是其发生的有利天气背景,其中强对流天气就发生在急流与锋面相互作用的湿度锋湿区内斜压不稳定的环境中.中-γ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并逐渐增强为中-β尺度对流云团是形成此次复杂对流天气的直接中尺度系统.多普勒雷达回波中,PPI上有回波强度达25~33dBz的"人字形"回波、钩状回波以及阵风锋的出现,相应VPPI上出现逆风区、低层零线"S"形暖平流及"牛眼"结构是"雷打雪"天气中降雨转为冰雹、阵雪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由弱变强的典型特征.地面逐时温、压、湿、风的迅速演变特征表现为雷暴发生前增温增湿和增压,温度、气压出现峰值,且气压曲线显示为圆顶状的中尺度雷暴高压特征;风的变化则表现为风向呈逆时针旋转,偏北风增大并出现风速峰值.雷暴过境时,要素显示为降温增湿,出现露点锋.  相似文献   
138.
濮阳高新区洪灾城市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5--2004年濮阳高新区气象和洪灾实况资料,分析了洪灾时空分布及城市经济损失特征.采用分等级、分资源类型的参数统计、回归分析和加权平均等方法,探讨了洪灾损失的评估步骤和技术方法,建立了城市洪灾损失的定量评估系统模型.选用2005--2006年濮阳高新区典型的洪灾事例验证该方法、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洪灾损失评估定量计算结果与社会经济损失调查统计数据比较接近.结论认为:洪灾损失评估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洪灾损失作出定量评估,技术方法是可行、可操作的,为政府指挥防洪抗灾提供理论分析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9.
应用实测气象资料,结合卫星云图与多普勒雷达图像分析,对2007年7月19日到8月2日云南少有的7次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的西南急流是重要的影响系统,西南急流的维持为持续性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水汽、动量和不稳定能量的快速传递,高原切变线与西南急流的有利配置,是7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持续性强降水出现在500hPa水汽通量大值区和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卫星云图上切变云带和副高外围云带在云南汇合,切变云带和副高外围云带维持、加强的过程与强降水落区的时空分布对应较好.多普勒速度图上零速度线长时间维持"S"型,风随高度顺时针旋转,说明高层有持续的暖平流.高低层不同性质的气流配合,有利于强降水产生.  相似文献   
140.
封闭条件下抛石路堤降温效果及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3,他引:9  
在多年冻土地区道路工程的修筑与维护中, 如何保证多年冻土不退化所采取措施的长期可靠度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实际工程中半开放半封闭抛石路堤受到风沙或积雪填埋后,在不同温度变幅条件下的降温效果. 实验结果发现: 在满足一定厚度时, 封闭条件下的块石层仍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具有可变等效导热系数的特性, 在实验中充分体现了"热二极管效应". 在外界温度变幅较大的条件下, 降温速度和降温效率均大于温度变幅较小的情况. 通过对块石层顶底温差与其顶部温度变化关系, 以及块石层内温度场特征的分析, 证实了封闭块石层内自然对流的真实存在和对流的运动发展趋势. 试验结果为抛石路堤降温的长期可靠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