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Using the Simple Biosphere Model (SiB2), soil thermal properties (STP) were examined in a Tibetan prairie during the monsoon period to investigate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 prediction. We improved the SiB2 model by incorporating a revised force-restore method (FRM) to take the vertic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thermal diffusivity (k) into accou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revised FRM alleviates daytime overestimation and nighttime underestimation in modeled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 (Tg), and (2) its role in little rainfall events is significant because the vertical gradient of k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urface evaporation. Since the original formula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λ) in the SiB2 greatly underestimates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we compared five algorithms of λ involving soil moistur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of overestimation during the day and underestimation at night on the basis of the revised FRM.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five algorithms significantly improve Tg prediction, especially in daytime, and (2) taking one of these five algorithms as an example, the simulated Tg values in the daytime are closer to the field measurements than those in the nighttim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led Tg and field measurements are mostly within the margin of error of ±2 K during 3 August to 4 September 1998.  相似文献   
2.
张晓惠  高志球  魏东平 《大气科学》2012,36(5):1053-1062
陆—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是通过近地层湍流热量和水汽通量来实现的.以往的研究表明近地层阻抗对湍流能量通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关于陆面模式中阻抗系数的取值范围却始终没有统一的标准.为了深入了解简单生物圈模式 (SiB2) 中近地层阻抗系数取值变化对湍流能量通量的影响,我们以那曲站为例,分别采用传统的逐个因子分析法和考虑参数间相互作用的部分因子分析法定量地研究了夏季该观测站近地层湍流能量通量分别对冠层阻抗系数C1和地表阻抗系数C2的敏感性响应.结果表明,感热通量对地表阻抗系数C2更为敏感,而潜热通量则对冠层阻抗系数C1较为敏感;感热通量随C1增加而增大,随C2增加而减小,而潜热通量则随C1或C2的增加而减小;不管是感热通量还是潜热通量,它们对阻抗系数的敏感度随阻抗系数的增大而减小,而对阻抗系数的相对敏感度则随阻抗系数的增大而增大.最后,结合那曲站夏季下垫面稀疏短草的分布特点分析了造成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敏感变化各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4.
极端天气气候背景下两次降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分析资料,从同期气候背景、影响系统特征、干侵入特征和影响等方面,对2008年1月28日20时-29日08时、2月1日20时-2日08时江西中、北部两次较强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两次过程发生的气候背景主要与大气环流异常及拉尼娜事件有关。两次过程的系统配置具有相同的特点,中层700-500hPa西南气流强盛,低层850hPa到地面的冷空气垫深厚,700-850hPa存在逆温层。两次过程都具有干侵入特征,干侵入所引起的对流层中低层垂直方向上的降温,使中低层0℃以上暖层明显减弱,700hPa温度降为0℃以下,为混合云内雨转雪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温度条件。两次过程中,低层冷平流越强,雪区南界越偏南。江淮到黄淮的下沉气流为对流层高层干空气侵入提供了动力条件,高层干冷空气向南、向下侵入,导致对流层低层850hPa偏北气流加强和维持,加大了中低层垂直风切变,使上升运动加强,为水汽凝结、冰晶和雪晶比含水量的增加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使降雪得到发展。两次过程中,上升运动越强,降雪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5.
张晓惠  倪允琪 《气象学报》2009,67(1):108-121
在2005年6月20日的一次华南暴雨过程中,影响两广地区局地强降水的两个主要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在性质上有很大不同,初步分析断定,影响广西局地强降水的MCS1为锋面云团,而影响广东局地强降水的MCS2为暖性云团.通过对二者进行对流强度、维持机制以及湿位涡结构的比较分析发现,锋面对流系统MCS1与暖区对流系统MCS2的对流上升速度都很大.引起的局地降水量也相差不多.由于二者存在水汽条件的差异,因此不能排除微小差异主要足由水汽条件直接导致的,无法就此得出它们的对流强度强弱的比较结果;同时,对二者成熟阶段维持机制的对比分析得到,具有锋面特征的MCS1,中高层有很强的偏北气流进入,在对流区是以对流对称不稳定机制来维持对流运动的;而具有非锋面结构的MCS2由于没有偏北气流的进入,加上水汽条件充沛,主要由湿对流不稳定机制来维持对流运动.另外,湿位涡(MPV)结构的对比分析中得到如F结论:在VMP的结构上,二者均表现出中低层潜在对称不稳定结构特征;在VMP1的结构上,锋面对流系统MCS1表现出南北气流相瓦作用的特征,而暖区对流系统MCS2表现出高低空气流相互作用的特征;最后,在VMP2的结构上,MCS1反映了对流区南北两侧高低空急流的作用,而MCS2则反映了对流区内中高层干冷空气下滑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晓惠  侯明轶 《岩矿测试》1992,11(3):221-224
研究了用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MIP-AES)测定Be、Cr、Mo、V、Zr和Ge。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其检出限分别为:0.038,0.030,0.015,0.030,0.024和0.11μg/ml。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利用最新收集到的全国范围内177个气象测点,时间跨度最长达51年的浅层地表长时间温度序列,通过频谱分析及数值求解的方法去除温度序列中受大气影响的高频变化部分,得到反映来自地球内部热信息的稳定温度梯度,进而求得地表平均热流,并分析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大地热流场,希望在丰富大地热流数据库,及对我国地震、旱涝灾害的预测方面给予启示.  相似文献   
8.
2008年4月19—20日,在热带低压“浣熊”与中纬度低槽系统相互作用下,粤赣闽地区发生一次暴雨过程。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常规地面降水资料、FY-2C气象卫星红外云图资料、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1 °×1 °)对这次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热带低压在深入内陆逐渐减弱填塞的时候,与中纬度东移的低槽系统发生相互作用是导致降水加强和维持的主要原因。二者合并后使得低值系统发展,槽前西南急流增强,中尺度急流核生成,正涡度平流加大,水汽辐合加强,上升运动增强,这些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