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1篇
  免费   2270篇
  国内免费   3002篇
测绘学   1401篇
大气科学   1746篇
地球物理   2464篇
地质学   5893篇
海洋学   1859篇
天文学   540篇
综合类   975篇
自然地理   1295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552篇
  2021年   618篇
  2020年   477篇
  2019年   597篇
  2018年   602篇
  2017年   592篇
  2016年   613篇
  2015年   664篇
  2014年   652篇
  2013年   834篇
  2012年   869篇
  2011年   851篇
  2010年   844篇
  2009年   802篇
  2008年   836篇
  2007年   722篇
  2006年   645篇
  2005年   587篇
  2004年   421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407篇
  2000年   371篇
  1999年   289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organic matter in modern marine water columns greatly favors the geo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Biolipids could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petroleum hydrocarbons due to their comparabl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the slightly refractory characteristics of biolipids during the microbial/thermal degradation.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CO2 and salinity could affect the biochemical contents in microorganisms. As a result, microorganisms living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might have a different contribution to the petroleum formation. Organic carbon flux is shown to bear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rimary productivity only within a certain range of biomass volumes in a specific biohabitat. Furthermore, organic matter is degraded much quickly in a water column with oxic conditions. Therefore, the anoxic condition, along with the enhanced biological productivity, would be one of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in the formation of high-quality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The formation of biofilms and microbial mats favors the preservation of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by decreasing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organic matter. Identification of biofilms and microbial mats in sedimentary rocks will thus greatly help to understand the depositional processes of organic matter finally preserved i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7, 32(6): 748–754 [译自: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993.
根据1:20万区域化探填图数据,从黔西南金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分析出发,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和方法预测金矿远景资源量,分析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标志和评价准则,探讨金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综合分析认为,黔西南金的成矿条件优越,成矿物质来源丰富,资源潜力巨大,尚有较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94.
十八烷基三甲基铵改性蒙脱石的结构和凝胶性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邱俊  吕宪俊 《矿物岩石》2007,27(4):17-21
利用小角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在不同的十八烷基三甲基铵盐用量下制备的有机蒙脱石的结构特征,将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特征的有机蒙脱石分别分散在二甲苯、乙醇混合相和0#柴油中,测定在相应溶剂体系中的凝胶性能,研究发现当十八烷基三甲基铵盐的用量小于0.9 CEC时,十八烷基三甲基铵盐阳离子在蒙脱石层间呈单层平卧排列,由于在有机溶剂中蒙脱石得不到充分的剥离而导致有机蒙脱石的凝胶性能较差,表现为有机凝胶的粘度和胶体率都较低;当十八烷基三甲基铵盐的用量在0.9 CEC~1.8 CEC时,十八烷基铵阳离子在蒙脱石层间呈单层倾斜排列,在有机相中蒙脱石不仅能得到充分的剥离,而且能形成稳定的"卡房式结构",使有机凝胶的黏度和胶体率分别最高达到23 000mPa.s和100%;而当十八烷基铵盐的用量大于1.8 CEC时,十八烷基铵有机物在蒙脱石层间呈胶束排列,尽管在有机相中能得到充分的剥离,但由于过量的有机阳离子中和了蒙脱石层面的负电荷,在体系中不能形成稳定的"卡房式结构",使有机蒙脱石的凝胶粘度较低,而胶体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利用Aster遥感数字图像,建立了彬县煤矸石电厂评价区各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的遥感影像特征,采用目视解译和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圈定了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总结各土地利用现状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了科学地评价电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96.
The Cenozoic sedimentation in the Tianshui basin,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liupanshan and West Qinling,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provides a record for the regional tectonism and exhumation history of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s. Thermochronologic study on the detrital apatite grains from sandstones at Yaodian, near Tianshui, has revealed two rapid tectonic uplift-exhumation events of the source area, which happened at 23.7 and 14.1 Ma, respectively. The fast exhumation (0.34 mm/a) at 23.7 Ma, which recorded the tectonic uplift of West Qinling,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Neogene Tianshui basin and initiated the reception of alluvial deposits. This event is most likely in response to the synchronous tectonism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source region experienced another rapid exhumation (1.05 mm/a) at 14.1 Ma, when the Tianshui basin began to depress broadly and fluvial-lacustrine sediments dominated the Late Miocene. Translated from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6, 24(6): 783–789 [译自: 沉积学报]  相似文献   
997.
利用漫反射光谱鉴定红粘土中针铁矿和赤铁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铁矿(Gt)和赤铁矿(Hm)是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要铁矿物。这两种矿物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含量很低,常规的测试手段很难有效地测定其含量。利用反射光谱联合加热处理的方法,可对土壤及沉积物样品中针铁矿和赤铁矿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样品加热到300℃后,针铁矿的反射光谱的一阶导数特征峰发生了变化,赤铁矿的一阶导数特征峰却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加热前后样品反射光谱一阶导数的变化取决于针铁矿和赤铁矿的含量。利用这种方法估计黄土高原第三纪红粘土样品中的赤铁矿含量约为0.3%~0.4%,针铁矿含量约为0.5%~1%。  相似文献   
998.
以某市城市规划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为例,主要阐述了该数据库的功能设计,并通过入库处理,将分层数据导入到对应数据库中。根据数据库设计要求,按空间单元划分存储单元建立各个子数据库,或者将所有数据合并为一个存储单元建立无缝数据库。从而实现图形与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999.
以准格尔丘陵沟壑区五分地沟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彩红外航片和IKONOS卫星影像,绘制了1987、2002年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图,并数字化基于地面土地利用调查绘制的1979年土地利用图.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评价了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空间格局现状及土地覆盖类型动态变化;并以ETM 数据为信息源,绘制了2002年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图.研究表明:2002年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呈现出一个耕地、草地、人工乔木林和人工灌木林以及种植稀疏灌木的草地高度镶嵌的景观格局特征;20年内土地覆盖类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景观异质性增强.基于研究区景观的高度破碎化,绘制小流域精细尺度土地覆盖图,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00.
准格尔丘陵沟壑区五分地沟流域土地覆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准格尔丘陵沟壑区五分地沟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彩红外航片和IKONOS卫星影像,绘制了1987、2002年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图,并数字化基于地面土地利用调查绘制的1979年土地利用图.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评价了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空间格局现状及土地覆盖类型动态变化;并以ETM 数据为信息源,绘制了2002年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图.研究表明:2002年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呈现出一个耕地、草地、人工乔木林和人工灌木林以及种植稀疏灌木的草地高度镶嵌的景观格局特征;20年内土地覆盖类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景观异质性增强.基于研究区景观的高度破碎化,绘制小流域精细尺度土地覆盖图,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