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4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600篇
测绘学   272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285篇
地质学   1064篇
海洋学   29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3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分析了现有灾异史料所覆盖时段(1803-1958年)西藏水灾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指出:①1803-1958年,西藏水灾发生(县)次数波动比较大;19世纪40-80年代为西藏的水灾多发期;1924、1954年为严重水灾发生年;②西藏水灾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主要分布在“一江两河”地区。其中,日喀则、山南地区的水灾(县)次最多,其次为拉萨市、林芝地区,昌都、阿里、那曲地区则水灾发生相对较少;③高强度的持续降水为西藏水灾发生的关键诱导因子,河流暴涨、漫溢、改道为重要媒体,山崩、雪崩、山洪及泥石流等要素为特定地貌条件下的主要致灾因子,雹灾、地水上涌等也是不容忽视的致灾因子;④19世纪40-80年代西藏气候湿润。  相似文献   
92.
中国华北地台二叠纪前陆盆地的发现及其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受宇地系统场控制的突发性海侵形成的碳酸盐岩-碎屑岩旋回层序界面进行的等时性旋回层序对比,建立了纵穿华北地台晚石炭世=二叠纪的等时性旋回层序格架,首次发现了华北地台从晚石炭世至二叠纪已经由稳定克拉通盆地转化为具冲断造山楔挤压的前陆盆地,主要证据有:从紫松阶中晚期,隆林阶至栖霞阶,北华北各旋回层序已成为具有前渊造山带物源性质的巨充填层序和反粒序层序(PS6-PS28),在南华北同时限各下超层序的底部均发现具补偿性的深海相泥岩和硅质岩,在南部出现属前陆前隆带的后阶型缓坡碳酸盐岩序;二叠纪沉积盆地的冲断造山带物源性质的普遍存在,似瘤状硅质结核,凝灰岩,凝灰质沉积,以及具有浊积滑塌重力流复理石的沉积共生序列;多期次广泛发育的火山岛弧-孤后火山喷发事件;反极性时和古纬度的变化等,以上证据均支持从早二叠世以来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兴蒙褶皱带发生聚敛碰撞形成冲断带和前陆盆地,证明了华北地台在二叠纪已成为具有弧后性质的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93.
根据对永城煤电集团供电系统中存在的主要谐波情况,翔实分析了其所造成的附加损耗和经济损失。针对永城煤电集团用电负荷造成的谐波现状及现有的固定LC滤波装置的特点,经综合分析最后确定选用TCR型静止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与两矿现有的LC滤波装置并联,组成TCR+FC结构。从技术、经济两方面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4.
改性膨润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改性膨润在环境修复、环境净化、环境替代功能等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研究最新进展,并展望了改性膨润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青藏高原东缘作为高原生长的东边界,其新生代以来隆升剥露与扩展模式备受关注.高原内部平缓的地貌和边界构造带不显著的缩短变形被认为是下地壳流作用的重要证据.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中-晚新生代以来跨不同断裂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隆升剥露,指示了断裂体系在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变形与演化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系统收集区域内现有不同封闭温度体系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隆升剥露及生长扩展与整个高原抬升具有准同步性.最为广泛和显著的剥露主要发生在~30 Ma以来,且高原东缘的最大侵蚀量区受控于断裂活动,快速侵蚀带的空间分布与鲜水河断裂带相一致.在区域尺度上,现有数据所揭示的剥露事件启动、持续时间及速率的显著差异性揭示了断层活动对青藏高原东缘地表剥露过程的控制作用.本文提出青藏高原向东扩展是多阶段、非均匀过程,新生代以来不同断裂带在青藏高原向东扩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支持"下地壳流假说"强调的"东缘上地壳变形不显著"的认识.  相似文献   
96.
我国北方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利用地闪定位仪(DF)探测了我国大兴安岭(东北地区)和北京地区的雷电活动。文中详细分析了地闪的空间分布,并讨论了不同地区各雷电参量的时间变化规律。两地区雷电活动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均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可能与本地区的天气背景及地理特征有密切的联系。要较深入地了解上述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将雷电活动与天气因子的给合讨论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97.
云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山核桃坪铅-锌矿为一中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主要受近SN向的层间断裂(F1)及次级断裂构造控制,岩石(性)控矿也十分明显,成矿作用与矽卡岩化密切相关。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以及对矿床围岩蚀变、控矿因素的深入研究,认为该矿床主要矿化作用是深部高温成矿流体贯入并与围岩发生矽卡岩化蚀变,随后发生矿化作用。矿床应属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8.
陈浩华  黄铭  葛修润 《岩土力学》2006,27(10):1819-1822
作为提高锚固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端头扩大型土锚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介绍了端头扩大型锚杆的各种扩孔方法,重点阐述一种新型的船锚式注浆张开型土锚。带有锚抓的新型土锚,不需要专门的扩孔机械,在注浆作用下能连续完成端头扩张与灌浆,具有施工方便、锚固面大、效果好等优点。通过对土锚进行张开试验,证明了在上海等软土地区通过灌浆压力使锚抓张开并形成扩大头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
成像光谱技术在典型蚀变矿物识别和填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像光谱矿物识别和填图技术是中国国土资源调查和监测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笔者以国土资源调查应用为主要目标,研究了成像光谱矿物识别和矿物填图技术实用化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分析了白云母和绿泥石两种重要蚀变矿物的光谱特征及光谱变异特征;以新疆东天山黄山地区的HyMap数据为例,对目前已较为系统化的成像光谱识别技术(如MNF变换、像元纯度指数PPI和N维可视化端元识别NDVI)在典型蚀变矿物识别和填图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0.
历史上淄河下游的人畜供水一直依赖地下水,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内淄河下游河道长期接纳上游污水,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浅层地下水已不适于人畜饮用。污染区沿淄河呈条带状展布,污染区边界距淄河约1.0~1.5 km,其中距淄河500 m以内的区域污染最为严重。中深层地下水水质良好,仅个别井点因井管损坏造成点状串层污染,可做为人畜用水水源。基本可满足2010年前区内人畜供水要求。人畜供水开采中深层地下水时,应根据地下水污染特征和中深层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分区分层开采,实现地下水合理开发,防止中深层地下水串层污染,保护宝贵的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