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岩石质量描述图与岩石质量风险分析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结构面间距最常见的两种分布形式--负指数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探讨了岩石质量指标(RQD)的Monte-Carlo模拟方法,首和无根据结构面间距分布密度函数产和一包含50万个随机结构面并按生成顺序排列的模拟真实岩体的总测线,然后为了和实际 钻探时以2米测线计算RQD相一致,在总测线上按均匀分布形式随机抽取大于等于2米的局部测线共5万个计算RQD单值,并进一步统计得出所有RQD的平均值,RQD累积分布曲及岩石质量描述图,对于自然界大部分岩体,可根据结构面间距统计参数,直接在本文得出的一系列岩石质量图上定出RQD平均值,岩石质量百分比(RQP)及岩石质量风险(RQR)。  相似文献   
202.
国外对更新世末次冰期极盛期(LGM)以来环境演变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本文对此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并指出它们对国内第四纪研究工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3.
近年来古气候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大大增进了人们对全球气候系统或地球系统的了解。对国际上古气候研究最新进展的几个侧面作了介绍,对目前这些方面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4.
文献〔1〕给出了震源在地表时计算理论地震图的部分分离变量——有限差分方法。本文继〔1〕讨论了震源在介质内部时,特别是震源在介质分界面上时理论地震图的计算方法。含贝塞尔函数的数值积分是用FiLon方法完成的,它具有精度高,运算速度快的特点。作为例子,本文最后给出了利用所述计算方法得到的不同内源在含两个高速夹层地壳模型中的理论地震图。  相似文献   
205.
本文从气候灾害度和灰色预测的计算实例,同时得出1988年是少有的干旱高温年,说明这两种方法在山区气候灾害定量分析和预测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6.
立面测量是建筑物整治改造、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工作。针对传统测量手段周期长、人员投入率高、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尝试应用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开展立面测量工作。介绍了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定位原理和用于立面测量的工作流程,阐述了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缺失点云补测等技术方案,并结合工程实例对系统的测图精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中误差均在限差范围之内,证明该方法能够满足立面数据获取要求。  相似文献   
207.
与当前全球增暖有关的古气候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对从古气候学角度展望未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可能性和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总结。过去温室气体含量、温度、降水、海平面和突然气候变化等古资料记录及其分析加深了我们对于气候系统物理过程的理解,古气候类比方法以及古资料在气候模式校准中的应用也显示了古气候学对于未来气候预测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208.
新世纪伊始中国工程地质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工程地质学经过 5 0年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 ,已由条件工程地质学、问题工程地质学以及随着环境文明时代的到来向着环境和灾害工程地质学发展。近 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一批大型和特大型工程的兴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带来的地面变形、滑坡、环境恶化和全球悬河化等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使工程地质地位和作用提高 ,学科在拓展。目前 ,我国已拥有一支能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并已走向世界的工程地质工作队伍 ,形成了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09.
地质灾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环境和地质灾害研究是这一时期发展比较的领域,本文论述了地质灾害的研究的若干新进展,着重谈到了关于北京,成都两个研究中心的建立,两个环境问题概念提出了的积极意义和特别是在高边坡研究与地质工程处理方面的进展,本文认为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和地质工程介当前工程地质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10.
宁波大桥主墩墩址软弱带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宁波大桥主墩墩址软弱带详细的地质勘测和综合方法研究,内中包括粘土泥质物X射线衍射分析,软弱带岩石化学成分和不同成因砂和砾石的成分和特征研究,特别是软弱带的显微构造和物质来源的研究,本文对这一软弱带的成因机制着重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这一软弱带在结构上可划分为三部分或三层结构,下部为挤压破碎带、中部为风化产物、上部为地表水贯入充填堆积。它表明这一软弱带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地质作用的演化过程或具有三种物质来源。这一研究结论对大桥的设计和施工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