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9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493篇
测绘学   259篇
大气科学   225篇
地球物理   511篇
地质学   924篇
海洋学   383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184篇
自然地理   27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洪大卫  王涛  童英  王晓霞 《地学前缘》2003,10(3):231-256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 ,华北地台和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中生代花岗岩与同时代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类似的Sr、Nd同位素特点 ,许多花岗岩和火山岩还具有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 ,根据现已积累的大量Sr、Nd同位素资料 ,从整个华北地台岩石圈的角度论证了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富集的性质、富集地幔发生的时代及其形成机制 ,进而探讨了岩浆活动的动力学机制 ,指出本区岩石圈富集地幔的形成是在Pangea超大陆裂解时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减薄 ,被拆沉的太古宙古老地壳重循环进入地幔改变了地幔成分所致 ,说明超大陆裂解、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减薄和富集地幔形成之间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超大陆裂解伴随着大陆地壳生长和消亡 (重循环 )的大体平衡。结合全球地震层析资料 ,进一步探讨了由俯冲大洋残片转化的下地壳同古老克拉通地壳物质在花岗岩源区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皖北新元古代望山组震积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环境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贾志海  洪天求  郑文武  李双应 《地层学杂志》2003,27(2):146-149,158,T003,T004
皖北望山组碳酸盐岩中含有大量液化碳酸盐脉、液化变形、角砾岩等震积岩特征 ,是皖北新元古代地层中含震积岩的重要层位。根据震积岩的特征及其在剖面上的分布将望山组沉积期的地震活动分为三期 ;依据对该组碳酸盐岩的沉积特点的分析认为望山组沉积期的地震活动发生在浅海环境中。这些地震活动与新元古代华北板块内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3.
洪时中 《地震》2003,23(3):36-42
地震预测应当遵循信息不增原理、客观性原理、自洽性原理、可检验性原理(可证伪性原理)和简洁性原理这样几条预测学的基本原理。笔者用贝叶斯公式阐明了地震与异常之间的概率关系,并提出了I预测≤I观测,G外推>N判据,N样本>>N参数>N变量以及N震例>N判据这样几个关系式。自觉地运用上述原理和公式将有助于推动地震预测的进步。  相似文献   
54.
无伸缩缝桥梁的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无伸缩缝桥梁的结构特点,提出一个土-结构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无伸缩缝实桥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特性,并与相应的有伸缩缝桥梁进行比较。文中还计算了主要结构参数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对该类桥梁力学性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55.
大别造山带上部地壳结构的有限差分层析成像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有限差分层析反演方法用于大别造山带人工地震测深剖面上部地壳初至波的走时层析成像,得到这一剖面上部地壳横向不均匀结构图像表明,在南大别地区的超高压变质带发现榴辉岩相岩石,其下方3km深度以内的基底仍具有大陆地壳构造中正常的结晶基底速度(6.00km/s左右);北大别地区在整个上地壳保持正常的速度,而在超高压带下方3km深度以下为6.20-630km/s的相对高速异常区,这一现象可能与超高压变质岩的含量增大有关.同时还表明,南大别和北大别之间至少在上地壳已有明显差异,它们之间的水吼一五河断裂可能是大别造山带内部的主要构造分界线.  相似文献   
56.
地球演化中表现出的最大两级节律为10×108a和2×108a。每2个相邻节律可合并为一个周期,因而地球演化的最大两级周期为20×108a和4×108a。岩石学、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方面诸多证据都说明这种划分的合理性。对于地球演化中的这类大型节律及周期性的成因机制,用笔者已提出的“地球多级驻波脉动理论模型”可以得到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7.
洪鑫  雷国辉  施建勇 《岩土力学》2004,25(9):1379-1384
当前主导控制变形的基础工程设计方法,必然要求合理地计算基础的荷载与位移关系。针对这类问题,现存的许多基于线弹性理论的解答或计算图表的作用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复杂的数值方法又不便于工程应用。为分析深置矩形刚性基础的承载特性,笔者利用Mindlin位移解,考虑地基土的有限压缩层深度,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理想弹塑性计算方法,用于分析基础的沉降、基底的压力分布、基础的荷载-沉降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矩形刚性基础的埋置深度在适当的范围内能有效降低基础的沉降;当基底土屈服时,塑性区由短边边缘向中央开展,即基底地基承载力的发挥程度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58.
洪连明  王才勇 《江苏地质》2004,28(4):221-223
介绍了老城区改造其桩基础的处理方法。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场地基本情况、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探讨了原有桩基础清障工艺,分析了清障作业的难点及拟采取的解决措施。采用高压环喷工艺清障,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59.
偏振激发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P-EDXRF)技术是20世纪末出现的新分析技术。国内采用X-Lab2000型仪器的初步研究表明,在总计数时间为600秒时,可以对近30种元素进行定量,检出限为0.5-30μg/g,与国际上发表的文献值基本一致。本工作通过约100个实际样品分析,并与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法(WDXRF)分析结果的比较,对P-EDXRF的分析性能进行了评价。与WDXRF相比,P-EDXRF法具有分析速度快、设备购置费用低、运行成本低、全谱同时采集(有利于发现元素含量异常)等优点,因此特别适合地球化学填图样品的快速分析。而WDXRF在精度要求较高的分析中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60.
大兴安岭近1000年来气候变化的泥炭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兴安岭摩天岭泥炭藓泥炭纤维素的δ^13C时间序列揭示了近1000a来该区气候的演变过程。区内1000a的气候经历了950~700aBP、700~300aBP及300aBP以来三个阶段百年尺度的干湿波动,这些波动上又叠加了一系列数十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该序列指示了大兴安岭地区近代气候向着偏干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