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5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443篇
测绘学   357篇
大气科学   217篇
地球物理   298篇
地质学   856篇
海洋学   245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17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By adopting the differential age method,we select 17 832 luminous red galaxies from th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Data Release Seven covering redshift0 z 0.4 to measure the Hubble parameter.Using the full spectrum fitting package UlySS,these spectra are reduced with single stellar population models and optimal age information from our selected sample is derived.With the decreasing age-redshift relation,four new observational H{z) data(OHD) points are obtained,which are H{z) = 69.0± 19.6km s~(-1) Mpc~(-1) at z = 0.07,H(z) = 68.6 ±26.2 km s~(-1) Mpc~(-1)at z = 0.12,H(z)=72.9 ± 29.6 km s~(-1) Mpc~(-1) at z = 0.2 and H{z)=88.8 ± 36.6 km s~(-1) Mpc~(-1) at z = 0.28,respectively.Combined with 21 other available OHD data points,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straint on both flat and non-flat ACDM model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52.
南京地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测量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磊  银燕  杨绍忠  蒋惠  肖辉  陈倩  苏航  陈聪 《大气科学》2013,37(3):579-594
2011年5~8月期间使用5L混合型云室以及静力扩散云室对南京不同成核机制的大气冰核进行了观测,进而分析了近地层冰核浓度特征。结果表明:活化温度为-20°C时,5L混合型云室观测的总冰核浓度为20.11个/L,静力扩散云室模拟高水汽(计算的云室内水面过饱和度为5%)和低水汽(计算的云室内冰面过饱和度为5%)条件下冰核浓度分别为0.93个/L以及0.29个/L。晴好条件下冰核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冰核浓度高于夜间;在下午时段冰核浓度达到全天最高值,这说明大气冰核可能与大气湍流强度、人类活动以及工业污染有关。降水对冰核的清除作用明显,台风系统过程中冰核浓度明显增加。南京地区冰核浓度随温度降低和湿度增加而增加。后向轨迹模式分析表明东北海洋气团冰核浓度最高,不同气团中冰核浓度的差异随着活化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个例分析秸秆燃烧生成的PM1(大气中直径小于或者等于1 μm的颗粒物)与冰核关系发现燃烧产物对冰核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53.
长三角城市群下垫面变化气候效应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法国动力气象实验室发展的高分辨可变网格大气环流模式LMDZ,分别通过LMDZ的高分辨可变网格区域版及其全球版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长三角城市群下垫面变化带来的夏季气候效应,并尝试探讨大尺度环流的响应.其中LMDZ高分辨区域模式的模拟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下垫面变化可导致夏季长三角地区接受的净辐射明显增加,感热通量上升,潜热通量下降,引起局地地表温度显著上升.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控制长三角地区,反气旋性水汽通量异常,导致该地区降水异常减少.进一步对LMDZ全球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发现长三角城市群下垫面变化可能会引起大气基本模态的变化,进而引起南北半球中高纬异常波列结构的出现.  相似文献   
954.
近几十年来冻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宗志平  马杰  张恒德  花丛 《气象》2013,39(7):813-820
利用EC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台站资料,本文分析了1978-2002年53次低温雨雪冰冻事件中的冻雨过程,确定了冻雨易发区域,并讨论了其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冻雨强度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且1990年是其强度变化的突变点.其次,比较了衡量冻雨强度变化的两种常用指标:冻雨发生的站次数及冻雨事件的持续时间,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即两种方法衡量在冻雨强度方面是等效的.最后,通过对53次事件中的温度层结及环流形势进行合成分析和经验正交分解(EOF),揭示了逆温层不但是冻雨发生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冻雨强度发展的调节器.  相似文献   
955.
基于空间一致性的双套站数据选取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华洋  华连生  金素文  徐光清  汪腊宝  胡雯 《气象》2013,39(8):1069-1075
国家级台站自动气象站双套运行后,将双套站产生的多套数据处理为一套数据的算法成为双套站投入业务运行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数据"热备份"角度提出了基于空间一致性的主备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统计学基本原理以及保证数据连续角度提出了基于空间一致性的差值订正合成法两种数据处理算法。利用安徽省休宁站逐小时气温资料对两种算法结果的完整性和差异性进行了评估,评估使用的方法包括缺测率、差值均值、差值标准差、差值的一致率、超差率和粗差率等。评估结果表明:算法均能很好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算法结果均与"真值"较为接近,基本能够反映大气真实情况,基于差值订正的"合成法"结果更优。最后利用新疆库车、安徽安庆等5个台站资料对算法涉及到的空间一致性方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总体效果较好,尤其在相对湿度、气压和气温上具有很好的判别效果,而风速可能受局地地形或参考站选取影响效果略差。  相似文献   
956.
山东省三次暖切变线极强降水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晓霞  吴炜  姜鹏  徐娟  胡顺起  刁秀广  高留喜  王文青  华雯丽 《气象》2013,39(12):1550-1560
应用加密观测、常规观测、卫星云图和雷达探测的资料及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山东省三次极强降水天气进行了诊断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层暖式切变线和500 hPa西风槽是三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强降水前低层大气高温、高湿、对流不稳定,有较高的对流不稳定能量。低层暖式切变线辐合和暖湿平流产生的上升运动与地面辐合线附近产生的上升运动相叠加,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对流,造成强降水。较强的风垂直切变使得对流有组织地发展。强降水期间,中高层弱的干冷空气侵入,使得对流不稳定加强,中高层具有高位涡的干冷空气入侵诱发低层中尺度涡旋发展, 辐合上升运动加强。低层暖湿气流螺旋式辐合上升与中高层入侵的干冷空气相遇,水汽凝结率增大,降水强度增强。中高层干冷空气侵入的时段与极强降水的时段相对应。有利的地形对局地短时极强降水有重要作用。低层暖式切变线和500 hPa低槽的位置、强弱不同,中高层冷空气的强度和入侵路径不同,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内部结构和移动方向不同,造成强降水的地理位置和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957.
利用2015—2017年唐山市空气质量日空气质量指数、小时PM2.5浓度和气象数据,分析了唐山市重污染特征及PM2.5重污染生成、消散气象条件。结果表明:2015—2017年唐山市重污染天数为减少趋势,年平均重污染天数36 d。冬季发生重污染天数最多,秋季次之。重污染天气中首要污染物为PM2.5、PM10和O3,PM2.5为首要污染物占比87%,PM10占比6%,O3占比7%。小时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总云量、24 h变温正相关,与风速、气温、风向、1 h降水负相关。冬季相关性最好,其次是秋季和春季。90%PM2.5重污染相对湿度均为50%以上,冬季和秋季高达98%;风速大于4 m·s-1时,有0.7%的PM2.5达到重污染;降水对PM2.5有一定清除作用。升温、湿度增加和负变压有助于污染天气形成,生成过程中平均风速为1.8 m·s-1,主导风向为SW,其次是S、W。降温、湿度下降、正变压、降水有助于污染天气消散,消散过程中平均风速为3.1 m·s-1,主导风向为E,其次是NE、N。各方位3 m·s-1的风具有清除能力,偏北风具有较好清除能力,风速较其他方向风速小。  相似文献   
958.
长春市兰家金矿外围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春市兰家金矿田位于大黑山断隆中段,属于晚古生代至中生代八台岭—兰家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兰家Au、Cu成矿远景区。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遥感影像特征以及已知矿床成矿特征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有利的含矿层位、控矿构造及中生代岩体对金、多金属,尤其是对金、铜矿(化)体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从而提出兰家金矿外围找矿方向,同时亦为延长老矿山寿命提供后备基地。  相似文献   
959.
黑龙江省乌裕尔河流域有机碳迁移与沉积通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目前水土流失严重,确定土壤侵蚀究竟属于碳汇还是碳源,对认识我国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省乌裕尔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采集松嫩平原南部河水和悬浮物样品以及沉积物样品各10套,垂向剖面14条,扎龙湿地沉积柱2个,生物样品405件,根系土305件,对采集的原水进行过滤和测试。根据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及210Pb1、37Cs、粘土矿物、磁化率、反射光谱、粒度的测试结果,开展黑龙江乌裕尔河流域土壤有机碳侵蚀通量、流域内有机质迁移方式及扎龙湿地沉积速率等研究,认为:本区影响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降雨量和土壤质地;乌裕尔河流域每年主要以溶解形式在水体中长距离迁移的方式向扎龙湿地输入有机碳,其总量估计为2.91×106kg;扎龙湿地每年沉积的有机碳总量估算为2.71×106kg,近几年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0.34 g/(cm2.a)。根据本区的有机碳循环数据分析,乌裕尔河流域的侵蚀土壤最终进入扎龙湿地进行沉积,属于碳汇的范畴。研究结果对于查明土壤侵蚀对土壤有机碳汇/源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0.
二连浩特一带境内外构造-成矿带的衔接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蒙古南戈壁地区在寻找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位于该地区东延长线上的二连浩特一东乌旗地区虽.开展了多年勘查和研究工作,但未能实现铜多金属矿的勘探突破,因此,确定两者是否属于同一成矿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在系统分析该问题研究背景、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该地区航磁特征、遥感影像特征和部分地区布格重力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