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134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325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841.
波纹唇鱼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解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es)的细胞生物学特征,采用植物血凝集素PHA、秋水仙素腹腔注射和空气干燥制片法以头肾组织为材料,对波纹唇鱼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波纹唇鱼具有染色体48条,核型公式为2n=48=6m+42t,NF=54,未发现随体、次溢痕及性染色体,其核型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842.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筏式养殖模式可行性,在我国黄海北部首次开展了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新品种的筏式与底播养殖模式对比试验。采用平均壳长为2.37 cm,平均全湿重为2.99 g规格的"斑马蛤2号"苗种为试验材料,对两种养殖方式的"斑马蛤2号"生长、存活、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筏式养殖"斑马蛤2号"夏季(4-7月)壳长、壳宽、壳高、全湿重、软体重的相对生长速率分别比底播养殖"斑马蛤2号"快149.54%、100.61%、116.30%、152.25%、132.58%(P<0.05)。筏式养殖"斑马蛤2号"存活率为90%以上,显著高于底播养殖(P<0.05)。两种养殖方式的"斑马蛤2号"水分、灰分、粗蛋白、糖原、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筏式养殖"斑马蛤2号"冬季糖原、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底播养殖"斑马蛤2号"(P<0.05)。研究表明,当年10月采用多层聚乙烯网笼按密度为150-200粒/层放养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大规格苗种(平均壳长为2.37 cm,平均全湿重为2.99 g),可于翌年的4月、7月、10月收获平均壳长为3.03、3.36、3.51 cm的市场规格产品。筏式养殖模式具有存活率高的优点。"斑马蛤2号"筏式养殖模式试验的成功为蛤仔健康养殖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43.
2020年2月13—14日北京地区出现一次极端雨雪天气过程,利用EC再分析数据、风廓线雷达、气候资料等,采用诊断分析、风廓线产品反演、气候异常分析等方法,对这次伴有复杂相态转换、对流、累计降水量破历史同期极值的极端雨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异常诊断,结果表明:①大尺度低涡、高\低空急流、锋面等天气系统为降水提供良好的背景条件。②河北中部的中尺度涡旋,是这次极端雨雪天气的重要成因之一。③对流活动的参与提高了降水效率,致使过程累计降水量进一步加大。④850 hPa切变线北侧强盛的偏东气流,在动力抬升和水汽输送及辐合中发挥重要作用。⑤-8~-20 ℃层云冰含量低,且0 ℃层高度超过700 m是造成北京平原地区相态转换时间延迟的直接原因。⑥边界层回流冷空气由平原东部进入北京,是雨雪相态转换由东向西发生的根本原因。⑦极端的水汽通量辐合异常,是此次天气过程累计雨量突破同期历史极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44.
根据巩乃斯、和静站2009—2018年6—8月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对比分析、通径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巩乃斯地区夏季避暑旅游气象资源优势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巩乃斯夏季气候凉爽、湿度适宜、风速不大,人体感觉凉爽、舒适,适合避暑旅行。人体舒适度与空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风速呈负相关,且气温对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影响最为明显。夏季总体气候舒适度较好,7月舒适指数最高,8月次之,6月最低。对巩乃斯地区避暑旅游气象指数的研究,可为旅游气候资源的综合开发、避暑旅游活动的合理开展以及避暑旅游品牌的打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5.
基于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中运行的2418套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装备台站2015—2020年的9172次自动站故障维修记录,通过统计各省自动站平均故障指数、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对保障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对故障部位和故障原因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每年6月、7月和8月故障数较多,故障主要集中在采集器、通信传输设备、供电设备3个部位;故障原因中,自然损坏占比最大。②采集器的故障中,自然损坏、雷击、供电和电源所造成的故障率较高。③南方多发生由于供电和电源以及通信原因造成的故障,北方则多通信和自然损坏原因造成的故障。针对故障多发部位和故障原因提出了相应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846.
黑石山序列花岗岩位于甘肃金塔县以北,由粗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和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岩类组成,其中,中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粗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中分获(396.8±0.71) Ma、(414.2±0.69) Ma的锆石U-Pb年龄,成岩时代为早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其为高碱性强过铝质A型花岗岩,微量元素总体富集Rb、Th、Ta、Y,明显亏损Ba、Sr、P、Ti,轻稀土分馏较重稀土略强,具显著负Eu异常,反映岩浆源区斜长石的分离结晶良好。属于陆内壳源花岗岩,构造环境为早泥盆世造山后初始伸展体制下大陆地壳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847.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气象灾害风险。新疆农区各类气象灾害呈现多发、频发的趋势,以合同中约定的天气指数作为触发值进行赔付的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是转移农业灾害风险的重要途径。分析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讨论其在新疆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提出新疆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以期为气象指数保险服务于农林业安全生产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48.
利用高空、地面资料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0—2019年河南中东部强降雪个例的热力、水汽、动力等物理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强降雪前0—6h,对流层中下层的暖湿气流越厚,对应降雪量越大,且低层需要一定强度的冷空气。大气可降水量(TPW)对于预报降雪量的大小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大雪、暴雪和大暴雪的必要水汽条件分别是TPW不小于10mm、10.5mm、16mm。400hPa以下最大垂直上升速度的均值和降雪量级呈近似线性关系,最大垂直上升速度越强,对应降雪量越大。雨转雪时,对流层中下层温度层结可分为常规型、低层强冷型和低层直温型。  相似文献   
849.
马梁臣  李倩  于月明  霍也  朱丹  王宁 《气象科学》2023,43(3):316-325
利用ERA5 0.25°×0.25°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实况融合降水资料、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后向轨迹追踪模型等资料,对2019年13号台风"玲玲"和2012年15号台风"布拉万"引发东北地区暴雨的水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次台风最大湿层厚度达200 hPa附近,700 hPa以下比湿大于10 g·kg-1,高比湿主要集中在850 hPa以下的低层,台风的水汽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结构特征。整层积分水汽通量散度与暴雨落区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尤其和降水强度对应。东北地区周边海域的水汽对东北暴雨的水汽供应很关键,源在日本群岛东部的西北太平洋的东南水汽通道是最重要的水汽通道。西南太平洋或阿拉伯海,包括欧拉方法研究发现的孟加拉湾较远距离的水汽输送存在,但是并非是东北台风暴雨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850.
利用中国与巴基斯坦交界的红其拉甫口岸帕米尔高原陆气相互作用观测站 32 m 梯度铁塔资料,分析了帕米尔高原在不同天气下近地层气温、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廓线日变化特点和脉动特征,结果表明:(1)晴天,日间风速随高度升高而增大,夜间风速随高度升高呈波动减小;阴雨天,风速整体随高度升高而增大;不同天气下各高度层脉动风速概率分布均呈现高度越高,脉动风速分布越集中的特征。(2)气温廓线在晴天表现为夜间辐射型、早上过渡型、白天日射型和傍晚过渡型四种类型,气温脉动随着高度的降低而增大;阴雨天气时气温廓线均为白天日射型,各高度层的气温脉动变化特征与晴天相反。(3)不同天气的比湿廓线分布均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比湿脉动范围晴天大于阴雨天,且在时间序列上波动性均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