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3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388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234篇
地球物理   366篇
地质学   918篇
海洋学   183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178篇
自然地理   15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地形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进一步揭示地形对暴雨的影响,提高强降水的预报、监测和预警能力,针对三次落区于太行山东部迎风坡的暴雨天气,通过对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观测分析发现:三次暴雨均为积层混合型絮状回波,受太行山地形的影响,无论回波移动方向如何,在偏东风作用下,较强回波均在太行山东侧迎风坡加强(或有新生)、合并、移速减慢,对应降水加强;三次过程径向速度场均为连续的大尺度风场特征,低层均有偏东风"牛眼"出现并伴有风速辐合,"牛眼"的形成、强弱、面积的大小和维持时间的长短以及风向的变化对三次暴雨的形成至关重要。低层偏东风"牛眼"结构急流的存在为太行山迎风坡暴雨形成的判据。  相似文献   
992.
基于C/S模式的气象资料自动下载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宝  侯方 《气象科技》2010,38(5):609-612
我国各级气象台站主要应用PCVSAT单收站系统接收气象卫星广播资料,单收站系统一但发生故障就会影响气象资料的正常接收,导致气象资料缺失。为了确保在单收站设备发生故障时也能及时、完整地接收气象资料,应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开发了一套气象资料自动下载系统。系统基于现代化的宽带网络传输体系,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构建,当单收站系统发生故障时,应用该系统可以及时、快速、完整地补全缺失的气象资料,没有安装单收站的气象资料用户也可以应用该系统实时接收气象资料。  相似文献   
993.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MRV)"的国家行动的概念,包括在下一个国际协议中。但目前对哪些内容要进行MRV,范围是什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如何进行MRV还不是很清晰,也存在不少争议。本文提供了作者的研究认识,就MRV的框架进行描述,并结合一些政策制定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在中国背景下分析了如何进行已有国家行动和政策的MRV,以及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4.
利用沙澧河流域上游关键区2003-2006年6-8月降水资料和同时段T213产品中预报产品,分析了关键区强降水发生前24h T213产品中比湿、相对湿度、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假相当位温、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垂直空间结构特征,并根据不同特征,构建T213物理量"垂叠法"暴雨和大雨预报模型,对沙澧河流域上游关键区分别作大雨以上(面雨量≥20mm)和暴雨以上(面雨量≥40mm)强降水预报。通过检验和试用,该预报模型对2007-2009年6-8月沙澧河流域上游关键区面雨量≥20mm强降水预报准确率平均达54.2%,对面雨量≥40mm强降水预报准确率平均为38.9%。  相似文献   
995.
太行山地形对一次河北暴雨过程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MM5模式对2000年7月5日河北省中南部的暴雨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探讨了太行山脉对于河北省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分布在太行山东部迎风坡上,且强降水中心与喇叭口地形相对应,地形雨特征明显.在高分辨率模式模拟中,地形资料越精细,对迎风坡地形暴雨特征模拟能力越好.本次个例中低层东风越大,造成的迎风坡降水越强.近地面层受地形影响,气流表现为局地环流特征,随山脉的起伏,各物理场均有波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6.
第二承诺期LULUCF有关议题谈判进展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05年作为《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一届会议(CMP.1)决定启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程以来,国际社会通过《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特设工作组(AWG-KP)针对第二承诺期的谈判紧锣密鼓地进行。在第二承诺期如何利用LULUCF活动(包括与LULUCF活动有关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也是谈判中的主要议题之一。通过调研,概述了AWG-KP的谈判进展,结合第一承诺期LULUCF有关规则的不足,对LULUCF有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关于第二承诺期LULUCF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7.
第二承诺期LULUCF有关议题谈判判进展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05年作为<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一届会议(CMPI)决定启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程以来,国际社会通过<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特设工作组(AwGKP)针对第二承诺期的谈判紧锣密鼓地进行.在第二承诺期如何利用LULUCF活动(包括与LULUCF活动有关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也是谈判中的主要议题之一.通过调研,概述了AWG-KP的谈判进展,结合第一承诺期LULUCF有关规则的不足,对LULUCF有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关于第二承诺期LULUCF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8.
2007年中国区域性酸雨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中国气象局1993-2007年的酸雨观测站资料, 着重分析了2007年中国区域酸雨的特征,并和近十几年来我国区域酸雨的变化特点进行对比。与过去十几年相比,2007年全国区域酸雨的特点如下:1) 我国位于长江以南的酸雨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但南方部分站点的酸雨强度达近十几年来的最高值;2) 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部分地区的降水酸化明显,部分省市站点的酸雨频率和强酸雨频率达近15 a来的最高值;3) 2003-2007年,全国年均酸雨日数和酸雨量与总降水量的比值逐年上升,且增幅较为明显。2007年全国平均酸雨日数为1993年有系统观测数据以来的最高值。  相似文献   
999.
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08年7月13-14日郑州地区的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从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及雷达回波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东移的西风槽和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地面偏东气流为降水输送了充足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强烈上升运动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概述了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新疆、青海交界的昆仑山口西地震震级的测定过程,分析比较了我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定的面波震级MS,以及国内外不同机构测定的该地震的矩震级MW. 结果表明, 不同的机构在测定面波震级时,由于所使用的资料不尽相同, 所使用的计算震级的公式也有所不同, 导致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差别. 我国对该地震的速报结果是MS=8.1, 在正式编辑出版的《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中给出的测定结果是MS=8.2;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定的结果是MS=8.0. 地震发生后不久,哈佛大学(Harvard)、NEIC、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ERI)、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APCEA)、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IGCEA)利用全球地震台网、 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或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资料得出的矩震级MW分别是7.8(Harvard), 7.7(NEIC), 7.7(ERI), 7.6(APCEA),7.5(IGCEA),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 平均为MW=7.7. 鉴于矩震级是一个描述地震绝对大小的力学量,与传统的震级标度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国际地震学界推荐矩震级作为优先使用的震级. 本文分析表明,昆仑山口西地震的震级(矩震级)为MW=7.7, 其面波震级MS=8.0, 是一次面波震级未饱和的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