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263篇
地质学   500篇
海洋学   13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概念出发,认为地球物理反演是 对实测数据的地球物理属性的理解或解释,多方法的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是一种多传感器 的数据融合. 本文分析了地球物理数据的模糊特性,采用基于语义的模糊化方法,使不同物 理意义和尺度的特征数据及测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背景成为一体,结合地球物理专家解释的 方法,利用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神经网络实现了融合. 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各种地球物理探测 数据的全部信息,避免了线性反演的复杂计算;其数据融合的观点,为解决地球物理联合反 演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模拟实验和应用实例验证,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2.
23.
总结了朝阳西北部金成矿区的区域磁场、重力场等地球物理场的特征及规律,指出了常规物探方法在该区的找金效果,预测了金成矿的远景区段。  相似文献   
24.
地球科学研究产生了大量的地球数据,其特点决定了地球数据共享的必要性。分析了网络化过程中地球数据共享存在的若干问题,介绍了XML Web Service及其相关技术.提出了基于XML Web Service的地球数据共享模型。在VS.NET中对XML Web Service在地球数据共享的应用进行了测试.指出XML Web Service是未来实现全球级的地球数据共享应用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5.
以山西临汾、太原、大同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14 a的观测资料为基础,依据一定时期内地震活动的起伏性即发生的周期性、重复性、阶段性和密集平静等变化特点,运用A(b)-N法显示小地震活动的起伏现象适用于区域地震活动性分析的原理、计算机汇编程序,录入数据,计算得到了各盆地的地震活动性指标异常值,绘制了地震活动参数曲线,得到了预测未来发生地震的时间、空间、强度三要素的参考指标.通过与以前震例的对比分析,进一步得到运用此方法预测地震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6.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migration of a pyramid dune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results of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and field observations show that when the intersection angle between airflow direction and dune crest (ridge) line is > 30°, a reverse vortex is formed. Because of the convergence of sand streams from the windward and lee slopes at the crest, sand accumulates in the crestal region, causing vertical growth. Nevertheless, studies also show that the common asymmetry of the two slopes of a dune ma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evolution of arms of a pyramid dune. The migration rates of pyramid dunes are mediated by the interplay of their arms moving transversely and the vertical growth in response to the variations in wind regimes.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airflow transverse to a given arm with longitudinal airflow,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transverse airflow is more significant in controlling the arms of pyramid dunes. The whole body of the studied pyramid dune, particularly the upper quarter section, migrated SE direction during the monitoring period. The patterns of wind erosion and deposition change alternately with seasonal variations in wind directions. The W, NE and SE sides undergo constant erosion, deposition and both erosion and deposit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long-term monitoring of a pyramid dune show that southerly winds, resulting from a local circulation, markedly affect the transverse migration of the whole pyramid dune.  相似文献   
27.
青海省新型功能材料研究和产业的分析(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部分新型功能材料的前沿领域发展情况;通过对青海省在能源、矿产资源方面的优势及青海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对我省目前及未来可以发展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8.
GNSS坐标时间序列中不可避免地含有粗差,未剔除的粗差将会导致参数估计有偏。因此,粗差探测与剔除是GNSS坐标序列分析中一项重要的数据预处理工作。针对GNSS坐标时间序列特点,提出了一种将L1范数(L1-norm)估计与四分位距统计量IQR(interquartile range)组合的移动开窗粗差探测算法,称之为L1_Mod IQR。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首先利用L1范数估计得到较"真实"的残差,然后再对残差采用IQR统计量进行粗差探测。将L1_Mod IQR法与"3σ"法、基于最小二乘的τ检验法等粗差探测算法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进一步采用L1_Mod IQR算法对中国区域10个IGS站的高程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IGS站高程序列的粗差剔除率最小为0.1%,最大为2.6%。并且以WUHN站为例与SOPAC提供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OPAC提供的"Clean"数据仍含有大量的粗差,而L1_Mod IQR算法能够有效地剔除粗差。  相似文献   
29.
不同的GNSS采用的坐标系定义几乎相近,但参考椭球及其坐标实现不同,这将影响多GNSS融合导航定位效果。根据各GNSS坐标系所采用参考椭球的基本常数,计算比较了不同坐标系参考椭球参数的差异;导出了相应的正常重力公式,比较了这些正常重力公式确定的正常重力值差异;最后分别从坐标系统的定义与实现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GPS(BDS)与Galileo和GLONASS所使用的参考椭球引起正常重力差约为0.15和0.30 mgal;2)GPS与BDS,Galileo及GLONASS所使用参考椭球引起纬度分量最大差异约为0.1 mm,3 cm和3 cm,高程分量约为0.1 mm,0.5 m和1 m;3)各GNSS所使用坐标框架间转换参数引起的坐标变化达到厘米级。  相似文献   
30.
中国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及人口经济暴露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中国1960-2014年771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选取有效降水序列95百分位数作为极端降水阈值,将既定持续时间尺度和连续面积上超过阈值的降水事件定义为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采用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ntensity-Area-Duration,IAD)法,根据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和时间上的连续性特征,对不同持续时间的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演变趋势及暴露于极端降水事件下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强度最大的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主要集中在1960-1968、1991-1999和2006-2013年3个时段;(2)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最强中心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发生在北方的多为单日极端降水,南方多为持续多日的极端降水;(3)1960-2014年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影响面积有所增大,相对强度变化不明显;(4)暴露于极端降水事件影响区域内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均呈显著增大趋势,暴露人口最多的年份在1983年,达到2408万人/d,暴露国内生产总值最多的年份在1998年,达到20亿元/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