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281篇
地球物理   278篇
地质学   475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近地小行星由于与地球的特殊关系为世人所瞩目, 对其研究始于50 年代, 近年来已成为太阳系动力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关于近地小行星( 小天体) 的研究状况, 包括对近地小行星轨道演化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结果。阐明了在轨道演化过程中相应力学模型的选取、有关数值方法的引用以及积分步长变化的处理等具体问题, 并介绍了轨道长期共振的作用以及对这种共振的处理方法, 最后给出了根据目前研究所知的与地球轨道距离最近的一些小行星的轨道特征等。  相似文献   
912.
在修正的MM4和一个有限域变网格差分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全球变网格多层原始方程差分模式。可以证明:设计的模式具有质量、能量守恒等整体性质,并具有正确的动、位能转换关系。为了克服高纬地区经线辐合带来的时间步长须取得很小的问题,给出了不进行滤波处理并仍能保持整体性质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13.
伽马蜡烷--水体分层的地球化学标志   总被引:48,自引:9,他引:39  
密执安盆地等海相蒸发环境伽马蜡烷的分布表明,伽马蜡烷作为咸水环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与高盐度环境并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松辽盆地淡水-微咸水环境较高含量的伽马蜡烷表明其形成与湖海沟通引起的水体分层事件有关。伽马蜡烷重碳同位素值及微生物学证据均表明了伽马蜡烷的形成与水体分层有关,由于高盐环境往往伴随着密度分层,从而解释了伽马蜡烷经常与高盐环境伴生,但并不仅仅局限于高盐环境的现象。  相似文献   
914.
廖群安  王京名 《岩石学报》1999,15(1):116-123
江西广丰-上饶地区沿江绍断裂带和信江断裂带展布有一系列NE-NEE走向的白垩系断陷盆地,在断陷盆地沉积的同时发育了大面积分布的白垩系玄武岩,这套玄武岩被划分为与盆地演化阶段有关的两个喷发亚旋回,即早期的茅店亚旋回和中晚期的塘边亚旋回,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前者喷发于陆相陆上环境,相对低钾、轻稀土及地幔不相容元素,具接近原始幔源岩浆的Sm-Nd、Rb-Sr同位素组成,岩浆来源深度较浅(56km),经历了以橄榄石为主的镁铁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后者喷发于陆相水下环境,富钾、轻稀土及地幔不相容元素,具壳幔混源的Sm-Nd、Rb-Sr同位素组成,岩浆来源较深(83km),在莫霍面附近混染了壳源物质。这两类玄武岩在成因上的上述差异,主要受控于盆地下应力状态及裂谷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15.
长江口沉积物-铅的吸附动力学及环境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研究不同水环境条件下长江口悬浮沉积时对Pb的吸附动力学,提供动力不模式,测定速率常数和分配系数。研究表明盐度和PH对吸附产生明显影响、k1和kd分别与盐度存在着负指数关系;与pH存在线性关系。沉积物-Pb的吸附以化学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16.
根据1993年11~12月航次调查结果,研究南沙海域铁和锰在沉积物/间隙水/海水的界面分配和转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Fe含量与其他海域差不多, Mn具有明显特色:不但含量很高,在不同站位差异悬殊,且 Fe、 Mn之间存在分离现象。沉积物中Fe、Mn含量与水深呈正相关。估计本海区有锰的微结核存在。在间隙水中Fe、Mn均产生明显富集,比海水含量高30多倍。Fe、Mn(尤其是Mn)的界面分配和转移与水深密切相关,与沉积物的氧化还原条件也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17.
南沙群岛海域近海面大气湍流混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沌概念的提出,有必要研究大气湍流是否具有混沌行为。根据1994年9月18—30日南沙群岛海域渚碧礁(10°52'N,114°04'E)的近海面大气水平风速及气温的观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有关诊断系统是否是混沌运动的特征量:关联维数、Lyapunov指数和关联熵。结果表明,南沙群岛海域近海面大气湍流是一种混沌运动。同时给出并讨论了其它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918.
岩石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与微裂隙扩展方位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不同规格的长方体花岗岩标本,按事先设计的图案布设多个电极,并用抽真空的方法将标本进行水饱和.然后将标本电极面和相邻面的一小部分(包括棱)用防水绝缘胶密封.用多电极组合法,将己布电极组合成不同方向、不同极距的电阻率各向异性测线和电测剖面、电测深测线.使标本在装有水的承压水箱中,沿标本长轴方向受压,观测标本电阻率随压力的变化.在实验中,一些标本被压坏,出现宏观裂隙;一些标本没有被压坏,没有被压坏的标本通常压到电阻率出现明显破裂前兆为止.然后,将未压坏的标本测量面显微照相,从照片上寻找裂隙的优势方向,和被压坏标本的宏观裂隙一起,与电阻率各向异性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① 裂隙和破碎带通过区域的测点,视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结果好,4种组合求得的4个各向异性主轴方向趋于一致,且与破碎带方向基本吻合;裂隙和破碎带不经过区域的测点,或者4个视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主轴方向不一致,或者根本求不出各向异性解.这后一种情况,在裂隙面平行测量面时,表现最为明显;② 显微照相显示的微观裂隙或破碎带的优势方向与电阻率变化最大的各向异性主轴方向基本一致;③ 电测剖面的结果,能较好地反映裂隙的位置和区域.   相似文献   
919.
灵武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位移速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灵武断裂是银川地堑南段的东侧构造边界,与灵武-吴忠地区的地震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以往研究程度较低.作者通过实际调查、探槽开挖、年代侧定、相关地貌年代测定、断错历史研究等方面的大量工作对该断层晚第四纪的活动性开展了比较系统的野外考察.本文以野外考察获得的资料为基础,论述了该断层晚第四纪的活动特征,估计了其垂直位移速率.  相似文献   
920.
Two schemes for vertical discretization of the model are proposed,one with equal △lnσ andthe other in terms of Tschebyscheff polynomials.It is proved that in adiabatic and inviscid cases ifth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and related physical quantities are continuous in time and in thehorizontal,the total energy and total mass are conserved within a high approximation respectively,and there is a correct conversion between total kinetic and total potential energy.Numericalcomputations show that the schemes both have high accuracy.For example,in integrating thehydrostatic equation the computational errors of geopotential height resulting from the schemes aremuch less than those resulting from EC79 in a-coordin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