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63篇
  免费   3441篇
  国内免费   4088篇
测绘学   1995篇
大气科学   1935篇
地球物理   2573篇
地质学   7975篇
海洋学   2295篇
天文学   189篇
综合类   1079篇
自然地理   2151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45篇
  2022年   805篇
  2021年   1013篇
  2020年   797篇
  2019年   875篇
  2018年   874篇
  2017年   777篇
  2016年   805篇
  2015年   900篇
  2014年   901篇
  2013年   1038篇
  2012年   1071篇
  2011年   1132篇
  2010年   1063篇
  2009年   976篇
  2008年   1001篇
  2007年   968篇
  2006年   888篇
  2005年   776篇
  2004年   532篇
  2003年   463篇
  2002年   481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3维场景的打印输出是3维GIS的基本功能之一。目前的3维GIS的可视化功能大多数是基于OpenGL实现的。OpenGL为了保持其与操作系统的无关性,没有直接提供场景的打印功能。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实现OpenGL的场景打印。通常,有三种方式实现该功能:位图打印、渲染打印和反馈打印。前两种输出的是当前屏幕渲染的栅格图像;后者输出的是投影在屏幕上的矢量图形。相对于位图打印和渲染打印,反馈打印(即矢量打印)的输出精度较高。目前的GIS平台实现矢量打印输出的较少。提出一种矢量打印输出的方法,并给出在VC 开发环境下的一些实现细节。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多源卫星图像融合的水坝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邱丹丹  马洪超  杨耘  贾鹏 《遥感学报》2006,10(4):449-455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卫星图像融合的水坝检测方法,该方法在特征级融合的模式下,利用多源卫星图像特征信息互补的优势,先后提取多个卫星图像中目标的特征信息,再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中的逻辑模板法对特征进行融合,得到系统的目标结果输出。试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在大幅复杂背景下有效地对水坝进行检测并定位,并减少了单源卫星图像进行目标检测的错判、误判率。整个算法能完全实现自动检测,可达到预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3.
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卫星遥感在研究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和蒸发(蒸散)量时有其独到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基于NOAA-14 AVHRR和Landsat TM资料推算藏北高原地区区域地表特征参数、植被参数及区域地表热通量的方案,并把其用于GAME/Tibet(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和CAMP/Tibet(“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试验区。并指出了此方法估算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区域地表能量通量和蒸发(蒸散)量时存在的难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94.
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盲数字水印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盲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小波包分解,并根据视觉感知特性将作为水印的二值图像嵌入到分解后的高频分量中,再进行小波包重构得到嵌入水印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添加水印后的图像对于压缩、噪声、中值滤波、几何裁剪等处理具有很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995.
从GIS数据库中挖掘空间离群点的一种高效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GIS的空间特性,借鉴已有的定义和概念,定义了空间离群点是和在其非空间属性邻域内其他空间对象在空间位置上差异十分显著的空间对象,并设计了SOD算法。实验结果验证了SOD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给出了从GIS数据库中挖掘空间离群点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996.
基于二维矢量数字地图的水印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MQUAD算法的一些缺陷,提出通过点坐标漂移重置在二维矢量地图中嵌入水印的方法,并通过DXF格式地图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997.
应用1999—2003年中国中央气象台 (CMO)、日本气象厅 (JMA) 以及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JTWC) 发布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综合预报资料, 从总误差、逐年误差趋势、不同海区误差、不同路径趋势误差、不同强度趋势误差等5个方面对各预报中心的路径及强度预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5年总的平均误差以JTWC的路径预报误差最小, 而JMA的强度预报较准确; 在不同海域, 各预报中心的路径预报能力各有优势, 但在热带气旋的强度预报方面, JMA的方法在各海区都较稳定; 对不同路径趋势热带气旋的预报方面, 除了南海转向热带气旋的路径预报比JMA和CMO稍差一些之外, JTWC的路径预报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好于或相当于JMA和CMO; 在不同强度变化趋势热带气旋的预报方面, JTWC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优于其他中心。上述结果帮助业务和科技人员全面了解各预报中心的预报能力优劣, 也为今后改进我国的热带气旋预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弱窄带回波在分析和预报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灵敏的多普勒雷达经常能探测到弱窄带回波,这些弱窄带回波一般对应于边界层的辐合线,对弱窄带回波的仔细分析有利于及早做出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以及对其发展变化作深入了解。文章结合发生在上海的3次强对流天气个例,详细分析了弱窄带回波在分析和预报强对流天气中的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上游移动强回波的出流边界导致的弱窄带回波是大风预警的重要判断参考;(2)在合适的层结状态和抬升条件下,弱窄带回波会强烈发展,并导致局地雷雨大风,这类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阶段:弱窄带回波上初始回波的发展和回波跃增;(3)下击暴流造成的地面出流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近似圆弧的弱窄带回波,这种弱窄带回波与其他雷达观测特征以及地面观测相结合,有助于对产生下击暴流的对流云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999.
一场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造成2005年5月30日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尺度影响系统、卫星云图逐时演变情况和大气层结稳定度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利用T213数值模式的物理量预报产品对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物理量场分布进行了动力学诊断分析。分析表明:此次中α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是典型的由于蒙古冷涡旋转东移南压,在高低层有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低层有暖湿舌伸展,中层有干舌叠加在低层湿舌之上和大范围存在对流不稳定层结等诸多有利的温湿条件和动力条件下,首先激发中γ尺度对流系统,再由几个中γ尺度对流系统合并而成中β尺度对流系统,然后由几个中β尺度对流系统合并发展而成。  相似文献   
1000.
夏季青藏高原TBB低频振荡及其与华中地区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17年(1980—1994年和1997—1998年)逐候GMS TBB资料,对华中地区夏季旱涝年的TBB候距平场进行了合成分析,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TBB的低频(10~20天和30~60天)振荡及其同华中地区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27°~30°N,90°~100°E)是低频振荡最为活跃的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和华中地区TBB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程度涝年比旱年更为显著。对华中地区旱涝而言,青藏高原东南部的30~60天振荡比10~20天振荡敏感性要强。华中地区涝(旱)年,青藏高原东南部存在较强(弱)的低频(30~60天)TBB负值中心,其影响方式有的自西向东传播,有的同华中地区低频(30~60天)TBB同时加强或减弱。青藏高原低频(30~60天)TBB的负值位相有利于对流云团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