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8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851篇
测绘学   331篇
大气科学   339篇
地球物理   376篇
地质学   1346篇
海洋学   379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26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了建立生态、高效的扇贝幼虫附着和变态诱导技术,采用底栖硅藻生物膜附着基对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开展了附着和变态诱导的现场实验。实验围绕底栖硅藻在扇贝幼虫培育池内的数量变动、存活状态、在栉孔扇贝食谱组成中的贡献以及其对两种扇贝附着和变态的诱导效果开展。结果表明,底栖硅藻附着基能极显著提高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幼虫的附苗量和变态率(P<0.01)。在海湾扇贝实验中,底栖硅藻处理组比对照组附苗量提高220.19%(P<0.01),变态率和壳长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栉孔扇贝实验中,底栖硅藻处理组比对照组附苗量提高43.02%(P<0.01),变态率提高87.31%(P<0.01),底栖硅藻处理组壳长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附着基比对照组早3d检查到变态的稚贝。底栖硅藻附着基在进入幼虫培育池的黑暗环境后光合作用受限,对于扇贝幼虫的日常管理导致底栖硅藻脱落,数量有一定的下降,但丰度最终能保持为56.0-183.9个/mm2。使用基于混合模型对栉孔扇贝稚贝食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对稚贝的食物贡献较高,底栖硅藻的贡献较低,其0.95水平的置信区间的贡献率为0%-44%,表明底栖硅藻也是扇贝物来源之一。本研究为底栖硅藻生物膜在贝类幼虫附着变态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生态、高效的商业化苗种培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2.
湖相介形类壳体微量元素(本文主要指Mg和Sr)是重建古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定性或定量地反映湖水信息。自20世纪80年开始应用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古环境重建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类影响因素:(1)其宿生水体中M/Ca比值(M主要指Mg和Sr)的影响因素:季节变化、微环境差异和湖泊演化过程,这类因素通过对宿生水体中M/Ca比值来影响介形虫壳体中的M/Ca比值,进而造成古环境重建结果的误差增大或可靠性降低;(2)介形类壳体微量元素分配系数的影响因素:宿生水体中M/Ca比值、温度、碱度等,这类因素能够直接影响介形类壳体分泌、钙化的生命-化学过程的因素,是定量重建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现代介形类生活习性和微量元素组成变化过程的研究可以消除或减小以上影响因素对古环境重建的影响,提高介形类壳体化石中微量元素组成在古环境重建研究中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3.
为了解象山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状况,文章根据2012—2016年象山县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分析象山近岸海域水质现状及年际变化。应用灰色预测的模型来对象山近岸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主要污染物的预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象山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用预测结果和实际数值通过残差验证,最后模拟出今后几年的监测值,为象山县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4.
西安金盆水库放水塔附近滑坡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放水塔附近滑坡是金盆水库右岸原1号滑坡体下游边界段的残留体,受短期强降水因素的诱发导致坡体变形、失稳滑动。滑坡体具顺层牵引滑动特征,且平面上,不同区段变形破坏程度不同,其表现形式与坡体平面旋转有一定的相似性。坡体滑动主要受4组结构面的控制,其中的软弱片理结构面(产状1501703555)与产状为2302903555的另一组结构面构成滑坡的滑动控制面。基岩内发育的大量的软弱片理结构面,大气强降水,滑坡上部相对平缓的地貌及人类工程对地表植被环境的破坏,滑坡体下部喷护层的存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了坡体的失稳滑动。  相似文献   
125.
银沙银矿(Silver Sand silver deposit)是玻利维亚锡矿带内新探明的一个超大型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银矿床,已探明银金属资源量约1万t,平均银品位约120 g/t,并伴有少量铅、锌、铟、镓.银矿化与中新世中酸性侵入岩和次火山岩有关.矿体赋存于白垩系蚀变褪色石英砂岩中的密集构造裂隙带内.成矿作用可以划分...  相似文献   
126.
工程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实际测绘工作过程中应用最多的课程之一,其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质量。本文针对当前工程测量学实践教学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翻转课堂+多维度考核体系并重的实践教学模式,经过两年的教学改革,在实践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在其他课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7.
长江口北支盐水倒灌南支对青草沙水源地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自1978年以来,在长江口的几个关键岸段(例青龙港、新建、高桥、堡镇等)设置盐度观测站;1992-1994年的枯季、在青草沙水源地的南、北两侧各抛测量船一般,在一个完整的大、中、小潮期间、连续逐时观测流速、流向、水深、盐度等,同时在青龙港等处设置6个岸边观测点同步取样;1995-1996年在船站位置各设置氯离子自动监测仪一台;1996年3月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长江口水文测验。本文对大量的现场资料作了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青草沙水源地盐水来源主要有北支倒灌咸水团和外海咸水入侵。前者的特征为,氯度的半月变化是小潮期(或小潮后的寻常潮)的氯度反高于大潮期,氯度的潮周日变化是日最高值出现在落憩附近,日最低值出现在涨憩附近,氯度的垂向分层不明显。这与外海盐水入侵引起的氯离子浓度在半月和潮周日内的变化特征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28.
WWATCH模式模拟南海海浪场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NOAA/NCEP环境模拟中心海洋模拟小组近年新开发的一个准业务化的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 Ⅲ(以下简称WWATCH),以每天4次的NOAA/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为输入,模拟了1996年的南海海域的海面风浪场,通过分析TOPEX/Poseidon(以下简称T/P)高度计的上升和下降轨道在南海海域的交叉点位置处的风、浪观测资料与NCEP风场和WWATCH模式模拟的有效波高大小,可以看出,NCEP风场基本与T/P高度计的风速观测结果一致,相应的模式模拟的有效波高也基本与卫星高度计的有效波高观测结果相一致,但从空间上看,在计算区域中心附近海域的结果一致性较好,靠近计算边界附近海域的结果相对较差,但这种因边界而影响模拟结果的范围很有限;从时间上看,冬季风期间的结果一致性较好,而夏季风期间的结果偏小的趋势明显,并且这种偏小主要出现在夏季风期间的极小风速值附近。  相似文献   
129.
2006年9月南海北部表层温盐场的走航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6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的走航观测,得到了该海区多个断面的表层温度、盐度分布曲线.QuikScat海面风场资料显示观测期间处于西南季风向东北季风的转换阶段,走航观测所得的温、盐资料显示出在这一季风转换的特殊阶段该海区表层的水文特征.珠江口冲淡水的扩散范围在季风转向前后有显著的变化,低盐的冲淡水在西南季风阶段向珠江口外海区的东南方延伸较远,而在东北季风阶段则受珠江径流量、南海北部表层环流等因素的影响收缩至珠江口附近.闽南近岸和台湾浅滩南部表层具有低温高盐特征,但CTD资料表明台湾浅滩区域存在上升流,结合风场资料,可证实观测期间此处的上升流由海流-地形因素所造成.  相似文献   
130.
基于组件式GIS的南海热带气旋风、浪场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现有的计算模型与组件式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地整合,建立一个以热带气旋路径和强度的预报结果为主要输入参数的具备可视化功能的风、浪场模型,并形成以GIS为平台的、具有快速诊断和分析能力的决策分析系统.阐述了热带气旋风、浪场的计算模型,解决了将其与组件式GIS集成到应用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