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281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已在碳酸盐岩微量元素测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采用ICP-MS分析碳酸盐岩中含量较低的Ni(1.6~50.5μg/g)和Sc(0.3~6μg/g)时,信号值会受到高含量CaO(可高达56%)和MgO(可高达21%)的显著干扰,使测试值远高于真实值,从而无法获得准确的待测元素含量。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实验探寻测试中的主要干扰因素,再据此确定相应的校正方法。首先,利用Ca和Mg的单标系列对碳酸盐岩ICP-MS测试中的高含量Ca、Mg对Ni、Sc的干扰分别进行研究,发现高含量Mg对Ni和Sc的测试存在基体效应的非质谱干扰;而高含量Ca则形成氧化物、氢氧化物及多原子离子对Ni和Sc形成质谱干扰,并且这一干扰程度与溶液中Ca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然后,进一步选择碳酸盐岩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作为校正载体以消除Mg的基体效应,同时根据样品溶液中CaO含量与Ni、Sc受干扰程度呈现的良好线性关系,提出了扣除拟合干扰的校正方法。相对于前人仅利用单标对实际样品进行干扰校正而言,本方法采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作为校正载体,克服了基体效应的干扰。并经GBW07108等五个碳酸盐岩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RSD,n=10)小于5.5%。将未知碳酸盐岩样品的校正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相对偏差均小于15%。该校正方法简单易行,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2.
技术创新发展是地质钻探工程事业的核心、灵魂和第一驱动力。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地质钻探工程领域“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果,深刻认识地质科技创新发展新要求,系统把握地质科技创新基础,展望了地质钻探工程技术“十四五”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以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3.
基于可视化三轴压缩伺服控制试验系统和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简称3D-DIC技术),开展了不同流变方向系数α下的广义应力松弛试验,对广义应力松弛过程中砂岩表面的应变演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变过程中若砂岩有发生破坏的趋势,其表面的轴向、径向应变场的应变集中区域逐步显现,轴向应变集中区域由层状离散分布逐渐向即将出现裂纹的位置集中,而径向应变场中在裂纹即将形成区域附近应变增长速率最快。不同表面位置轴向、径向应变差异的演化速率与其整体演化速率的变化趋势呈现正相关,在即将形成裂纹附近的轴向、径向应变变化量发展经历减速、等速、加速3个阶段,而远离裂纹处的应变则可能先增大后减小,不同位置应变值的等时曲线演化则预示裂纹即将形成的区域。随着流变方向系数α由0.3、0、-3.0、∞、3.0依次变迁,流变过程中轴向、径向应变场整体演化的均值与方差均上升,说明其演化速率加快,应变集中现象更显著,且砂岩破坏前后的应变场演化差异增大。  相似文献   
154.
DIAGNOSIS OF WAVE ACTIVITY OVER RAINBAND OF LANDFALL TYPHO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generalized wave-activity density, which is defined as an absolute value of prod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vorticity vector perturbation and gradient of general potential temperature perturbation, is introduced and its wave-activity law is derived in Cartesian coordinates. Constructed in an agoestrophic and nonhydrostatic dynamical framework, the generalized wave-activity law may be applicable to diagnose mesoscale weather systems leading to heavy rainfall. The generalized wave-activity density and wave-activity flux divergence were calculated with the objective analysis data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 of wave activity over heavy-rainfall regions. The primary dynamical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disturbance associated with heavy rainfall were also analyzed. It was shown that the generalized wave-activity density was closely correlated to the observed 6-h accumulative rainfall.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wave activity or disturbance was evident over the frontal and landfall-typhoon heavy-rainfall regions in middle and lower troposphere. For the landfall-typhoon rainband, the portion of generalized wave-activity flux divergence, deno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asic-state cyclonic circulation of landfall typhoon and mesoscale waves, was the primary dynamic process responsible for the evolution of generalized wave-activity density.  相似文献   
155.
前人的观点认为,早奥陶世的塔里木盆地是一个统一的“大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相呈马蹄形发育在古城—轮南一线。通过对塔中地区满加1井—塔中29井一线及相邻地区下—中奥陶统的岩石学、沉积学和地震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这一线的下奥陶统主要由一套较深水的斜坡及海槽沉积构成,其地层厚度和地震反射特征也明显与周边地区不同,认为塔中及相邻地区在早奥陶世期间已经从早期的塔里木“大碳酸盐台地”中分化独立出来,分裂成塔中—巴楚台地、古城台地、塘南台地三块孤立台地,以塔北隔海相望。各孤立台地周缘发育台地边缘高能礁滩沉积体,呈条带状展布,主要由中高能粒屑滩组成;向内相变为台地相,发育台内滩、台内洼地、滩间海等亚相;向外进入较深水的斜坡—海槽沉积区,从而确立了塔中及相邻地区早奥陶世新的区域沉积格局。新沉积格局的确立,对于确立下奥陶统新的有利勘探区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大提升了研究区下奥陶统的油气勘探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56.
冉敬  杜谷  潘忠习 《岩矿测试》2010,29(2):113-117
生油母质干酪根是石油地质工作研究的重要对象。文章利用衰减全反射(ATR)技术对干酪根样品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通过与传统压片法谱图进行峰形峰位特征、结构参数比较,表明:①ATR谱具有与压片法吸收谱类似的谱图特征;②与压片法吸收谱相比,ATR谱的吸收强度较弱;③ATR技术和压片法所获得的红外结构参数具有可比性。由于ATR技术具有无需制样、可以减少水分干扰等优点,因此可以作为干酪根样品快速测试的方法应用于干酪根样品的类型鉴别、热演化程度研究和来源对比。  相似文献   
157.
钻探技术已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首批技术之一。以月球钻探为例,论述了外星球钻探的特点和难点;介绍了美国、前苏联钻探专家与航天专家合作研制的轻便、高可靠性、全自动月表取样钻机及其钻进工艺的现状;分析了各种钻进方案的优缺点;结合我国将要实施的“嫦娥3期”工程,就月球自动采样并返回技术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58.
青藏高原东部金沙江流域盆地陆地风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东部金沙江流域是研究高原隆升与陆地风化的理想地区。本文通过对金沙江河流系统的取样,从河流溶质载荷主要离子和悬浮载荷粘土矿物等方面揭示青藏高原东部金沙江流域盆地陆地风化特征。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盆地陆地岩石风化主要是碳酸盐岩、蒸发盐岩和硅酸盐岩。利用S i、S i/TZ+*、S i/Na*+K和S i/K以及(Na*+K)/TZ+等5个指标结合流域区域岩石分布和土壤特征揭示出流域硅酸盐岩为浅表性初级风化,风化产物主要是富含阳离子的次生粘土矿物。  相似文献   
159.
强降水过程中热力切变平流参数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齐彦斌  冉令坤  洪延超 《大气科学》2010,34(6):1201-1213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把对流涡度矢量的垂直分量、水平散度和广义位温的垂直梯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引入热力切变平流参数的概念。本文针对两次强降水过程, 利用NCEP/NCAR全球最终分析资料对热力切变平流参数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 热力切变平流参数能够比较准确地综合表征雨区上空水平风场切变和湿等熵面漏斗状向下伸展等动力学和热力学典型的垂直结构特征, 因而该参数与降水系统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 与观测的6小时累积地面降水区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在空间水平分布和时间演变趋势上, 热力切变平流参数的异常值区覆盖着观测的6小时累积地面降水区; 该参数在降水区内表现为强信号, 而在非降水区表现为弱信号。影响热力切变平流参数发展演变的因素分析表明, 该参数倾向方程中通量散度项的异常值区覆盖着观测的6小时累积地面降水区, 表明雨区内通量散度项导致的热力切变平流参数变化比较明显, 其中纬向风速与经向风速相互作用的贡献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160.
新动力因子在登陆台风与降水移动中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入新动力因子位温平流项与广义位温耦合水平通量参数(the Potential Temperature Coupling Flux Parameter,简称PTCF)的定义,即位温平流项与广义位温的雅可比行列式,对登陆台风"韦帕"(Wipha)及其雨带的移动进行了诊断分析,发现台风中心会向新动力因子绝对值(|G|)的垂直平均值最大值处移动;|G|垂直平均值大值区的移动和变化早于台风中心的移动,对台风登陆与登陆后的移动路径有一定指示作用。为便于推导新动力因子的演变方程,还利用ARPS模式的资料同化模块对NCEP每6 h一次的全球最终分析资料(FNL)与MICAPS系统下全球地面资料和探空资料进行四维同化,插值到等高坐标系下,计算并分析了PTCF的平流项与4个阻力项分别影响台风及其降水移动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