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0篇
  免费   1084篇
  国内免费   1549篇
测绘学   751篇
大气科学   786篇
地球物理   886篇
地质学   2693篇
海洋学   816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349篇
自然地理   65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申永江  孙红月  尚岳全  刘健 《岩土力学》2011,32(6):1838-1842
在大型滑坡治理工程中常常采用双排抗滑桩,锚索双排桩和刚架双排桩是常见的两种型式。采用有限元程序ANSYS分别建立锚索双排桩和刚架双排桩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分析这两种型式双排桩的内力分布,找出能更好发挥抗滑效果的结构型式。通过对比分析可知,锚索双排桩的前后两排桩的内力分布差距十分明显,刚架双排桩的前后两排桩的内力分布差距较小,所以,刚架双排桩能够更好地发挥抗滑效果。选取锚索双排桩和刚架双排桩2个工程实例,监测分析发现锚索双排桩的前排桩侧向位移和弯矩均远小于后排桩,刚架双排桩前后两排桩的位移和弯矩比较接近,这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吻合,因此,双排抗滑桩的设计中建议采用刚架双排桩  相似文献   
992.
以重庆市南川区柏树湾表层岩溶泉溪流为例,沿柏枝溪流程以一定间距监测水体中HCO3-的浓度及其pH、电导率、溶解氧等水化学参数,并初步探究溪流水的脱气效应。结果显示(1)表层岩溶地下水出露地表后,HCO3-浓度沿流程呈现出递减的规律;(2)HCO3-浓度递减的快慢反映了脱气作用的强弱,溪流脱气速率具有“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特点;(3)暴雨期间由于稀释效应HCO3-浓度递减趋势不明显,但降雨后期,递减又开始逐渐产生;(4)脱气效应在造成溪流水HCO3-浓度减小的同时,也导致电导率(EC)沿柏枝溪流程逐渐降低,而pH值逐渐升高;(5)沿途溶解氧(DO)昼夜变化表明,水生生物作用对脱气作用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高分辨CT和MRI对不同类型面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资料完整的颞骨面神经瘤患者的多排螺旋高分辨CT和MRI影像,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扫描和高分辨、多平面重建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检出18例面神经肿瘤,11例为面神经鞘瘤、5例为面神经纤维瘤、2例为面神经血管瘤。结论:多排螺旋HRCT和MRI在面神经瘤诊断中,HRCT在显示骨破坏细节方面极佳,而增强MRI对面神经瘤本身的显示优于多排螺旋HRCT,二者优势互补,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小肠空气灌肠双源CT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临床怀疑小肠病变的患者,行双源CT检查前或后3天内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最大者42岁,最小者23岁。症状主要为腹痛10例,脓血便4例,不明原因消瘦1例,病程最长4年,最短1月。结果:胶囊内镜未见异常8例,双源CT检查亦未见异常;双源CT诊断克罗恩病4例,与胶囊内镜及临床诊断一致;胶囊内镜可疑肿瘤3例,双源CT发现2例并作出良恶性诊断,其中1例为空肠间质瘤,1例为回肠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仅1例胶囊内镜可疑3cm大小肿瘤,双源CT未见异常,结合MRI检查及临床,证实为假阳性。结论:小肠空气灌肠双源CT检查,不仅可以显示小肠器质性病变范围、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而且可以结合临床鉴别炎性病变与肿瘤性病变,并对肿瘤性病变做出良恶性鉴别;还可以为胶囊内镜所见病变定位及排除假阳性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对滇西南1970年以来所有M≥4.6级地震前的空间活动图像进行研究,用地震频度作为参数描述地震前区域的地震活动增强与平静现象,用空区、条带描述地震的孕震过程,得到以下认识:①地震频度增加是滇西南地区5级以上地震前的共性特征;②滇西南地区M≥4.6级地震前出现空区的比例随着地震震级的增加而有所增加,4.6~4.9级地震前只有60%的地震出现空区,5.0~5.9级地震前有90.9%的地震出现空区,而6.0级以上地震前全部出现空区;③空区平均持续时间也随着震级的加大而增加,空区平均持续时间为13.58个月,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37个月;④主震位置(27/33)多发生在空区边缘(含长轴端12次、短轴端8次)。震前出现条带的规律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6.
湖泊水体透明度是湖泊水环境状况的综合表征,与多种水质参数关系密切,对湖泊水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的 是介绍一种中国大型湖泊(>20 km2)月平均透明度遥感监测数据集的生成流程、主要特征和应用价值.数据集生产方法是将Liu等(2020)构建的透明度遥感算法应用于GEE (Google Earth Engine)...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应用3T心脏磁共振成像探讨心肌梗死择期PCI治疗前后心肌相对梗死量、左室心功能、梗死远端节段、梗死邻近节段、梗死节段的局部室壁增厚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2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6个月行磁共振检查。观察并比较三组病例心肌相对梗死量、左室心功能、梗死远端节段、梗死邻近节段和梗死节段的局部室壁增厚率的差异。结果:心肌相对梗死量的比较,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6个月分别为(13.1±7.6)%、(9.4±6.6)%,(8.9±6.4)%,重复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室心功能的比较,左室心功能指标随着时间的延长渐进增强。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3.9±10.9)%,(46.7±10.8)%,(52.3±12.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分别为(161.4±54.0) mL、(168.6±53.0) mL、(168.5±52.6) mL。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SDV)分别为(91.62±43.5) mL、(91.3±43.7) mL、(82.5±43.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室壁增厚率的变化,远端节段、近端节段及梗死透壁程度为1%~25%、26%~50%、51%~75%的心肌节段在术后1个月及半年室壁增厚率增加。梗死透壁程度在75%~100%的室壁增厚率在各时间点均未见明显改变。术前磁共振检查所见心肌梗死区域透壁程度越大,室壁增厚率越低,P<0.05。结论:择期PCI治疗可能缩小梗死心肌范围,改善总体心功能及局部心功能。3T心脏磁共振能够准确评价冠心病PCI疗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并发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搜集38例免疫功能低下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从病变类型、分布、大小、形态、性质以及淋巴结改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免疫功能低下并发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表现以浸润型肺结核为主,病变广泛分布,主要表现为实变阴影(38/38,100%)、多发性结节(21/38,55%)、空洞(16/38,42.1%)、淋巴结改变(11/38,28.9%),多伴有肺气肿、纤维条索硬化、钙化、支气管狭窄或扩张、胸膜改变等征象。结论: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并发肺结核的CT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多变,发病部位及CT征象均不典型;病变范围广,多性质病灶共存且易扩展播散,肺受损严重、预后差为其特点。CT检查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对明确诊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针对湖南保靖地区地表覆盖层复杂、地下高陡构造多变、地震勘探资料信噪比低,以及页岩气储层与周围泥岩层波阻抗对比度小等特点,研究敏感测井曲线重构与优化处理、地震资料相控非线性反演和叠后地震属性流体检测的综合储层评价方法。通过对多条测线的地震资料反演和流体检测并与实钻井结果对比,获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初步验证了所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CT淋巴管造影对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4年我院38例临床或病理证实的LAM患者及172例非LAM乳糜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淋巴管造影(DLG)及淋巴管造影后CT检查,由2名医师对CT淋巴管造影(CTL)显示乳糜胸的发生部位、分布类型及胸导管梗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CTL显示36例LAM合并乳糜胸。单侧积液23例(右侧11例,左侧12例),双侧积液13例;脏层胸膜型3例,壁层胸膜型7例,混合型4例,未显示型22例。172例非LAM乳糜胸(原发性乳糜胸118例,继发性乳糜胸54例)。118例原发性乳糜胸中,右侧积液26例,左侧积液27例,双侧积液65例;脏层型60例,壁层型15例,混合型23例,未显示型20例。54例继发性乳糜胸中,右侧积液13例,左侧积液3例,双侧积液38例;脏层型43例,壁层型2例,混合型6例,未显示型3例。LAM乳糜胸与原发性乳糜胸的发生部位不存在差异,LAM乳糜胸与继发性乳糜胸的发生部位存在差异。LAM乳糜胸的发生侧别几乎没有差别,继发性乳糜胸常见为双侧。LAM乳糜胸与原发性乳糜胸和继发性乳糜胸在胸膜类型上存在差异,LAM乳糜胸以未显示型最常见,而原发性和继发性乳糜胸以脏层型最常见。结论:CTL可显示LAM乳糜胸的发生类型,提示胸导管梗阻或者腹腔淋巴管压力增高可能是LAM乳糜胸的致病原因,为临床手术治疗LAM乳糜胸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