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山体效应对北半球林线分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芳  张百平  庞宇  姚永慧  韩芳  张朔  齐文文 《地理学报》2012,67(11):1556-1564
通过搜集整理了北半球516 个林线数据, 结合WorldClim 气象数据计算了林线数据点上的大陆度, 并依据SRTM高程数据提取了林线处的山体基面高度(作为山体效应的代用因子), 然后以纬度、大陆度和山体基面高度为解释变量, 建立三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R2为0.904, 二次回归模型的R2高达0.912。相比先前不考虑基面高度的林线分布模型(R2 = 0.79), 纳入了山体基面高度的林线分布模型能够更加有效的拟合半球尺度的林线分布; 结果还表明, 山体基面高度对北半球林线高度分布的贡献率达到了48.94% (p =0.000), 而纬度和大陆度分别为45.02% (p = 0.000) 和6.04% (p = 0.000)。这揭示了山体效应对半球尺度林线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基面高度在北美洲地区对林线高度的贡献率最大(50.49%, p=0.000), 在欧亚大陆东部地区为48.73% (p = 0.000), 在欧亚大陆西部地区为43.6% (p=0.000)。这一结果说明山体效应对林线分布高度的影响虽有区域差异, 但都有较高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72.
为了研究镍钒元素分布特点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统计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各层(不合地表)岩心、岩屑和原油中镍和钒元素的含量,发现在泥岩的镍、钒含量最大、砂岩的次之、油样和油砂(沥青)的较小,试油结果也有同样的结论;剖面上来说,侏罗系和二叠系(烃源岩层)的镍、钒含量较大,大于别的层至少一个数量级;对单井而言,当试油结果为油水同层或含油水层时,镍钒含量大,纯油层反而小,说明水层对微量元素的贡献是增大的正效应,油层是负效应;单井试油结论为纯水,那么该层的镍钒比值就小于1.最后指出A至G镍钒元素的低值区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73.
为了探讨细菌作用下碳酸盐矿物的形成机理,本文对分离自土壤的一株柠檬酸杆菌GW-M菌株进行了为期165d的培养 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沉淀物的矿物成分进行了测定,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沉淀物的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 表明,GW-M菌株诱导形成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单水碳钙石)具有多种形态共存并以球状为主的特点,而无菌对照实验产 物中的矿物形态则比较单一。在GW-M菌株的作用下,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均可能形成球状矿物:(1)单个哑铃→两端生长→ 球;(2)两个交叉的哑铃→两个哑铃的两端各自生长→球;(3)三个交叉的哑铃→三个哑铃的两端各自生长→球。  相似文献   
74.
This paper uses the expected utility under risk hypothesis to develop a new approach to GIS modeling for land use suitability analysis with competitive learning algorithms (CLG-LUSA). It uses Kohonen’s Self Organized Maps (SOM) and Linear Vector Quantization (LVQ) among other tools to create comprehensive ordering of high number of options. The model uses decision makers preferred loc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data to construct a manifold of the decision’s attribute space. Then, decision and uncertainty maps are derived from this manifold. An application example is provided using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environments for coconut development in a municipality of Cuba. CLG-LUSA model was able to provide accurate visual feedback of key aspects of the decision process, making the methodology suitable for personal or group decision making.  相似文献   
75.
Rainfall infiltration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causes slope instability.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ydraulic parameters on the final saturation line and stability of slopes, a numerical slope model is established with a saturated–unsaturated seepage analysis method.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1) When parameter a increases, the effective rainfall duration decreases linearly, and the ultimate safety factor increases gradually; when parameter m increases, the effective rainfall duration increases linearly, and the ultimate safety factor decreases linearly; when parameter n increases, both the effective rainfall duration and the ultimate safety factor decrease first and then remain stable. (2) When the saturate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decreases, the effective rainfall duration presents a crescent trend, and the ultimate safety factor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remains the same after rainfall intensity exceeds the saturate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soil. (3) When rainfall intensity is less than the saturate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soil, the location of the final saturation line rises as the saturate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decreases and is thus independent of parameters a, m, and n.  相似文献   
76.
利用新疆1961-2008年逐日降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ETCDDMI定义的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然后统计出极端降水事件的每年湿期降水总量、简单降水强度指数、月最大1d降水量、月最大5d降水量、重湿日数和连续干日,并对其空间分布和时间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极端降水事件阈值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部地区在48 a极端指数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每年湿期降水总量、简单降水强度指数、月最大1d降水量、月最大5d降水量、重湿日数和连续干日的空间特征基本相似,除连续干日,总体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增的态势,且高值中心均分布于山区一带.48年来,除连续干日,极端降水事件的其他5个指标呈上升趋势,并于1980年左右发生了突变现象.48年来,极端降水事件的6个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年代际特征,而且还存在准3a和7a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77.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城市地下化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文章简要叙述了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应用类型,分析了地下空间的恒温性、隔热性、湿度较大、环境封闭空气流通性差、天然光线不足、缺乏自然景观、没有外部形态等内部环境特点。以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为例,从自然采光、人工照明、植物水体和界面设计的角度概述了地下综合体室内设计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步骤。最后提出了如下关于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室内设计的优化思路:(1)空间布局明确,符合人的空间认知习惯;(2)通过扩大建筑入口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天然光;(3)运用照明模拟自然光;(4)引入自然元素,使室内外环境自然过渡,增加地下空间的活力,改善封闭感,缓解人的心理和生理障碍;(5)地下空间的各类尺度应符合人体尺度,避免产生不适感;(6)注重行动不便的人群,设置人性化的无障碍设施;(7)设计充足的休憩场所;(8)注重设计本土化,展现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8.
为了准确分析洪涝灾害对防洪体系现状的影响,做出相应的防洪减灾措施,以浙江省台州市灵江下游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基于Saint-Venant方程的水动力学耦合模型,对河道溃决洪水过程进行实时仿真模拟。综合考虑研究区域地形、气象、水文资料、水利工程、下垫面条件等因素,在一维河网模型和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耦合衔接中,最大程度还原真实地形中河槽内外的水流交互淹没,借助研究区域内典型台风暴雨资料,率定验证本文建立的一维-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检验后的模型可实现灵江下游沿岸城市不同量级设计洪水及历史洪水的实时淹没过程模拟。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复杂地形条件情况下流域洪水实时演进过程达到了较高精度,在水系沿程典型断面水位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不超过0.1 m。  相似文献   
79.
内蒙古大青山哈拉沁沟流域中游草本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内蒙古哈拉沁沟流域中游草本植被进行调查取样和数量分析。通过野外工作获取研究区的植物种、群落特征和环境数据,并将野外所采样品进行实验室内常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植物群落分为5个群丛:百里香 羊草 细叶苔草群丛、蒙古蒿 细叶苔草 二裂委陵菜群丛、细叶苔草 白莲蒿 光稃茅香群丛、细叶苔草 硬质早熟禾群丛和蒙古蒿 鹅绒委陵菜 光稃茅香群丛。DCCA样方排序的结果与分类结果较吻合,其中排序第一轴主要指示海拔和土壤pH值对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第二轴着重反映年太阳总辐射、相对地形湿润指数(TRM I)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DCCA结果揭示出各植物群落沿环境梯度的递变规律,表明海拔与土壤的湿润及营养状况是控制研究区群落及物种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0.
郭洁  宋雯雯  郑昊  刘新超 《干旱气象》2019,37(3):370-376
利用1961-2016年大渡河流域15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上、中、下游三个分段流域的面雨量,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计算流域内雨季开始及结束期。结果表明:(1)大渡河中、上游面雨量呈上升趋势,下游呈下降趋势,下游年降水量相对变率和极差最大,其次是中游,上游最小;夏季流域面雨量最大,占全年降水的50%~60%。5-9月流域面雨量在100~200 mm之间,11月至翌年2月在5~20 mm之间,流域内面雨量峰值出现时间由北向南延迟,上、中、下游相差近1个月。(2)依据雨季转换指标计算出的雨季开始及结束期比依据强降水计算的更稳定,大渡河流域下游进入雨季最早,其次是中游,上游最晚,而上游雨季结束最早,其次是中游,下游最晚,上、中、下游雨季持续时间分别为172 d、182 d和195 d。(3)当上游出现强降水时,中、下游很少同时出现强降水,当下游出现强降水时,中游经常同时也出现强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