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4篇
  免费   573篇
  国内免费   853篇
测绘学   405篇
大气科学   352篇
地球物理   587篇
地质学   1471篇
海洋学   451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3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41.
基于XML的录井标记语言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数据库系统无法层级式存储录井资料、异构数据源间无法共享录井资料的问题,提出了基于XML标准的录井标记语言-LogML(Logging Marku PLanguage),从构建计算机语言的角度出发,阐述了LogML中语义、语法的制定以及LogML的扩展原则。应用录井标记语言作为数据载体,开发了《XML录井资料管理系统》(XMSL-XML Management System for Logging Data),系统验证了LogML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从而为录井资料的存储与共享提供了一种种全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42.
马妍  薛峰  孙威  李苗裔 《地理研究》2019,38(12):3010-3024
全球化和信息化促进了城市网络的复杂化,城际关系不断重构,且往往需要通过多方面要素才能较完整地表现出来,但以往城市网络特征的研究往往聚焦于单一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结构分析,且较少考虑联系的方向,对其复杂性的揭示上存在一定不足。以城际人员流动数据与共同专利数据为基础,从功能网络与创新网络的视角,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城市网络特征,结果表明:① 区域多级发展的网络格局已经形成,省会城市与副省级城市(福州、厦门)构成了中心性第一梯队,重要地级市(泉州、温州、赣州)构成了中心性第二梯队,一般节点城市(漳州、汕头等)构成了中心性第三梯队。② 强中心性城市中,厦门、福州及温州存在对其他城市较显著的溢出效应,区域中小城市成了辐射的主要受益者。③ 城市在两类网络中的地位整体一致,局部如赣州、龙岩一致性较差。④ 城际创新合作关系整体上较薄弱且较不均衡,而区域功能网络表现为“整体均衡,局部不均衡”态势。  相似文献   
943.
大别山碧溪岭未经历超高压变质的片麻状花岗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与榴辉岩密切伴生的花岗片麻岩是否也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一直是个争议的问题。笔者最近在碧溪岭片麻状花岗岩中首次发现了可靠的岩相学和矿物学证据 ,证明该岩石只遭受到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 ,而未曾记录超高压变质矿物组合。根据片麻状花岗岩与围岩接触部位强烈糜棱岩化的发育 ,认为超高压岩石在抬升到地壳范围时与以花岗质岩石为主构成的扬子陆壳发生了大规模的构造并置。  相似文献   
944.
航磁概查对青藏高原一些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根据青藏高原中西部1:100万航磁概查结果,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塔里木盆地南部边界、高原内部几条规模较大断裂和区域性负磁异常带等高原地区几个有关的地质和地球物理问题进行了解释和探讨,获得了与以往不同的认识,这对青藏高原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表明了通过航磁概查所获得的青藏高原中西部最新航磁图用于地质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45.
作者借用线性代数方程组定解讨论中的相关概念,类比表述了前人工神经网络的定解和泛化问题,同时说明解决泛化问题仅公给定网络VC维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本集规模、向量维度、相关性以及模拟对象的复杂度,文章出相应的算例,一定程度上讨论了前向神经网络的演进特征。  相似文献   
946.
阴山地震带中强地震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阴山地震带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条主要地震带,根据多年从事地震预报的工作经验,对阴山地震带与鄂尔多斯其他3个边缘的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阴山地震带自身地震活动演化、周期性、月分布地震及包头西震情窗口等方面的特征,并对阴山地震带的地震危险性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947.
折射波地震记录叠加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多次覆盖折射波地震勘探是用来追踪反射波成像质量较差地区的地质构造或用于追踪深层基底形态及研究基岩面的一种勘探方法.基于折射波理论,用折射地震记录中的折射波对地下折射界面进行成像,应用共深度折射面元叠加成像理论方法,给出用共深度折射面元叠加成像技术对地下折射界面进行成像的速度分析与动校正计算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折射波发育探区的共深度折射点叠加成像方法,最后以模型和实际例子说明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48.
Sponsored by Nation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mmitte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cademy of Geoscience and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and Tectonics, University Joseph, France conducted a lithospherical experiment using 40 Minititan 3-component and 13 CEIS 1-component seismometers along the road from Gonghe to Yushu in Qinghai Province during 5 months after June, 1998. The interested area is on the north of Bangong- Nujiang fault, the east of Qaidam basin, the south of Center Qilian fault and the west of Longmenshan fault. And the profile across most tectonic parts of Eastern Tibet such as Southern Qilian, Eastern Kunlun fault, Bayan Har terrane, Jinshajiang suture (Figure 1), which is the first seismological profile across Eastern Tibet (Qinghai-Tibet) and will be beneficial on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results of its center parts, especially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f the thousands-kilometer-faraway collision between Eurasia Plate and Indian Plate on the uplifting of south and north part of Eastern Kunlun fault, and on the thickening of crust and the feature of deep structure of Qilian mountain on the north of Tibet Plateau.  相似文献   
949.
滇西北新生代以来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滇西北地壳活动增强:山脉的构造隆升速率从全新世以前的0.3~1.7mm/a变为全新世以来的2~7.1mm/a;全新世盆地的构造沉降速率较更新世增长1~2个数量级;第四纪断裂(以红河断裂为例)错移速率不断加大;现代地壳应力值高,构造变形速度快,地震活动强度加剧,地热流异常明显。地壳活动性加剧将造成滇西北地势格局和山地地质灾害问题进一步恶化、湖泊加速收缩、区域稳定性降低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人类生存环境将更严酷。  相似文献   
950.
基于100 nm硅基氮化镓(GaN)工艺,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工作频段为20~26 GHz且增益平坦的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VGLNA).该放大器采用三级共源级级联来实现高增益,并通过调节第二、第三级的栅极偏置实现增益控制.测试结果表明,该放大器在工作频段内实现了超过20 dB的增益可变范围和±1.5 dB的增益平坦度,在增益可变范围内功耗为126 mW至413 mW.在最大增益状态下,该放大器在整个频段内可实现大于20 dB的小信号增益且噪声系数(NF)为2.95 dB至3.5 dB,平均输出1dB压缩点(OP1dB)约为14.5 dBm.该芯片的面积为2 m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