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77篇
  免费   3607篇
  国内免费   5357篇
测绘学   2579篇
大气科学   2639篇
地球物理   2933篇
地质学   9945篇
海洋学   2444篇
天文学   325篇
综合类   1377篇
自然地理   2299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899篇
  2021年   1101篇
  2020年   772篇
  2019年   995篇
  2018年   970篇
  2017年   887篇
  2016年   897篇
  2015年   1032篇
  2014年   997篇
  2013年   1227篇
  2012年   1287篇
  2011年   1317篇
  2010年   1254篇
  2009年   1193篇
  2008年   1187篇
  2007年   1180篇
  2006年   1163篇
  2005年   886篇
  2004年   752篇
  2003年   564篇
  2002年   564篇
  2001年   490篇
  2000年   499篇
  1999年   354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5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中国海岸风成沙ESR测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ESR测年的基本原理,并讨论风成沙Ge心测年的可行性、风成沙E'心的特征、测年误差及可靠性等问题。1992-1993年在渤、黄、东、南海沿岸采集的100余个风成沙样品ESR测年实验表明,绝大部分海岸风成沙的年龄为1-7万年。  相似文献   
152.
两种海洋微藻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种常见海洋微藻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确立了离体法和活体法的提取(振荡)时间及酶促反应时间,分别为:5 min,30 min(离体法)和6 min,10 min(活体法),并对2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本文条件下,离体法较活体法更适于进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新月菱形藻(Nitzchia closterium)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活体法更适于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nase)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3.
作者在已完成大气激光雷达系统夜间工作的基础上 ,对白天工作条件下的各种环境背景光的干扰进行了理论与实验分析 ,得出太阳直射光和天空光为白天工作的主要背景干扰。实验结果表明 ,经过激光发射与接收视场角严格匹配及使用干涉滤光器 (2 .6 nm和 0 .15nm)进行窄带滤波 ,背景干扰被明显地剔除 ,可进一步压低背景干扰约 2 0倍。证明采取视场匹配及干涉滤光器的措施可基本保证激光雷达系统在白天条件下工作。  相似文献   
154.
长江口区风浪要素计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长江口区波浪实测资料为依据,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风浪要素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就目前资料条件下,最适用于长江口区的、能满足工程设计等要求的风浪要素计算方法为莆田试验站方法(莆田公式)。  相似文献   
155.
运用电脉冲转基因仪对合浦珠母贝卵子进行电脉冲处理以优化电穿孔法转基因的电击参数。实验中调制百分比:100%;脉冲间隔:1.0s:电极距离:2mm;脉冲个数:5个,参数保持不变。用不同的电脉冲参数组合(脉冲电压100-400V、脉冲持续时间0.5~3.0ms、脉冲频率10~50kHz,共28个组合)对卵子电击,然后加入精子进行授精,统计各组受精率和孵化率,以受精率和孵化率达到50%以上为衡量指标。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卵子对低脉冲频率和高电压非常敏感,当频率低于20kHz或脉冲电压高于400V时对卵子损伤较大。脉冲持续时间对其影响不大,适应范围较宽。优化的转基因电击脉冲参教组合为:脉冲电压1.0kV/cm,脉冲持续时间20ms,脉冲频率50kHz,或者脉冲电压1.5kV/cm,脉冲持续时间1.5ms,脉冲频率50kHz。  相似文献   
156.
本文研究了厦门筼筜港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分区特征,讨论了该区环境地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7.
海洋碳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球气温乃至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而且还是海洋生态系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了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走向。众所周知,碳(C)在海洋中以无机态和有机态的形式存在,在海气系统中,大于98%的C以溶解无机碳(DIC)形式存在于水体中(Zeebe et al,2001)其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至关重要。 氮(N)和磷(P)等营养盐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滩涂和沿岸水域养殖区的长期施肥,它们也作为近岸海区的主要污染物而导致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影响并改变了一些海域的生态结构。如在胶州湾,由于营养盐浓度及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该湾地区浮游植物数量和优势种组成的变化(沈志良,2002)近年来,在海洋沿岸带的河口、海湾等水体较浅的透光层内,以孔石莼等绿藻为主要代表的大型海藻开始泛滥,形成大型海藻的水华。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变,必然将导致海洋碳循环的变化,从长时间尺度来看也会影响到全球的气候和气温变化。目前,对营养盐与水生藻类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王勇等,2002;刘媛等,2004;张文俊等,2004)但对于营养盐与海水无机碳体系之间的耦合作用报道甚少。在海洋环境中、C N P作为主要的生源要素,其变化相互影响,并与海水中所存有的海洋生物密切相关。探讨海水中C-N-P的相互耦合关系对于研究海洋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及效应,阐明海洋碳循环过程的深层次机理,揭示在过量N P作用富营养化条件下,C的迁移转化行为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作者初步研究了模拟条件下C-N-P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8.
热带外太平洋通过海洋过程对热带太平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M2海洋环流模式分别研究了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热带外太平洋通过海洋过程对热带太平洋的影响.利用1945~1993年COADS资料的表面通量强迫海洋模式,积分46 a作为模式控制试验.取热带外太平洋海表面强迫为气候值做敏感性试验.将控制试验结果减去敏感性结果就可以得到热带外太平洋通过海洋过程对热带太平洋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际尺度上,主要是海洋波动过程起作用,但总的海洋过程的影响较小.年代际尺度上,主要是副热带环流输送起作用,其中包括平均环流输送的温度异常以及异常环流输送的平均温度,并且后者贡献相对较大.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热带太平洋的温度异常主要发生在密度跃层附近.研究发现热带外南太平洋对热带和热带外太平洋之间的水量交换有影响,而热带外北太平洋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59.
顾红卫  朱民 《海岸工程》2007,26(2):47-52
简要阐述了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以青岛为例,分析了海岸带环境管理现状和现行经济手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经济手段加强海岸带环境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0.
俄国鱼类行为与感觉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何大仁 《台湾海峡》1996,15(2):191-199
本文简述俄国鱼类行为及感觉系统研究的发展,概述了在洄游及基本行为类型研究结果,鱼在水流中行为,其水动力学特征及游泳速度、温度选择、与个体生理状态相关的鱼行为,以及鱼类行为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