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8 毫秒
91.
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对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苯系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测定。采用57cm×50μm毛细管柱,以5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2.0mmol/L四硼酸钠溶液(pH9.16)作为操作缓冲溶液,并加入φ=20%的甲醇作为有机改性剂,电压25kV,检测波长200nm,15min内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可获得良好的分离。用峰面积定量,线性范围为2~100mg/L,最小检测浓度分别为0.75mg/L苯,0.45mg/L甲苯,0.39mg/L乙苯,0.1mg/L邻-二甲苯,0.31mg/L对-二甲苯。将该法用来分析石油勘探远景区域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苯系化合物,检测浓度范围为(0.0x~0.x)μg/g。  相似文献   
92.
流动注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应用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吕元琦  尹明等 《岩矿测试》2001,20(2):115-124130
从样品引入、在线稀释、在线同位素稀释、在线气体发生、在线分离预浓集和其他在线处理手段等方面对流动注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应用进行了描述,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91篇。  相似文献   
93.
邓赛文  刘钢等 《岩矿测试》2001,20(3):237-240
介绍了日本理学公司3080系列X射线荧光光谱仪出现的几种故障现象,。分析判断及处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94.
月球的起源与地球内部结构极早期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地球内部结构模型 (EISEM) ,建立了一个模型 (IAMTM)来模拟地球早期绝热压缩过程中的地球内部角速度的转移。计算的时间范围是从地球吸积完成开始 5Ma。改变不同的参数 ,模型得出结论 ,当t=1 85Ma时 ,由于地心引力不稳定性 ,地球外层的熔融层从地球赤道甩出。抛射过程持续了 0 0 5~ 0 15Ma ,抛射出的物质质量为 1 2~ 2 5M0 (M0 是现在的月球质量 ) ,这些物质碎片相互碰撞聚集逐渐在Roche极限附近形成月球。随着物质分异和地核的逐渐增大 ,地球的半径在抛射后减小到最小值 (R =5 0 75 16km)。随着潮汐摩擦力和地球体积的增大 ,地球自转角速度变慢。 2Ma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增大到 3个Roche半径  相似文献   
95.
松辽盆地白垩系砂岩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垩系砂岩储层是松辽盆地主要的油气层,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岩屑为主,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储层孔隙包括粒间孔,粒内溶孔,铸模孔,胶结物内溶孔,裂缝等,储层孔隙演化经历了早、中、晚等成岩阶段,在中成岩阶段,晚成岩阶段早期和晚期有3次次生孔隙发育,其对储层性质有明显的改善。本区砂岩储集层可分为4个类型,且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6.
贝壳珍珠层的X射线衍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珍珠层中文石晶体的择优取向是珍珠层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三角帆蚌贝壳珠层的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珍珠层除存在公认的(002)面网平行珍珠层面的强烈定向文石晶体外,还有强烈的(012)面网平行珍珠层面的亲新定向文石晶体,且在同一贝壳的不同位置,该两种取向的择优取向度变化较大,充分说明了珍珠层结构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97.
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自古典区位论开创空间结构分析的先河 ,空间学派已成为现代地理学的四大学派之一。从理论上考察 ,归根到底是由地理学的特性 ,即区域性所决定的。区域性决定了地理学的学科地位 ,但区域性本身与理论模型的提炼确实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冲突。因此 ,从区域性中剥离出空间性 ,就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模型提炼的前提。然而 ,仅有空间性并不解决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全部问题。可以认为 ,正确协调空间与区域的关系是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性理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地理学界一方面已有数十年的实证分析积累 ,另一方面也充分意识到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在空间结构模型的归纳与提炼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对此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 ,对今后空间结构研究的主要领域、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空间结构模型、空间思维、分析技术、区域应用等 ,构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四大领域。参照自然地理学空间结构模型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本文认为区域空间结构模型的提炼可在水平至垂直谱系、空间至区域谱系等两个基本层面上展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学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98.
本文首先给出了近两年来我们在太阳活动区光球电流螺度的观测与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最新结果。其次,我们也展望了太阳第23 周峰年期间有关磁螺度研究的若干课题  相似文献   
99.
本文简要介绍了太阳耀斑近红外光谱的观测和研究,指出太阳近红外光谱的确能对耀斑的运动、电子密度和加热机制等提供诊断信息,有些方面比Hα还灵敏。最后还对23 周峰年观测选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0.
通过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矿物共生组合分析,利用地质温度计估算十字石、蓝晶石和红柱石的形成温压条件,以揭示十字石、蓝晶石和红柱石的形成与本区西川河断裂区域变质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西川河断裂以北地区出露的十字石和蓝晶石形成条件受压力控制(P=5.5-7Kpa),变质温度为520-550℃;而西川河断裂以南地区出露的红柱石的形成条件主要受温度控制(T=570-600℃),压力小于3Kpa。西川河断裂控制了南北地区的变质条件,进而控制了特征变质矿物十字石、蓝晶石和红柱石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