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4月1日,正值“中美撞机事件”三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当我们重新回顾这个曾经影响到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事件,其中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仍值得讨论。尤其是当时中美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美国在专属经济区进行的情报搜集的行为是否符合国际法,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要对这一问题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必须从所谓“国际法”人手。目前的国际法来源主要有四个:“①无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②国际习惯,作为能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③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④在《联合国法院规约》第五十九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相似文献   
2.
对西天山高压变质带内高压脉的研究表明, 高压脉与寄主岩石具总体一致的Pb和Sr同位素组成, 高压脉206Pb/204Pb, 207Pb/204Pb, 208Pb/204Pb及87Sr/86Sr (t = 340 Ma)分别为17.122~17.431, 15.477~15.611, 37.432~38.689和0.70529~0.70705; 主岩上述比值为17.605~17.834, 15.508~15.564, 37.080~38.145和0.70522~0.70685. 与主岩相比, 高压脉具大得多的Pb同位素组成变化. 高压脉和主岩Rb/Ba, Ce/Pb, Nb/U和Ta/U比值均介于洋岛玄武岩(OIB)或洋中脊玄武岩(MORB)与陆壳间, 显示有陆壳物质混入. 西天山古俯冲带深部成脉流体为来自具I类富集地幔特征的大洋玄武岩(主岩原岩)进变质脱水与来自俯冲沉积物(包括陆源沉积物)进变质脱水形成的两种流体的混合.  相似文献   
3.
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储层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水三角洲已经成为当前沉积学研究和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浅水三角洲常规和非常规砂岩储层中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鄂尔多斯盆地中—古生界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结合岩芯、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盆地西部地区山1—盒8段浅水三角洲的母岩特征、沉积充填、砂体展布与储层岩石学特征进行研究,为研究区常规砂岩储层和致密砂岩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分析表明,研究区南部和北部砂岩重矿物组合相似,以锆石和白钛矿为主。综合La/Yb-REE与Dickinson三角图解、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碎屑锆石定年分析认为,北部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北部阿拉善古陆太古界和元古界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向南影响到陇东地区北部;南部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南部北秦岭地区太古界、元古界花岗岩、片麻岩和片岩,向北影响陇东地区中南部。山1段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盒8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孤立型与垂向叠置型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是主要的砂体类型。盒8段沉积时期,古湖泊可能萎缩;南北物源形成的三角洲在研究区中部环县东南一带交汇混合。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质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较差。砂岩成岩改造强烈,水—岩反应复杂,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因,多期胶结作用使砂岩的孔喉结构变得十分复杂。孔隙类型以微米—纳米级的岩屑溶蚀孔、剩余粒间孔和高岭石晶间孔为主,整体上属于非常规致密砂岩储层。砂体分布与“甜点”预测是研究区致密油气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是该地区有记录以来的第3次强震,未来仍有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基于门源地区的地表高程、速度介质参数以及门源地震断层滑移分布等地形地质特征,采用谱元法精细化模拟青海门源地震的地震波传播过程,重点考察复杂起伏地形区域强地面运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GV较大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断层附近,最大值为53.1 cm/s,且沿断层走向地震响应明显大于垂直断层走向,具有明显的地震方向性效应;地震波在断层两侧出现反应较为剧烈的波前,波场快照PGV可达47.2 cm/s,与实测烈度相近,且模拟给出的烈度分布特征与实测烈度分布规律相同;山体分布密集区域的PGV响应较为剧烈,山体附近的地震动持续时间也较长,而平坦区域的地震响应相对较弱;通过与强震记录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与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地形复杂山体区域地震预测及防震减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牛文鹏  高俊  郝名利  杨敏  吴丹 《地下水》2022,(5):250-253
以广佛环线西环段城轨线路工程为例,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降低植被覆盖率,破坏原有生态防护体系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隐患问题。基于对该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具体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工程建设时段内预测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总量为31 428 t,其中施工期29 507 t,自然恢复期1 921 t,施工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桥涵及站场工程区是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重点。为将工程建设期间水土流失降到最低,应分区采取防治措施,将主体工程区划分为8个一级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针对分区实际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防治对策。从同步布设的20个水土保持监测点监测结果看,工程建设区内各项防治指标均可达到或超过方案确定的目标值,防治措施实施后具有显著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西南天山构造地层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高俊  肖序常 《地层学杂志》1995,19(2):122-128
西南天山造山带可划分为伊犁中天山、中天山南缘、南天山和塔里木4个构造地层区。伊犁中天山区出露早元古代变质结晶基底及晚期地台型稳定盖层。中天山南缘区产出一套早古生代变质俯冲杂岩。南天山区早古生代为陆坡、陆棚相被动陆缘沉积,晚古生代发育洋壳建造。塔里木区北部出露中晚元古代“优地槽建造”的变质结晶基底和早震旦世后稳定盖层。  相似文献   
7.
有关蛇绿岩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扼要介绍有关蛇绿岩的形成环境、成因类型划分及有关上地幔岩变形特征方面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新疆南天山科克苏河地区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南天山科克苏河地区构造变形特征的研究,总结出会聚板块边界造山运动过程中构造变形的演化规律为:造山运动早期,板块俯冲作用促成俯冲杂岩发生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同时,发育深层次韧性挤压变形构造;俯冲作用停止后,蓝片岩抬升、拆返过程中遭受韧性挤压变形叠加;造山运动晚期,则发育大规模韧性逆冲构造和韧性平滑走滑构造;造山运动末期,发育浅层次韧脆性开阔褶皱、区域性同斜倒转褶皱及逆冲断层。  相似文献   
9.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的变形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高俊  张建新  王荃 《地质论评》1993,39(1):57-63,T001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是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NE向线性构造带的一部分。从西向东分为三个亚带:福清—云霄钙碱性火山岩带(J_3);长乐—东山NE向韧性剪切带(K_1); 平潭—东山变质地体(P_z—J_3)。火山岩带以浅层构造、脆性挤压变形为特征。变质地体为一外来体,以深层构造、多期(即前J,J,K_1)叠加变形为特征,并于J_3末增生到欧亚大陆边缘。韧性剪切带是叠加在变质地体增生带上,为一左行平移简单剪切带。  相似文献   
10.
苏文  高俊  Reiner  KLEMD  熊贤明 《岩石学报》2006,22(5):1380-1386
运用电子探针和显微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新疆西天山3个榴辉岩样品中的石榴石进行了详细的主量元素和结构水分析。结果显示,石榴石发育以核部富锰铝榴石组分、边部富镁铝榴石组分进变质作用的成分环带。石榴石中OH^-1分布也具有规律:核部→边缘。其结构水OH^-1逐步增加,即从核部的89-239ppm增加到边部的367-658ppm;与石榴石边部相比,石榴石的核部含有较低的OH^-1,却含有较高的H2O和Mn含量。这表明,在蓝片岩向榴辉岩进变质作用过程中,含水矿物脱水反应而释放出大量的分子水,这部分水促进了高压变质反应,形成榴辉岩相矿物,石榴石核部的结晶就是在富水和Mn的条件下进行的。随着高压变质作用的继续,石榴石核部的分子水逐步失水而进入石榴石晶格,形成结构水。因此,在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OH^-1演化实际上是一个由内部不平衡逐步向平衡转变过程。P588.3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