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reaction of the contents of carbohydrate and nitrogenous compound in leaves of mangroves (Kandelia candel and Aegiceras corniculatum) to the change of seabeach soil salinity (range: 3-12) in the tidal swamp of Jiulongjiang River, Fujian Province, China.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i) contents of total sugar, starch and soluble sugar in the leaves of those mangrove plants would increase with increase in the soil salinity; (ii) with increase in the soil salinity, contents of total nitrogen and soluble protein in their leaves would decrease, but fluctuate at the soil salinity more than 10.  相似文献   
142.
本文根据青岛台东区低空气象探测资料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首次探讨青岛沿海复杂地形的低空风场、湍流特征与大气污染的关系.结果发现,冬季盛行风在低空复杂地形下易产生与上空完全相反的回流,使得部分污染物在回流区内往返积累;夏季存在海陆风环流,海风入侵高度约300m,且易与低空风向的回流相混合,加剧大气污染.该区的湍流较强,能较好地扩散大气污染物,各种扩散参数比国标高.最后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3.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附着基异养细菌区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湾扇贝附着基上分离出61株异养细菌,对其进行80项生理生化特征测定,以数值分类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海湾扇贝附着基上异养菌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气单胞菌(Aeromonas)、弧菌(Vibrio)、芽孢杆菌(Bacillus)和产碱杆菌(Alcaligenes)。扇贝幼虫附着前附着的细菌主要为芽孢杆菌与假单胞菌,扇贝幼虫附着后气单胞菌成为优势,弧菌数量明显增加,与假单胞菌数量相当。  相似文献   
144.
红土·黄土·全球变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热带区红土的分期及其时间序列和红土中的古环境记录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联是华南第四纪研究中的两大重要问题。本文重点讨论了多旋回的红土-沉积系列和红土-火山岩系列的时代及其环境记录所反映的华南气候、构造环境变迁的多旋回性,并指出红土系列也是全球变化的良好信息载体之一,华南环境变迁的多旋回性与黄土-古土壤系列、冰碛系列以及河-湖相系列所记录的全球变化的多旋回性振荡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准周期为0.8Ma、0.4Ma、0.1-0.08Ma和0.04-0.02Ma的环境变化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有不同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5.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土地利用强度直接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土地利用可持续程度的重要测度指标。当前土地科学研究主要关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土地利用强度的高分辨率时空表达尚在探索阶段。本文基于土地利用栅格成分数据、遥感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空间化指标要素,根据地表被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及其可逆性分为人工地类、半人工地类、半天然地类、天然地类4个一级类型;依据耕作强度、人口密度等人类活动强度指标分为22个二级类型,获得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中国土地利用强度图。21世纪初全国人工地类、半人工地类、半天然地类和天然地类的面积比例分别为0.71%、19.36%、58.93%和21%,人口分布密集的东南部土地利用强度类型多样,且整体高于人口稀疏的西北部;随着经度的增加,土地利用强度类型由以天然地类和半天然地类为主转变为半天然地类和半人工地类为主;东部省市区土地利用强度高于中、西部,西部省市区土地利用强度最低;土地利用强度类型呈区域性集聚分布。与已有研究相比,该研究有效刻画了中国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异质性,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交互格局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可持续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6.
首次发现鄂尔多斯地区发育有倒数第二次冰期冰楔假型,并根据此发现结合以往资料恢复了中国倒数第二次冰期多年冻土的边界,即105° E以东,118° E太行山一线以西地区的冻土南界在36°33' N附近,太行山以东地区位于40°20' N附近;而105° E以西的青藏高原地区多年冻土则分布在36°~29° N,现代海拔为2 000~3 100 m的地区.边界附近倒数第二次冰期时的年均气温比现今要低10~15 ℃.  相似文献   
147.
大气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气溶胶的散射吸湿增长特性反映了相对湿度对气溶胶散射能力的影响。研究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对于评估气溶胶辐射强迫、了解气溶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特性的研究意义、监测方法、中外研究进展、参数化拟合和模型模拟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中国在该领域开展的研究数量偏少,广泛开展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特性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8.
该文利用1951—2013年贵阳站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分析其极端降水日数的气候特征,结合DERF2.0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输出的500 h Pa高度场格点资料,将高度距平场与该站极端降水日数距平值利用线性回归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5月26日起报1~40 d的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贵阳站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极端降水日数偏多的时段,其余时段呈现偏少特征,在21世纪10年代之后极端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影响贵阳站各旬极端降水日数的天气系统在月内具有阶段性的调整和变动,相比月尺度大气环流信号的稳定性较弱;对比固定时段建模和滑动时段建模下极端降水日数的预测结果,发现固定时段建模的预测结果与实况较为一致,尤其是月尺度预测值与实况值的相关系数较稳定,旬尺度预测值与实况值的稳定性较弱。  相似文献   
149.
在几种适合用来对面天体进行分光测量的仪器中,积分视场光谱仪(Integral Field Spectrograph,IFS)因为能同时获得面源的光谱信息而备受关注.基于对IFS的初步研究,在实验室中进行光纤式IFS实验,取得一定进展后再将实验设备用于云南天文台2.4 m望远镜,对特定的天体进行测量,从而为科学级IFS的...  相似文献   
150.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床位于勉略缝合带以南,矿体受控于近东西向逆冲断层和韧脆性剪切带。本文以细碧岩矿带为例,系统研究了围岩蚀变分带及蚀变矿物组合,总结了矿床的蚀变分带模式。围岩蚀变以穿切细碧岩透镜体的剪切带为中心向外依次可划分为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碳酸盐化带和绿泥赤铁矿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黄铁矿+铁白云石+铬云母+绢云母+钠长石+石英+方解石、铁白云石+绢云母+钠长石+石英±黄铁矿、(铁)绿泥石+钠长石+铁白云石+赤铁矿+钛铁氧化物+石英±绿帘石。蚀变岩石组分迁移分析表明,在围岩蚀变过程中, SiO2、Na2O、Fe2O3T、MgO与Y等组分发生不同程度的迁出, K2O、CaO、Ba、Rb、Sr、Cr、Cu、Pb和挥发组分等迁入,并以黄铁绢英岩化带最为显著。金在成矿流体中以Au(HS)–2络合物迁移,成矿流体与富铁细碧岩之间的反应是金沉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