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测绘学   105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481篇
海洋学   10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71.
利用云南11个地磁台站的秒采样观测数据,计算和分析了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值Yzh在2019年8月13日、14日通海MS5.0地震前及2019年9月8日墨江MS5.9地震前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地磁台站Yzh值的幅度在震前会出现同步增强现象。而与以往的极化震例研究相比,Yzh值的高值异常在震前出现时间要更早些,可能会在震前2~5个月出现,距发震时间越近,产生的异常幅值可能越大,异常持续时间也越长。同时,研究还发现2次地震主要发生在异常空间等值线的高值区内,尤其在零值阈值线附近,这可能对今后发震地点的预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比异常产生时段内的Dst指数,认为该高值异常并非由空间电流体系所引起。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探讨CTA与DSA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21例SISMAD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均行CTA及DSA检查。计算CTA对SIS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比较两者在诊断SISMAD的准确率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以DSA为金标准,CTA对SISMAD的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21例患者中,经CTA诊断20例为SISMAD,1例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CTA诊断SISMAD的准确率为95.23%,两者诊断SISNAD的准确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Yun分型方法,其中Ⅰ型8例,Ⅱa型5例,Ⅱb型7例,按Yun分型,对Ⅰ型SIS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84.61%、75%和84.61%;Ⅱa型SIA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形预测值分别为60%、87.5%、60%和87.5%;Ⅱb型SIA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形预测值分别为71.43%、85.71%、71.43%和85.71%。CTA对SISMAD检查结果与DSA的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38)。结论:CTA可快速准确诊断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并能够准确分型,对临床下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3.
橡胶砂(RSM)垫层减震是一种适用于低层房屋的低成本减震方法,关于场地类别对其减震效应影响的研究尚未开展。采用简化的层间剪切模型模拟减震垫层-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建立了RSM垫层"减震地基"分析模型。针对30%配比的橡胶砂,考虑3种垫层厚度200 mm/300 mm/500 mm、4种基底压力50 kPa~300 kPa,基于对取自于不同场地类别的195条地震波的刚性地基反应谱和RSM垫层"减震地基"反应谱的分析对比,得到以下结论:(1)RSM垫层的减震效应受场地类别的影响,场地卓越周期越短,减震效应越好;(2)RSM垫层厚度越大,减震效应越好,但当垫层厚度达到500 mm时,减震性能鲁棒性变差,且这种鲁棒性的劣化与场地类别无关;(3)各种场地类别地震波作用下,RSM垫层减震效应均随输入地震加速度和基底应力的增大而增加,但随着前者的增加,后者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174.
利用常规高空观测资料、浙江多普勒雷达产品、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0.25°×0.25°),统计分析了2015—2021年浙江夏季(6—8月)弱天气尺度强迫背景下午后局地热对流(根据移动速度分为移动型和少动型两类)的时空分布特征、生命周期特征、环境参数特征等。(1)两类热对流触发频次相当,年际变化均较大,但年、月、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午后出现少动型局地热对流的可能性更大,而傍晚出现移动型局地热对流的可能性更大。(2)局地热对流的触发与地形密切相关,对流高频区位于浙东沿海、浙西北、浙西南山区,浙中北平原和盆地均为低频区,热对流触发频次均随高度增加而减少,多触发于山脉及其附近的中低海拔处,中高海拔地区更容易触发少动型局地热对流。(3)两类对流均在弱垂直风切变环境下即可触发,移动型单体更容易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75.
针对单一利用点云数据修复空洞而缺乏真实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全景影像的车载点云空洞修复方法。该方法首先探讨了基于全景球共线方程的车载点云与全景影像精配准,然后构建了三角格网提取点云空洞范围,针对全景影像变形问题,采用了球面透视模型进行纠正,最后研究了基于SIFT算法的区域种子点密集增长算法,利用前方交会法生成填补点云。实验表明,该方法生成的填补点云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将填补点云与原始点云融合,实现了车载点云空洞修复。  相似文献   
176.
为实现大规模点云的快速组织和检索,提出了基于内外存动态调度的虚拟格网与八叉树相结合的点云数据索引和组织策略。该方法利用虚拟格网对点云进行节点分割和存储,并结合磁盘映射与内外存动态调度技术,将节点进行构八叉树以实现点云数据高效的组织与检索。实验证明,该方法可在计算机内存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以较小的内存消耗实现十亿级规模点云的快速组织和检索操作。  相似文献   
177.
柯鲁克湖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柯鲁克湖目前是柴达木盆地内唯一的淡水湖。2012年10月采集了柯鲁克湖不同方向的表层湖水,分析了其总溶解固体(TDS)、pH、硬度及化学成分,与入湖河流性质进行对比,探讨了湖水的物质来源及影响因素。柯鲁克湖湖水整体呈弱碱性,属于硬度较高的淡水,湖水类型为Cl-·SO42--Na+·Ca2+型或以O.A.阿列金分类为Cl NaⅢ型水。pH值的整体变化较小,TDS及硬度在东西采样方向上变化显著。因降雨量小,湖水成分主要来源于地表河流及地下水输入的岩石风化产物。巴音河为主要入湖河流,河水性质不同于柯鲁克湖,属于HCO3--Ca2+型,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在于湖水发生强烈的蒸发-浓缩,湖水中的Ca2+和HCO3-以碳酸盐矿物的形式析出。  相似文献   
178.
中国比辐射率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2003-2013年MOD/MYD11C3地表比辐射率光谱数据、MOD/MYD13C2植被指数光谱数据,合成全国各月地表比辐射率、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基于DEM数据分析比辐射率与NDVI随海拔、坡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比辐射率低值段(0.960~0.970)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荒漠地区,面积比例全年变化不显著,代表了干燥裸土下低比辐射率的特征;中值段(0.970~0.975)分布于我国大部分植被覆盖地区,面积比例夏高冬低,代表植被覆盖下混合像元的中比辐射率特征;高值段(0.975~0.980)位于我国部分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面积比例冬高夏低,代表冰雪与植被混合像元的高比辐射率特征。(2)比辐射率与NDVI随坡向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双谷"分布。东南坡、西坡为峰值,最大值位于东南坡;南坡、北坡为谷值,最小值位于北坡。两者变化一致性很高。受不同坡向太阳方位角下的地形敏感性与植被覆盖综合影响,比辐射率表现出随坡向的峰谷变化规律。(3)随海拔升高,比辐射率呈垂直地带性变化。存在3个下降区:250 m~1250 m、2500 m~3000 m和4750 m~6000 m;3个上升区:1250 m~2500 m、3000 m~4750 m和6000 m~6500 m。这与NDVI随海拔变化特征类似,反映垂直下垫面植被变化对比辐射率空间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9.
一次台风远距离暴雨水汽条件及输送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NCEP FNL分析资料,结合HYSPLIT轨迹模式对2012年8月26日发生在黄淮地区的一次台风远距离暴雨过程的水汽条件及输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生暴雨的水汽来自黄海上空,水汽输送高度主要在700 hPa以下;强降水发生时水汽净流入较大,而降水发生前和降水结束后均呈现净流出;从水汽通道空气块的运动轨迹来看,水汽是在台风环流和副热带高压环流的共同引导下从东部进入暴雨区。气块在通过黄海上空贴近海面运行时所吸收的水汽是这次过程的主要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180.
本文对天津市典型老旧民居进行了抗震能力分析,介绍了它们的结构形式,抗震性能。并根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其中一幢民居楼进行了抗震能力分析和鉴定。研究表明,在遭受Ⅶ度小震时,顶层中等破坏;Ⅷ度中震时,顶层严重破坏;Ⅸ度大震时,顶层倒塌。建议尽快进行抗震加固。本文指出了抗震薄弱环节,并给出了抗震加固措施。本文可为天津市典型老旧民居的抗震加固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