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腾冲火山区小震震源机制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2年6~9月,一个由15台流动数字地震仪组成的布设在腾冲火山区的临时地震监测台网,记录到了16个发生在近代火山活动十分活跃的马鞍山火山至热海地区内的小震。求其震源机制解,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地震的破裂面具有以水平走滑为主的破裂特征,个别地震破裂面则具有较大的倾滑分量。这表明了腾冲火山区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多样性及地震破裂方式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腾冲火山研究项目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朝松  姜葵 《地震研究》1998,21(4):293-300
通过国内外研究火山具体事例对腾冲火山研究项目的启示,以及该项目立项的必要性、立项思路、原则,论述腾冲火山研究的具体研究和主要进展,同时对该项目研究中所存在问题也一一列举  相似文献   
13.
腾冲地区构造地貌特征与火山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腾冲地区 (2 4°4 0′~ 2 5°30′N ,98°15′~ 98°4 5′E)构造地貌的分析 ,认为上新世以来本区存在的局部张应力环境是火山活动产生的重要因素。在对盆地发育过程和全新世火山活动分期对比研究基础上 ,探讨了该区新生代地壳活动的发展阶段 ,认为全新世以来 ,腾冲地区仍处于强烈活动阶段。  相似文献   
14.
姜朝松  李吉荣 《地震学报》1990,12(1):94-102
本文通过近年来对乌江渡水库及乌江流域地震地质、水文地质考察,并对1981——1985年的地震记录图(九庄台、沙土台、温泉台、贵阳花溪台)重新分析、整理,编制了乌江渡水库地震目录,还借助光弹模拟实验、乌江渡水库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对乌江渡水库地震的诱震条件及水库地震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腾冲火山区的GPS形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腾冲火山区2003和2004年2次测量所得的GPS数据,计算了59条测线的水平长度变化.对任意相邻的3个测点和3条测线组成的51个三角形,分别进行了地壳形变的反演计算,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主应变和主方向,进而确定每个三角形的面膨胀量和最大剪应变.对整个测量区域作等值线图,可以看出有3个最大值的区域,分别位于马站-曲石(G05)附近;腾冲(G20)-热海(G13)附近,以及五合(G15)-团田(G18)附近.这3个区域与3个具有最大相对地热梯度的区域相一致,也与低速异常体所在的区域相一致.因此可能就是地下岩浆房存在的区域.为了确定岩浆活动性,利用Mogi模型的计算公式,对腾冲-热海附近的区域进行了反演,认为等效源的位置在腾冲的西南方向,岩浆活动量约为8×105m3/年,与以前用精密水准测量的垂直形变所反演的结果处于同样的量级.  相似文献   
16.
以垂直形变资料反演腾冲火山区岩浆活动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腾冲火山区67个精密水准测点的4期实测垂直形变资料,和对该火山区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的分析,参考了由层析成像推测的腾冲火山岩浆系统动力模型,利用Mogi模型对岩浆房的大小和空间位置进行了最小二乘法反演的初步研究。对4期资料分别进行了形变差的反演计算,所得初步结果表明岩浆活动源比较分散,可能存在3个表示岩浆流入引起地面上升的上升源,和2个表示岩浆流出到断层中引起地面下降的下降源。上升源位置大致沿北东走向的断层分布。而下降源位置则在测区东南一侧,等效岩浆源的深度在6~4km之间,与小震震源的深度大致相符。4年来岩浆活动量约为10^6m^3,量级与国外已喷发的火山相比处于较低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7.
腾冲火山区地震波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2年腾冲火山区地震监测台网所记录到的火山区内的102个Ts-Tp≤5.5s地震事件波形进行分析发现,腾冲火山区存在火山活动所引起的S波湮灭的地震事件、火山微破裂引起的高频地震事件、火山颤动引起的包络地震事件及火山活动引起的小震群地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腾冲火山地震宏观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火山地震的波形、波动方向、波谱等波动特征进行研究,并和世界上一些典型火山地震震例类比分析,认为腾冲火山地震具有如下几点波动特征: 1.腾冲一部份火山地震的P·S波形和构造地震P·S波形相似,震相清晰,震源深度1—10千米,震中位于火山及其附近,可能是A型火山地震。 2.一部份地震震源极浅(0—1千米),震中位于火山口附近和小范围内,P·S波难区分,S波形不明显,P波初动不清,面波较发育,应属于B型火山地震。 3.腾冲火山地震波谱特征显示,其应力降(Δλ)、地震矩(Mo),低于邻区构造地震Δλ、Mo值。 4.腾冲火山地震震源机制结果为上冲击型和拉锥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分析工975年1月12日楚雄5.6级地震及本区(包括南华、姚安、楚雄、双柏)地震特征,通过对地质、物探、震源机制等资料的分析,对南华—楚雄地震带的存在及活动方式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剖析岩溶地区尤其是构皮滩水库的上游水库——已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乌江渡水库的诱震条件;另一方面考察研究构皮滩水库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岩溶条件,通过光弹模拟实验了解库区的初始应力状态,并且研究分析构皮滩水库地区可能存在的诱震条件。用水库地震类比法,对构皮滩电站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