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68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41.
海洋生物固氮是指固氮生物利用固氮酶将氮气转化为生物可利用铵盐的海洋氮元素输入过程,和反硝化及厌氧氨氧化等氮流失途径一起制约着大洋氮收支平衡。而固氮速率的测定是研究海洋生物固氮的最直接方式。自发现海洋生物固氮作用以来,固氮速率的测定方法在不断更新改进,但总体来说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最近用15N2同位素示踪法及其他相关数据综合得到全球海洋固氮量为196.1 Tg N∙a−1,最高固氮速率发生在南太平洋热带地区。但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物理因素中的光照和温度是全球范围固氮速率分布的最佳预测因子,光照为固氮过程提供能量,温度通过影响固氮酶活性而发挥作用。在化学因素中,铁元素的缺乏成为固氮的重要限制因子。除此之外,还有生物因素,如浮游植物和异养固氮生物等,对固氮量的贡献影响较大。最近有研究对以往固氮作用区域和反硝化作用空间相互耦合的观点表示质疑,提出二者分布空间分离的新格局。研究多控制因素对固氮生物的耦合效应、明确不同物种对固氮总量的相对贡献以及进一步建立固氮速率的原位测定方法是未来海洋固氮作用研究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2.
通过对胶州湾东北部滨海湿地5个采样点生长的碱蓬中10种重金属Cu、Zn、Pb、Cd、As、Cr、Co、Ni、V、Mo的系统研究,发现碱蓬对Cu,Zn的吸收明显高于其它重金属,这可能与Cu和Zn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关,碱蓬体内Cr、Pb、V和Ni的含量也相对较高。碱蓬对Mo的富集效果最为显著,对Cu、Zn、Cd...  相似文献   
143.
通过现场调查研究报道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有机碳、石油类、硫化物以及氮磷的分布、来源以及沉积物环境质量.结果显示,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有机碳、石油类、硫化物以及氮磷的分布很不均匀,除硫化物外,重金属、有机碳、石油类以及氮磷基本呈现长江口和杭州湾东北近岸的上海外海出现高值,其他区域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4.
胶州湾滨海湿地盐渍土壤中重金属的聚集与分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胶州湾东北沿岸盐渍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滨海盐渍土壤对10种微量重金属的聚集/分散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东北沿岸盐渍土壤中Cu、Zn、Pb、Cd、As、Cr、Co、Ni、V、Mo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花岗岩的风化产物,Cu、Zn、Cr、Cd、Pb、Ni为“盐渍土壤聚集元素”,As、Co、V、Mo为“盐渍土壤分散元...  相似文献   
145.
通过对胶州湾东北部滨海湿地5个站点盐渍土壤和其上生长的碱蓬中的微量碱金属、碱土金属Li、Rb、Cs、Sr、Ba的系统研究,发现盐渍土壤中Li、Sr和Ba的含量高于我国土壤背景值,Rb、Cs的含量特别是Cs的含量低于我国土壤的背景含量,盐渍土壤中Li/Cs比值和Ba/Sr比值较为接近,并且Li和Cs、Sr和Ba之间具有显...  相似文献   
146.
This study on the section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dissolved oxygen (DO) and the O_2 fluxes acrossthe sea-air interface in East China Sea (ESC) waters shows that the waters were in steady state and thatthe difference of DO was great in upper and bottom waters in Apr. 1994; but that seawater mixingwas strong and the difference of DO was small in upper and bettom waters in Oct. 1994. The above con-dusions were specially obvious in continental shelf waters under 100m. The DO maximum in subsurfacelayer waters appeared only at several stations and in general the DO in the waters decreased with depth.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s of O_2 fluxes across the sea-air interface appeared in stripes in Leg 9404 whenmost regions covend were supersaturated with O_2. seawater to air flux wn large, and that on section No.1was 1.594 L/m~2·d.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O_2 fluxes across the sea-air interface appeared lumpy inLeg 9410, when most regions covered were unsaturated with O_2. O_2 was dissolved from air  相似文献   
147.
本文首次报道用沉物捕捉器研究南沙群岛珊瑚礁泻湖沉降颗粒物中主要元素垂直通量、垂直转移形态,与表层海水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8.
甲壳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化学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甲壳质(Chitin),也称几丁质、壳多糖,俗称甲壳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属于氨基多糖,学名为N-乙酰-2-氨基-2-脱氧-D-葡萄糖,分子式为(C8H13NO5)n,单体之间是以β(1→4)苷键连接,分子量一般在106左右,理论含氮量6.9%。甲壳质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的外壳,昆虫的外骨骼,内角质层,真菌的胞壁中。在自然界中,甲壳质的年生物合成量高达千亿吨之多,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2大自然资源。由于甲壳质天然、无毒(LD5016g/kg)和所具有的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可降解性,以及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使它在医学、药物制剂学、化工、食品、化妆品、…  相似文献   
149.
The area of the southwestern Nansha Trough is one of the most productive areas of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It is a typical semi-deep sea area of transition from shoal to abyssal zone.To understand distributions and roles of nitrogen forms involved in biogeochemical cycling in this area,contents of nitrogen in four extractable forms:nitrogen in ion exchangeable form(IEF-N),nitrogen in weak acid extractable form(WAEF-N),nitrogen in strong alkali extractable form(SAEF-N) and nitrogen in strong oxidation extractable form(SOEF-N),as well as in total nitrogen content(TN) in surface sediments were determined from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cruise in April-May 1999.The study area was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A,B and C) in terms of clay sediment(<4 μm) content at <40%,40%-60% and >60%,respectively.Generally,region C was the richest in the nitrogen of all forms and region A the poorest,indicating that the finer the grain size is,the richer the contents of various nitrogen are.The burial efficiency of total nitrogen in surface sediments was 28.79%,indicating that more than 70% of nitrogen had been released and participated in biogeochemical recycling through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相似文献   
150.
综合δD、δ18O、224Ra、226Ra、228R、钍系同位素和210Pb、14C等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概述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海洋水体运动、颗粒动力学、海洋生物生产力、沉积动力学、古海洋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在这一领域应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以期推动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