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218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TOPEX/Poseidon卫星的原始目的是测量海面高度变化信息,为海洋监测服务。作者通过假设基准面的方法,将由TOPEX/Poseidon卫星数据估算的下垫面水位相对变化信息转化为”水位”系列并建立了由TOPEX/Poseidon得出的“水位”与相邻水文站实测流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实现了由TOPEX/Poseidon卫星数据估算河道流量的目的。利用1998~1999年TOPEX/Poseidon在长江下游大通附近的过境数据和对应年份大通水文站实测流量数据,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下游河道地区,由TOPEX/Poseidon卫星数据可定量估算出山河流流量信息。  相似文献   
62.
为详细解剖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特征,探讨其岩性圈闭意义,采用多参数分析方法,对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育于不同古地貌单元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由于物性存在差异而对岩性圈闭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三工河组二段发育古低凸和古沟槽2种古地貌单元,古沟槽发育反旋回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低凸翼部发育正旋回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正旋回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自下而上逐渐变差,在侧向对反旋回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储集体构成侧向遮挡,有利于形成岩性圈闭。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性圈闭模式,将该模式应用到油田预探井井位部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
利用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及压汞等资料,对金龙2地区三叠系上乌尔禾组二段(P_3w_2)低渗(含砾)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乌二段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根据压汞曲线参数特征,将其孔隙结构划分为三类。②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乌二段视压实率平均为53.54%、视胶结率平均为47.53%、视溶蚀率平均为13.84%、视微孔隙率平均为60.67%,表现为中等压实、中—强胶结、弱溶蚀、微孔发育等特征;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微孔隙发育主要控制储层孔隙结构的形成。③引入成岩综合指数来定量表征各种成岩作用的综合强度,其与储层孔隙结构参数(排驱压力、分选系数)以及储层品质因子(RQI)具有较好的统计相关关系,Ⅰ类储层成岩综合指数大于8%,Ⅱ类储层成岩综合指数为2%~8%,Ⅲ类储层成岩综合指数小于2%。因此,可以利用成岩综合指数定量评价储层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64.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范围迅猛扩大,人口急剧膨胀,高层建筑林立,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化,面临着水资源贫化、地质环境恶化和地质灾害频发等巨大挑战.为了有效地应对挑战,迫切需要在城市多要素地质环境调查并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展面向“智慧城市”的精细、全息三维地质建模,即建立新型的城市“玻璃国土”,实现城市地质环境时空透视,然后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和云技术,建立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数据链,最后基于地质科学大数据的同化、融合和挖掘技术,进行智能预警和管控.  相似文献   
6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持续高速发展,快速有效地获取城市建设发展时空过程可为定位城市功能分区、指导城市规划提供高时效性基础数据。基于Densi-Graph方法对山西省运城市城区2010年和2013年的POI数据进行核密度估计,通过密度等值线提取城市建成区边界。研究表明,基于Densi-Graph方法的POI数据挖掘城市扩张信息能够反映城市建成区边界生长扩张过程,验证了POI数据可反映城市生长与居民生产生活规律,具有重要科学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板内逆断层地震破裂的基本特征及分段标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6 个板内逆断层地震的基本类型、构造环境、地震地表破裂尺度、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及余震分布图像的研究分析,较系统地归纳了板内逆断层地震破裂的基本特征及分段标志.研究表明:(1) 逆断层破裂往往沿走向延伸较短,常表现为二维面状分布形态;(2) 地震断层未出露地表或仅有部分出露地表;(3) 逆断层地震破裂较走滑断层和正断层产生的地震破裂更为复杂,不仅表现在构成整体破裂带的各个单条破裂的力学性质差异方面,而且表现在几何结构方面.  相似文献   
67.
68.
新郑-太康断裂隐伏于河南省东部平原下,是一条规模较大的北西向断裂带,曾于2010年发生太康4.7级地震,确定该断裂准确的浅层位置对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深部石油勘探资料,应用德尔格X-am 7000型多气体检测仪,在新郑地区布置2条与断裂走向近垂直的地球化学测线进行土壤氢气浓度测试,结果发现解放路和马庄村-前宫村测线异常点位处氢气浓度分别为背景值的16-33倍和40-50倍。2条H2浓度曲线同步解释出一条倾向变化、宽约150m的走滑断裂带,位置与石油勘探资料吻合良好。此次研究表明利用断层气氢探测隐伏断裂的浅层位置在该区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9.
通过运用附有条件的条件平差原理解算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模型,以及运用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原理解算附有条件的条件平差模型,推证得出结论:对于同一个平差问题而言,这两种平差模型是完全等价的,都可作为各种经典平差模型的概括平差模型。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2013年春季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区内阳坡无林地和阴坡不同开阔度森林内积雪深度、融雪速率以及常规气象的观测,分析了融雪期不同开阔度森林积雪的消融过程以及积雪表面能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开阔度林冠下积雪深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森林的林冠开阔度越大,林下积雪深度越大,林下积雪开始消融和完全消融的时间越晚,消融期也越长。森林积雪融雪开始和结束时间比阳坡无林地区晚20~30 d左右。融雪前期林冠开阔度越大,其林下融雪速率越小。融雪后期则森林开阔度越大,森林积雪的融雪速率越大。不同时期由于不同开阔度林冠下雪面能量收支以及雪层深度等物理特性的差异,从而使不同开阔度林冠下森林积雪融雪速率的相对大小,融雪速率最大值出现时间和日变化特征均不相同。晴天森林积雪的消融速率和日变化特征取决于净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变化特征。降水期间,其融雪速率的变化则主要受降水形式、降水量以及积雪深度等雪层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