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研究区中生代地层典型剖面或代表性剖面系统考察和综合研究,对上侏罗统及其上覆、下伏岩石地层进行进一步系统清理和修订:(1)将济阳坳陷原上侏罗统蒙阴组划归下白垩统,与之相对应的是鲁西南地区为杨家庄组;将山东地区中—上侏罗统三台组界定为中侏罗统;(2)将皖北地区合肥盆地圆筒山组划入中—上侏罗统;原上侏罗统周公山组认为是跨时代地层单元(J3K1)。(3)大别山北麓北淮阳六安、金寨地区的凤凰台组、三尖铺组定为晚侏罗世早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东部地区准确可行的地层对比关系,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地层划分与对比表。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东部晚侏罗世除了在南北缘存在沉积外,整个地区缺失上侏罗统。该现象表明中国东部在晚侏罗世仍为挤压应力环境甚至比早中侏罗世更为强烈,甚至一直维持到早白垩世初。  相似文献   
12.
以该盆地中心16区块为例,分析了其构造-沉积发育史及石油地质要素。研究表明该区前白垩系为断陷-裂陷盆地,白垩系为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新生界为前陆盆地。将主要目的层白垩系划分析5个层序,主要是河流-受潮汐控制的河口湾、三角洲-大陆架沉积,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决定了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进而决定生储盖配置。含油气系统主力烃源岩为白垩系浅海相泥页及灰岩。产层为白垩系的河流相、海陆交替相和海相砂岩(NAPO组和HOLLIN组),其中,HOLLIN组和M段为低位期底积层,分布广泛,为主要侧向运移输导层。海陆交替相的潮汐水道砂一滨岸砂坝-障壁砂坝为主要储层,断层控制水道砂岩分布,来自断层的烃类与厚层优质砂岩及浅海泥岩、泥灰岩形成良好生储盖配置,斜坡带走滑断层和山前带逆冲断层为垂向输导层。盖层(亦为烃源岩层)为白垩系各旋回海侵期页岩或(泥)灰岩,稳定,封盖性好。晚白垩纪-渐新世(早安第斯期)为生排烃高峰期,中新世以后形成的圈闭不利于捕集油气。  相似文献   
13.
南华北盆地晚古生代海陆交互相暗色泥岩较为发育,是该区主要烃源岩层系之一。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对太康隆起西部地区上古生界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28件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基于稀土元素的稳定性和其对沉积水体变化的高敏感度,结合泥岩有机碳含量及宏观沉积特征,探讨太原组、山西组古沉积环境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太康隆起地区太原组和山西组稀土元素总量高,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相近,明显高于本溪组和下石盒子组,同时山西组具有较弱的Ce负异常和较强的Eu负异常。Ce异常表明本溪组至下石盒子组整体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ΣREE和TOC在垂向上的变化表明古气候条件经历了由干冷向温湿的转变,沉积速率先降低再增大,太原期沉积水体深,沉降速率低,环境稳定,对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地球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两井四孔"之一的松科二井东孔(简称松科二井),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境内,于2018年5月26日正式完井。松科二井的科学目标涵盖古气候研究、资源能源探索、基础地质研究和发展深部探测技术四个方面。自2014年正式开钻以来,松科二井科学钻探工程组织实施了钻井取芯、原位测井、岩芯元素化学分析以及井周边深部结构探测等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科研进展:获取长4134.81 m原位岩芯资料,完成了对白垩纪最完整最连续陆相地层厘米级高分辨率的精细刻画,初步建立起陆相地层标准剖面;发现了松辽盆地深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与盆地型干热岩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首次重建了白垩纪陆相百万年至十万年尺度气候演化历史,并发现白垩纪气候波动重大事件;揭示了古大洋板块俯冲、聚合的深部证据,为松辽盆地成因再认识及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对探索地球奥秘、解决深部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向地球深部进军"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15.
以郯庐断裂带渤海段和沂沭断裂带的衔接点潍北凹陷为切入点,依据高精度大地电磁和地震剖面,解析了潍北凹陷的多条断裂,并结合地层发育等特征,研究渤海段中生代断裂活动及其与沂沭断裂带的构造关系。研究认为这些断裂可能属于不同的断裂体系。在潍北凹陷解析出的郯西(Fa)和郯东(Fb)两条断裂为古近纪正断裂系,呈现上陡下缓的勺状形态,消失在中地壳,切割部位较浅,主要控制新生界沉积。新生代正断裂系下部发育有6条显著的中生代断裂(F1—F6),为中生代伸展断裂系,其中东(F6)、西(F1)两条断裂的断裂面整体近直立,切穿深部的下地壳,并向下继续延伸,与中间4条断裂共同控制中生界沉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重磁延拓等资料,推断其向南分别与沂沭断裂带西支鄌郚—葛沟断裂和东支昌邑—大店断裂相衔接,向北伸入渤海湾盆地深部,并对浅部古近纪正断裂系的形成演化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北缘深部结构的高精度重磁电震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别山北缘位于大别造山带与华北陆块会聚地带,其深部精细结构还存在一些争议问题.根据近年来在研究区域内采集的地球物理数据,通过OMEGA、OASIS和FUGRO-LCT等多个重磁电震软件处理,获得了深部信息丰富的多种地球物理属性图像.本文从中选取了2条平行的电法和地震剖面,辅以高精度重磁数据,揭示了大别山北缘深部地质结构总体呈现华北陆块南向俯冲、北淮阳构造带向北逆冲的特征,并可清楚地识别大别山北缘造山带、肥南山前坳陷带和肥北斜坡带.其特征分别如下:①大别山北缘造山带,地震反射杂乱,电性高阻大于2000Ωm,以磨子潭-晓天断裂为界分为北大别杂岩带和北淮阳构造带,主要由大别群、卢镇关杂岩和佛子岭群组成,沿舒城-信阳断裂逆冲于中、下侏罗统之上,浅部发育北倾的金寨-龙门冲滑覆断裂.②肥南山前坳陷带,上部为中、新生界,呈现中低阻特征,地震反射界面清楚,断面波明显;下部为华北型前中生界沉积岩(上部可能残存古生界),电性特征为低阻(5~50 Ωm),地震反射较连续,内部反射弱.以六安断裂为界分为舒城凹陷和肥中断裂带,其北侧边界为肥中断裂.③肥北斜坡带,上部主要为侏罗系,呈现中低阻、水平层状地震反射特征;下部主要为霍邱群,电性为高阻,地震反射杂乱;中间为华北型前中生界沉积岩,向北逐渐减薄、直至缺失.上述认识将为华北陆块南向俯冲、南北板块碰撞缝合线和油气资源勘查等研究提供深部地质约束.  相似文献   
17.
合肥盆地安参1超深井钻遇的基底时代问题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参1井是南华北地区唯一的一口超深井,正确认识其钻遇的前中生界地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找矿意义。由于钻井岩芯目前尚未发现可靠的古生物等可供定年的标志,本文只能依据钻遇岩层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证明安参1井钻遇的在印支期剥蚀面以下暗色泥质岩类地层与邻近出露的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具有相似性;而与石炭系—二叠系不同。  相似文献   
18.
深部探测综合集成与数据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深部探测是集多种技术与数据成果的系统工程,通过深部探测综合集成与数据管理,综合分析、处理和集成已有深部探测与实验研究所取得的各类地球物理、地质构造和地球化学数据,结合以往研究积累,建立中国大陆地壳结构框架;研究我国大陆和东亚大陆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地质响应,初步建立我国大陆岩石圈四维结构概念模型,重塑主要构造单元的演...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深部油气已成为今后油气战略性接替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松科二井连续取样的6042组103种单体的轻烃组分数据显示,轻烃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分段性,整体可划分为6个区段:Ⅰ段(井段470~10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少,主要以甲烷为主,重烃较低,为浅层低熟油气段。Ⅱ段(井段1000~28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多;甲烷含量中等,重烃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处于成熟阶段,为常规油气段。Ⅲ段(井段2800~332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较少、零散;甲烷含量整体较高,重烃含量与Ⅳ段相似,表明该段气源可能来源于Ⅳ段。Ⅳ段(井段3320~5940 m)罐顶气峰面积大,集中分布在3400~3800 m和5200~5400 m井段,明显高于Ⅲ段和Ⅴ段;为Ⅲ型烃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Ⅴ段(井段5940~6200 m)罐顶气峰面积、出峰个数低;甲烷和重烃含量较低。Ⅵ段(井段6200~7018 m)出峰个数、罐顶气峰面积低;甲烷含量较高,重烃含量中等,其总体特征与Ⅳ和Ⅴ段不同,推测深部可能存在气源。上述垂向分布特征反映了白垩系、侏罗系和前侏罗系在油气成因类型、成熟度和含气性及其油气来源等具有不同的特征,为松辽盆地深部非常规天然气探索拓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改善能源结构与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的调查与评价力度在2019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上明确提出。生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类型,储量占世界天然气储量的20%以上。生物气即生物成因气,形成于有机质演化的未成熟—低成熟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