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20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鸭绿江口溶解有机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96年5月采样测定鸭绿江口溶解有机碳(DOC)的含量,得出分布变化特征,并同其它一些河口的溶解有机碳进行了比较。鸭绿江口表层水溶解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208μmolC/L。在盐度大于1.6的河口区,溶解有机碳的分布主要受海水稀释作用控制;在盐度0~1.6的区域溶解有机碳的浓度随盐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在最大混浊带,DOC的浓度最高,表明有颗粒有机碳转化为溶解有机碳。丹东市以上流段,河水中溶解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说明由丹东市引入的工业及生活污水对鸭绿江水体中溶解有机碳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归一化问题——以Al为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沉积物的来源、粒度和矿物组成是影响重金属在动力沉积过程中的行为的最显著的因素,用某些参考元素(如Al、Li等)归一化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波动,以揭示人文活动(例如污染)的影响。通过对国内一些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Al归一化结果的分析,认为在岩石的风化和变质过程中元素与Al的相对迁移能力的差异和各种生物过程均可使重金属的Al归一化值产生显著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M/Al值并不一定能准确地描述人类活动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影响。Al归一化仅能部分地校正粒度分布引起的重金属含量的变化,但不能消除矿物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中国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过去的近二十年中,中国海洋有机地球化学在中国边缘海及一些大河口体系中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诸多成果,如:中国边缘海的物质输入特点是陆源输入的影响由北至南减弱而海  相似文献   
24.
一种评价重金属污染对大型海藻毒性效应的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提出一种监测污染物对大型海藻毒性效应的新方法。该方法仅需将在有害环境中生长或2的大型海藻置于一封闭的、经0.45μm膜过滤的海水体系中,在一定条件下培养1h(设白、黑二瓶),之后测定白、黑二瓶PH值并设计其差值△PH,再同样测定对照组白、黑二瓶PH差值△PH,计算△PH/△PH,则此计算值可用来代表相对光合作用速率,并用于评价毒性效应大小,另外,还较详昼地论证了该方法的水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快速萃取在海洋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俊丽  吴莹  张经 《海洋科学》2004,28(4):70-75
海洋环境中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是海洋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样品的前处理又是其中最费时、最关键的环节,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得目标待测有机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传统的萃取方法,如索氏提取由于其耗时长、溶剂用量多等缺点已被许多实验室所淘汰,超声波提取也存在类似  相似文献   
26.
渤海海区无机硒的形态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庆祯  张经 《海洋与湖沼》2004,35(3):221-229
1998年9月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测试方法对渤海中央海区共8个断面30个站位的无机硒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渤海无机硒总量、Se4^ 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3-2.57nmol/L、0.18-0.72nmol/L,平均含量分别为1.31nmol/L和0.47nmol/L;Se^4 /Se^6 比值的平均值为0.68。渤海无机硒的含量与大洋水相当,无机硒主要以Se^6 为主。黄河对渤海的贡献非常明显,为渤海无机硒的主要来源之一。渤海无机硒的平面分布存在明显的梯度,沿岸向中央海区递减,垂直分布较均匀,表、底层差别不大。渤海无机硒的分布明显受两个水团的影响:一个是来自黄河的冲淡水,另一个是从渤海海峡北部进入的黄海水团。  相似文献   
27.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南海北部和海南岛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n-alkanes)和脂肪酸进行测定和分析,结合粒径、比表面积(specific surface area,SSA)、有机碳(OC%)、碳稳定同位素(δ~(13)C)等参数研究有机物来源和降解状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主要以粉砂为主,平均粒径分布范围在10.97—517.21μm之间,选取的16个站位的比表面积平均值为8.05m~2/g,最大值是S23站位的24.46m~2/g,最小值是S29站位的1.73m~2/g,OC%含量在0.15—1.18之间,δ~(13)C值为–23.05‰—–21.24‰。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链的分布范围是nC_(14)—nC_(33),低碳数峰群以nC_(16)、nC_(18)为主峰碳且具有偶碳数优势,高碳数峰群以nC_(29)为主峰碳。脂肪酸的碳数分布范围是nC_(14)—nC_(30),低碳数单峰型分布,短链饱和脂肪酸(short chain saturated fatty acids,SC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的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0%以上,长链饱和脂肪酸(long chain saturated fatty acids,LCSFA)的含量不到10%,据此说明这两个区域有机质均以海源输入为主。在有机物保存和降解方面,海南岛附近海域有机质载荷(OC/SSA)和δ~(13)C之间的正相关,表现了良好的陆源和海源的有机物更替,但是珠江口附近海域系列样品却未见相似过程。不仅在物源更替方面,在有机质降解特征上珠江口附近海域中的有机物与海南岛附近海域和南海陆架深水区也有很大的差别。海南岛附近海域和南海陆架深水区有机质的降解符合一般规律,随着水深的增加降解程度逐渐变大,然而珠江口附近海域随着水深的增加有机质却越来越"新鲜"。结合前人对珠江口附近海域黏土矿物组成的研究,本文认为珠江口附近海域沉积物中有机质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异常"可能是因为该研究区域黏土矿物对有机质选择性吸附所导致。  相似文献   
28.
基于223Ra和224Ra的桑沟湾海底地下水排放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地下水排放(SGD)是陆地向海洋输送水量和营养物质的重要通道之一,对沿海物质通量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的影响,对生态环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运用天然放射性同位素223Ra和224Ra示踪估算了我国北方典型养殖基地桑沟湾的海底地下水排放通量。结果表明,海底地下水样尤其是间隙水中Ra活度[224Ra=(968±31)dpm/(100 L),223Ra=(31.4±4.9)dpm/(100 L),n=9]远高于表层海水[224Ra=(38.7±2.0)dpm/(100 L),223Ra=(1.70±0.50)dpm/(100 L), n=21]。假设稳态条件下,考虑Ra的各源、汇项,利用Ra平衡模型,估算出桑沟湾SGD排放通量为(0.23~1.03)×107 m3/d。潮周期内的观测结果显示,涨潮时,水力梯度较小,SGD排放变弱,落潮时,水力梯度较大,导致了相对较多的SGD排放。在一个潮周期间,基于223Ra和224Ra得到的SGD排放通量平均为0.39×107 m3/d。潮汐动力下的SGD排放平均占总SGD排放的61%,因此桑沟湾沿岸的地下水排放主要受潮汐动力的影响,并对海水组成及海陆间物质交换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29.
Mangrove-deriv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estuarine and coastal area on a large scal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origin,composition,and fate of DOM in mangrove-fringed estuarine and coastal areas,dissolved humic substances(DHS) were isolated from one mangrove pore-water sample and one near-shore seawater sample downstream the mangrove pore-water site in the eastern coast of Hainan Island,South China.Fulvic acids,humic acids and XAD-4 fraction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two water samples by using a two-column array of XAD-8 and XAD-4 resins.Chemical and spectroscopic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these DHS.Compared to the mangrove pore-water DHS,the near-shore seawater DHS were found rich in 13 C with lower C/N ratios and more aliphatic compounds and carbohydrates,but less aromatic structures and carboxyl groups.As for the three fractions of the two DHS,XAD-4 fractions contain more aliphatics,carbohydrates,carboxyl groups,and enrich in 13 C with respect to both fulvic and humic acids.Photo-oxid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contribution from marine-derived DOM were considered as the main reasons resulted in the difference in compositional features for these DHS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30.
为了研究长江口-杭州湾外近海沉积物粒径的现状和近期变化,于2008年4月在该区域用箱式取样器取得了33个表层样,用震动活塞采样器取得7个柱状样;在室内用激光粒度仪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并与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表层沉积物总体上呈东粗(砂)西细(泥)的特点,粒径总体上的空间格局与历史时期相似;但砂-泥区界线在研究区北部(长江口和杭州湾外)有向西迁移(蚀退)迹象(西移10~30 km),而在南部(舟山群岛以南)则出现明显向东迁移(淤进)现象(最大超过50 km)。2)当前的表层沉积物形成一条南北连续的泥质带(粒径向南逐渐变细),反映过去存在于舟山群岛以东的最细组分(“黏土”)带不连续现象在表层现已趋于消失。3)表层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揭示长江入海泥沙的运移方向主要是向南-东南。4)泥质区柱状沉积物具有粉砂和黏土为主但在垂向上(反映在时间上)有粗细多变的特点(侵蚀区表层沉积物有粗化迹象)。研究认为,长江口-杭州湾邻近海域现代沉积物对流域和沿海重大人类活动有较敏感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