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454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为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近日,宾阳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宾阳县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桂中项目工作要求及思路。实施方案要求,一要严格落实《部区协议》确立的  相似文献   
892.
梅冥相 《地学前缘》2012,19(2):239-247
地震变形构造主要包括小级别的张性或压性断层、不协调的软沉积物变形褶皱等,这些变形构造以震动变形作用为特点从而成为识别和定义地震岩的主要标志。在河北宣化一带的高于庄组第三段下部的白云质灰岩或灰质白云岩层之中,发育了极为典型的地震变形构造,包括层内断层、层内褶皱以及极为典型的碎裂角砾岩等。高于庄组第三段地震变形构造的发现,为探索和研究地震作用对沉积岩层的破坏和改造而区分于其他的事件沉积如海啸沉积和风暴沉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例,也为更加深入理解高于庄组第三段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的产出背景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93.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并借助X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新近系油砂山组储集层特征进行分析。该区岩石中泥质含量高,岩性复杂,可划分为泥岩、碳酸盐岩、砂岩和混积岩4种类型。储集层中发育粒间孔、溶蚀孔、微孔隙和微裂缝等,形成了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的储集空间特征。微裂缝是该区主要渗流通道,而微孔隙是主要储集空间,储集层物性总体较差。该区微裂缝类型包括构造缝、溶蚀缝和成岩缝。储集层岩石纹层发育,砂质纹层和泥灰质纹层交互出现,沉积和成岩作用过程中岩石受力不均衡、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以及泥岩收缩是形成微裂缝的主要原因。该区储集层物性受压实作用明显变差,溶蚀和胶结作用同时存在,对储集层物性影响较大。储集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由近似垂直的斜线段和近似水平的曲线段两部分组成,中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拐折点。斜线段反映了微裂缝特征,近似水平曲线反映了微孔隙特征。利用毛管压力曲线求取的排驱压力和平均孔喉半径无法真实地表述此类微裂缝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提出了有效孔喉半径概念,可以合理表述该区微裂缝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94.
非洲某地富铁矿赋存于前寒武纪地层中,主要受区内复式褶皱控制,集中富集于背斜的轴部隆起地段.区内铁矿分为低品位铁矿和富铁矿两种,富铁矿主要为磁铁矿,赋存于硅铁建造层,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12.27%~61.49%,平均38.56%),次为赤铁矿(褐铁矿)(7.99%~43.16%,平均25.54%).依据富铁矿床地质特征,推测富铁矿是在缺氧的环境中以胶体络合物的形式在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895.
杨璐  梅亚东  叶琰  林玉茹 《水文》2016,36(1):37-45
对金沙江下游及三峡段3个水文站1954~2008年径流序列和2个气象站1951~2008年降雨、气温序列运用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法进行趋势性检验,利用有序聚类法、均值检验法分析突变性及小波分析法进行周期性诊断,并应用Pearson法对径流、降雨和气温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研究区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和年际变化不显著。(2)金沙江下游段屏山站的径流量呈上升趋势,并在1997年发生突变,但该区域宜宾站的降雨量呈下降趋势并在1991年发生突变;三峡段寸滩站和宜昌站的径流量呈下降趋势,分别在1968年和2005年发生突变,同时该区域沙坪坝站的降雨量呈上升趋势并在1961年和1995年发生突变。(3)径流和降雨时间序列都存在小于10a的主周期以及20a以上的次周期。(4)各水文站夏季径流量受同期降雨量和同期气温的共同影响,而秋季径流量受前期气温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96.
浅析葫芦岛地区防汛抗旱系统水情数据传输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秀梅 《地下水》2014,(6):173-173
水情、雨情信息是防汛决策的重要依据,选择合适的水情传输数据模式对于及时、准确的传输水情信息和领导科学决策至关重要。针对葫芦岛地区雨情观测站点多、分布广、流域汇流时间短等具体情况,采用现代水情数据传输模式,通过几次大暴雨洪水的应用效果很好。介绍葫芦岛地区防汛抗旱系统中水情数据传输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97.
于2011年10至2012年4月选择同一批次的墨西哥湾扇贝贝苗,采用大板笼和小板笼对该贝类进行中间培育和养成实验,研究了中培期和养成期不同养殖密度对该贝类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分析了养成期养殖密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培阶段,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壳高、体质量、壳高相对生长率、体质量相对生长率、日增壳高、日增体质量和存活率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养殖密度对墨西哥湾扇贝存活率、壳高、体质量及相关生长速度参数产生显著影响(P﹤0.05)。大板笼养殖密度180个/层时,壳高为30.93mm、存活率为91.00%,小板笼养殖密度120个/层时,壳高30.84mm、存活率91.40%,Duncan法多重比较分析显示,中培阶段大板笼适宜的养殖密度为180个/层,小板笼适宜的养殖密度为120个/层。在养成阶段,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存活率、出肉率、壳高、体质量及相关生长速度参数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养殖密度对墨西哥湾扇贝存活率、出肉率、壳高、体质量及相关生长速度参数产生显著影响(P﹤0.05)。大板笼养殖密度60个/层时,壳高42.81mm、存活率86.33%、出肉率16.75%,小板笼养殖密度50个/层时,壳高42.35mm、存活率84.21%、出肉率16.91%。养成期经济效益分析表明,随着扇贝养殖密度的升高,每500g肉柱的粒数呈逐渐递增趋势,而每粒肉柱的重量和肉柱的价格呈逐渐递减趋势,养殖笼单层产量、产值和收益均呈现峰值变化规律。大板笼养殖密度为60个/层时,产量、产值和收益均达最大值,分别为177.17g/层、5.03元/层和2.33元/层,小板笼养殖密度为50个/层时,产量、产值和收益均取得最大值,分别为153.15g/层、4.48元/层和2.27元/层。经多重比较不同养殖密度下扇贝生长、存活和生长速度的差异,以及综合分析养殖密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提出养成期大板笼适宜的养殖密度为60个/层,小板笼适宜的养殖密度为50个/层。  相似文献   
898.
龙门山地区关口断裂形成与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野外露头剖面资料与钻井数据,系统分析了关口断裂形成过程与演化特征。认为关口断裂在印支早、中期为张性大力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同沉积正断层,在晚三叠世卡尼克期为生长性正断层;印支晚期构造事件中该断裂改变为逆冲断层。关口断裂活动性较强,其中在燕山晚期活动性最强。关口断裂在喜马拉雅期有多期次的、长时期的强烈活动;并且目前仍是一条活动性的断层。  相似文献   
899.
利用1980~1993年11月份天气图资料,统计分析了产生寒潮天气的高空形势和气象要素特点,并结合本站实况资料,确定了漯河市11月份寒潮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900.
边坡稳定及加固分析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总被引:33,自引:10,他引:23  
将强度折减理论应用于土质边坡稳定及加固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中,提出了以某一幅值的总等效塑性应变区,从坡脚到坡顶贯通时为边坡破坏的标准,不但物理意义很明确,而且可以根据边坡临界破坏时的等效塑性应变区确定滑动面位置,并认为此前的折减系数即为边坡的安全系数。对某供水改造工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加固计算表明:该破坏判别标准是适宜的,能够在工程实际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