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强震动作用下土体非线性动力特征研究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浅地表覆盖土层动力特性对地震动影响显著,软厚土层会明显改变地震动强度及频谱特性。由于观测数据匮乏,强震动作用下土体非线性动力特征研究长期以来均以室内试验为主,但在实验室中难以可靠地模拟实际地震历程中土体承受的加载路径、边界条件、排水条件等复杂因素。近二十年来竖向台阵(至少包含一个地表测点和一个井下基岩测点)记录数据大量增加,为土体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数据与发展机遇,使基于现场观测的土体非线性动力特征实证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2.
贾建丽  李小军  杨乐  胡磊 《地学前缘》2016,23(3):124-132
本研究对中国西北某大型煤化工区的土壤样品进行采集。通过密闭消解后应用ICP CCT MS法对土壤样品中砷(As)含量进行测定,选取吸入土壤颗粒、皮肤接触、经口摄入3种主要的暴露途径,对煤化工区3个不同煤气化单元土壤中As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煤化工区土壤中As的单物质综合致癌风险为可接受水平的6~9倍,As的危害商则在可接受水平范围之内。煤化工区土壤中As的人体健康风险以经口摄入为主体暴露途径,该途径下致癌风险的贡献率占全部致癌风险的68.64%。在对各暴露途径致癌风险控制值计算的基础上选择致癌风险贡献率最高、控制值最低的经口摄入途径的控制值1.59 mg/kg作为该煤化工区土壤中As的参考安全阈值。结合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特点、区域土壤中As的背景值水平、地区气候和地质特点等,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As的人体健康风险可接受水平差异和可行性,才能综合确定特定煤化工区域土壤环境中As的安全阈值。  相似文献   
43.
引言第十五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World Conference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WCEE)于2012年9月24日至28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本次大会共收到了6 000多篇摘要,共约7 700个作者,4 000多人注册参会,与会代表来自7大洲的85个国家。最终接受论文有3 600多篇,其中1 250篇口头报告,1 500多篇张贴报告和900多篇电子报告(e-poster),有16个分会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44.
工程上常用的等效线性化方法在处理常见的、 含厚软表层的海域场地时, 其计算结果往往产生较大的偏异. 为了研究这些计算偏异产生的程度, 本文利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对典型海域工程钻孔进行了小震、 中震和大震3种不同工况下保留和舍弃软表层情况下的土层计算. 考虑到在大震作用下, 土体可能进入大的非线性范围, 等效线性化将不再适用, 故引入了一种能更好地考虑土层大非线性效应的直接时域积分方法, 并与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确定含厚软表层海域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45.
基于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灾区的房屋建筑震害调查资料, 初步分析了这次地震中建筑结构的震害特征. 结合典型建筑结构震害案例, 从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角度对震害机理进行了探讨, 总结了结构抗震设计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分析表明, 农村自建的砖木和土木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普遍较差; 砖混结构和砌体-框架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严格的抗震构造措施给予保证, 包括合理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 合理设置承重墙的数量以及承重墙上开洞的数量和位置; 由于鞭梢效应造成的突出屋顶的楼梯间和加层的破坏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汶川地震中170个调查点的震害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从Ⅵ度到Ⅺ度中各个烈度区内的平均震害指数值和方差,结果表明在Ⅶ到X度区平均震害指数与烈度表基本相符,分析了Ⅵ度区和Ⅺ区内平均震害指数偏高和偏低的原因,指出前者主要因为调查点分布的原因,而后者则可能还受到该烈度区大小划分的影响.在断层距50 km内震害指数高、离...  相似文献   
47.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组织开展了强余震流动观测,沿龙门山断裂附近布设了59台强震动仪器.在观测期间发生了万余次余震,流动观测台网获得了2000多组3分量的强余震记录.本文介绍了流动观测台布设的技术方法与关键步骤,初步处理了2008年5月25日青川6.4级最大余震的地震动记录,并分析了此次地震动衰减特征.此次流动观测充分表明,在大地震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开展强震动流动观测是十分必要的,其获得的余震地震动记录可为进一步的科研工作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8.
汶川8.0级地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震级大、震源浅、强震动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面广、破坏惨重、次生灾害剧烈.沿发震断层附近的一些大型桥梁,如庙子坪大桥、百花大桥、小渔洞大桥、石蓑衣大桥等破坏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49.
南亚(巴基斯坦)地震灾害分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南亚地震震害及其成因的分析表明,南亚地震灾害具有以下特点:①南亚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喜马拉雅前缘弧形逆冲断层,地震地表破裂带发育的巴拉考特镇为此次地震的极震区,大量建筑物倒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②建筑物震害呈有规律分布:③地表破裂带和沿河谷两岸以及山坡的滑坡、建筑物没有抗震设防、建筑物结构不合理等是造成损失惨重的主因。  相似文献   
50.
汶川8.0级地震中几座近断层桥梁失效模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多座大型桥梁严重破坏甚至完全垮塌。本文以庙子坪特大桥、百花大桥、小渔洞大桥、石蓑衣大桥、回澜立交桥为例,介绍了结构形式不同的这几座桥梁的破坏模式,初步分析了震害机理。地震动强度过大、强震持续时间过长、近断层特性以及地质灾害等是造成这些桥梁破坏的客观原因;桥梁结构的某些初始缺陷和特殊结构形式导致的受力复杂性是造成地震破坏的主观因素。针对震害特点和破坏机理,本文还探讨了强震区防御桥梁地震破坏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