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2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1.
甘东南地区震情预警指标模型及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甘东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及前兆异常特征,分别确定了判定时间、地点和强度的预测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的预测效能进行了评估,据此建立了甘东南地区5~6级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方案。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甘东南地区5级地震的震情指标预警模型。依据预警模型及指标分层结果,将各类定量和定性指标转化为以无量纲的1~4表示的指标值,按成对比较法比较下层各指标两两之间对上层某指标的重要程度,计算权重向量,并对模型的整体层次进行一致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甘东南地区5级地震的预警值为3.11,依据预警等级划分标准,若满足各项预测指标,则震情预警级别为红色。  相似文献   
12.
青藏块体东北缘前兆场动态演化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前兆观测结果,从这些结果中筛选出32个台项,构成本研究所确定的区域前兆观测网,从而得到区域前兆场基本状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前兆场动态演化过程及前兆异常月频次的对应关系,以及整个区域前兆场异常状态,结果表明,中强震地震发牛前,会出现大范围的群体前兆成组同步异常和部分具有较高映震能力的前兆异常。提取综合异常信息,研究临震异常特征,可为该区域的地震短期预测预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公式推导和数值实验都表明远震接收函数直达波幅度对近地表S波速度比较敏感,可以用于确定近地表(如沉积层)的S波速度值.本文利用该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区域数字地震台网36个台站的远震资料,得到了研究区近地表S波速度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深度5±2.5 km范围内,祁连山—河西走廊区域近地表S波速度均值较小;位于地形梯度带的甘东南区域近地表S波速度呈现较为复杂的分布.通过与该区域沉积层厚度结果对比,发现近地表S波速度与沉积层厚度呈现较好的负相关.本研究是对目前接收函数方法的有效补充,在探测研究近地表速度结构方面,相比人工地震方法其成本几乎可忽略且环保.在目前地震波观测数据海量增长的背景下,该方法对于确定不同区域近地表结构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武威地电台的台址、观测仪器、测项布设及观测环境等进行了简述。基于该台1983年以来的地电阻率观测结果,对甘肃及邻区(部分)MS≥5.0以上地震的临震异常特征与地质构造、电性结构、映震效果进行剖析,可为祁连山中西段地震前的预测预报提供较为可靠的地震三要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北地震带北段强震破裂空段的地震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活动构造与重要活动断裂带的历史及现今强震震源区或破裂分布等资料,南北地震带北段存在长期缺少MSge;7.0地震的破裂空段.为了考察这些空段的地震危险性,首先采用Burgers体黏弹介质模型,计算周围有记载以来的历史强震在空段引起的库仑应力动态演化;其次结合背景地震发生率,采用Dieterich模型分析历史强震对空段地震活动的影响,讨论了空段所在区域的地震发生概率.结果显示,南北地震带北段强震破裂空段的地震危险性程度自高到低依次是: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东段的若尔盖——九寨沟段、六盘山断裂带中南段空段、香山——天景山段裂中南段同心空段、天祝——大靖空段、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中西段、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东段.该结果可为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地震危险性估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前震或广义前震识别的频谱偏移法。其判定指标为,正常背景的中等地震事件频谱较宽,而具有前震或广义前震性质的中等地震具有频带变窄且向低频端偏移集中的特征。究其根源可能与强震前震源区或主震相关区域亚稳态扩展破裂或区域介质破碎损伤、裂隙扩展成核等过程有关。对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7.3级等地震前震的计算结果显示,2次前震的频谱都发生了偏移,与非前震性同等震级地震频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利用接收函数频率特征研究莫霍面形态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婷  沈旭章  梅秀苹 《地震学报》2020,42(2):135-150
基于不同莫霍面模型的全波形理论地震图,计算了不同频率的接收函数,分析对比了不同形态莫霍面在不同频率上的接收函数变化特征。数值试验结果显示,当莫霍面的形态复杂时,高频接收函数上P?S转换波和多次波会出现多峰值特征。之后对不同形态莫霍面的模型在不同频率的接收函数进行了分类总结,据此判别实际观测资料所表征的莫霍面性质。以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高台(GTA)地震台为例,分析了该台站不同频率的接收函数。结果表明,该台站下方莫霍面总体为遵循同一变化规律的速度过渡带,但在沿龙首山断裂方向附近速度变化不同于主要变化方式。基于此,通过对观测结构进行拟合构建了该台站下方地壳及莫霍面模型,并结合地质学和岩石学等方面的结果对这种莫霍面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进而推断此种莫霍面是由于多种构造因素以及上地幔热物质上涌引起地区壳幔物质的分异与交换所导致。   相似文献   
18.
前震或广义前震识别的频谱偏移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前震或广义前震识别的频谱偏移法。其判定指标为,正常背景的中等震级地震事件频谱较宽,而具有前震或广义前震性质的中等震级地震具有频带变窄且向低频端偏移集中的特征。究其根源可能与强震前震源区或主震相关区域亚稳态扩展破裂或区域介质破碎损伤、裂隙扩展成核等过程有关。对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7.3级等地震前震的计算结果显示,2次前震的频谱都发生了偏移,且与非前震性同等震级地震频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强震成因的外核对流上升体顶托说,根据强震前时纬残差的大振幅摆动的观测结果,在一些假定之下,可估算得到外核上升流的速度可达到100 m/s,比板块运动要快8个量级,它可能是整个地球内部最快的一种运动,是震、旱、涝等天灾的肇因.强震三要素预测的先后顺序是:震级、震中、和发生月季.2010年两次强震预测的三要素有1~2项预测准确,看来此强震预测三步法可以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20.
甘东南地区位于青藏块体东缘,地处南北地震带中段,其边界和内部发育多组活动断裂。在北东-北东东向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南北边界断裂发生左旋走滑运动,西部边界断裂发生右旋走滑活动,导致整个地块向南东方向挤出,在东南部遇到龙门山中央隆起带,造成东部边界地区地壳的缩短和山体的隆升,是青藏高原北部区域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强震和强震发生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