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379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71.
富有机质页岩中方解石脉体普遍发育,其形成过程和机制对成烃储层和成藏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以四川盆地南部龙马溪组为例,采用显微岩相学、阴极发光、原位微区电子探针、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中的方解石脉成因,并结合地质背景探讨了成岩流体动态演化模式及其勘探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发育三期方解石脉,第一期(Cal-1)近围岩或独立生长,形成于同生—准同生成岩阶段,是微生物还原作用的产物,具有富Fe、Mg、Al元素、贫Mn元素的特征,其δ~(13)C_(V-PDB)=0.06‰~4.53‰,δ~(18)O_(V-PDB)=-13.21‰~-10.79‰,n(~(87)Sr)/n(~(86)Sr)=0.719366~0.719689;第二期(Cal-2)形成于早成岩阶段,是有机质脱羧作用的产物,以相对富Fe、Mg、Mn、Al元素为特征,其δ~(13)C_(V-PDB)=-6.93‰~-0.08‰,δ~(18)O_(V-PDB)=-13.28‰~-10.05‰,n(~(87)Sr)/n(~(86)Sr)=0.719378~0.720688;第三期(Cal-3)远离围岩,形成于晚成岩阶段,是甲烷热氧化作用的产物,具有富Fe、Mg、Mn元素,不含Al元素的特征,其δ~(13)C_(V-PDB)=-19.00‰~-12.64‰,δ~(18)O_(V-PDB)=-9.08‰~-6.65‰,n(~(87)Sr)/n(~(86)Sr)=0.719855~0.721342。通过对方解石脉成因及流体来源刻画,结合龙马溪组页岩热演化史,三期方解石脉的成岩演化对页岩的储集空间具有改善作用,有利于页岩气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872.
阴山中段山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0年TM数据和2000年ETM数据,以农牧交错带的阴山山地中段为研究区,分析1990~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异规律,重点探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耕地的转移流向主要集中于草地,而草地的转移流向又集中于耕地,林地消失区主要转变为草地。阴山北麓为草地向耕地转变的集中区域;阴山南部是林地向草地转变最为集中的区域;阴山中部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相对较少。在土地利用的垂向变化上,耕地减少区域集中分布于海拔1500~1600m及1700~1850m;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向耕地转变的集中分布区域大致在海拔1700~1900m范围;海拔1600-1800m为草地-耕地相互转移变化最为集中的区域;草地面积主要在海拔1450-1600m范围增加,在1650-1800m范围内减少;林地除在海拔2000~2200m范围内与非林地相互转变大致持平外,在其余地区均发生退化。海拔1800m和海拔2100左右是本农牧交错带山地土地利用类型波动最为集中的两个分布区。  相似文献   
873.
西秦岭格娄昂金矿床赋矿斑岩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秦岭造山带广泛发育印支期花岗质岩石,已探明超过1200吨金资源量与这些花岗质岩石具有密切空间关系;揭示赋矿花岗质岩石成因对于进一步约束金成矿与岩浆作用是否具有成因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格娄昂矿床(金资源量27. 7t,平均品位2. 18g/t)是西秦岭造山带西段甘南地区的大型金矿床,花岗质岩石和变沉积岩是其主要赋矿围岩。格娄昂金矿床赋矿英安斑岩与黑云英安斑岩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轻重稀土分异较大,(La/Yb)N比值为31. 07~40. 5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具有弱铕负异常(δEu=0. 76~0. 78)。英安斑岩和黑云英安斑岩被金矿脉切割,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50. 8±2. 5Ma和252. 9±3. 4Ma,磷灰石U-Pb年龄分别为248. 9±7. 3Ma和249. 7±7. 9Ma,为成矿前早三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锆石εHf(t)=-13. 88~-7. 84,对应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2. 15~1. 78Ga。因此,格娄昂金矿床早三叠世赋矿英安斑岩和黑云英安斑岩为成矿前岩浆活动的产物,源于古元古代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可能与洋壳板片北向俯冲有关,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碰撞前构造环境,进一步支持阿尼玛卿-勉略洋在早三叠世尚未闭合。  相似文献   
874.
在对山东泰山地区湖北海棠居群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依据花、果性状对该地区的4个湖北海棠居群间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湖北海棠花、果性状在所选取的4个居群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但这种分化是一个连续的变异过程,居群间的分化与居群生境的异质性有很大的关系;湖北海棠花、果的整体性状在4个居群间表现出一种海拔梯度变异,即随着分布海拔的升高,萼齿长、萼筒长、花柄长、果长、果径均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并对泰山湖北海棠变种区别于模式变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875.
同好摄影     
左:故宫与国际空间站过境拍摄时间:2019年6月3日拍摄地点:北京故宫午门器材参数:地景接片-SonyA7m2,SIGMA20mm,f5.6,15s,15张拼接;ISS轨迹-SonyRX10IV视频,后期叠加并按星点对齐。图片说明:2019年6月3号国际空间站过境,因为紧邻北极星,我和朋友特地赶到午门,为了完整的记录到全景的过程,我选择了双机:地景竖拍拼接和国际空间站视频轨迹叠加的方式,由于跨度很大,国际空间站轨迹最终呈现为一段弧线。  相似文献   
876.
"在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中被拆除的违法占地所建别墅的现场,断壁残垣、一片狼籍。1月15日,是腊月初八,也是辽东半岛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最低气温已达-14℃。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  相似文献   
877.
高温诱导对中间球海胆hsp70基因和hsp90基因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作为实验对象,研究其在高温胁迫条件下热休克蛋白基因中hsp70基因和hsp90基因(以下简称hsp70和hsp90)的响应。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hsp70和hsp90在40枚中间球海胆的不同组织(管足、体腔细胞、肠、性腺和口器)中的相对表达量,以及在海胆耐热家系和对照家系(共240枚)的管足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中间球海胆的各组织中均有hsp70和hsp90基因的表达,且对温度急剧变化均有应答。高温诱导过程中,海胆管足、体腔细胞和肠组织中hsp70和hsp9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经过6h(29°C)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初始值(P0.05);性腺中hsp70和hsp9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经过12h(24°C)和24h(22°C)达到最大值;口器中两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都经过12h达到最大值。(2)高温诱导过程中,hsp70和hsp90基因在海胆体腔细胞和管足中的表达趋势相似,且表达量在各时间点的相对差异不显著(P0.05)。(3)高温诱导过程中,hsp70基因在海胆耐热家系和对照家系中的表达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且耐热家系和对照家系间各时间点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hsp90基因的表达量随温度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诱导12h时在2个耐热家系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2个对照家系(P0.05)。结果表明,温度变化会显著影响中间球海胆hsp90基因的表达,hsp90基因可作为中间球海胆耐热品系选育的候选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878.
以酪蛋白、明胶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精制基础饲料,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饲料中GSH的含量分别为0、97.96、189.92、371.84、688.72和1 063.56 mg.kg-1,在流水式养殖系统中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9.49±0.22)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8周后观测各组牙鲆的生长情况及机体的抗氧化状态。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外源的GSH对牙鲆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牙鲆增重率(WGR)在饲料GSH含量为371.84 mg.kg-1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饲料GSH添加组牙鲆肝脏中GSH的含量显著高于零添加组(P<0.05);各处理组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肝脏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力随饲料中GSH含量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并在饲料中GSH含量为371.84 mg.kg-1时达到最低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没有受到饲料中GSH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GSH含量为371.84 mg.kg-1时,肝脏中总抗氧化力(T-AOC)显著高于1 063.56 mg.kg-1组(P<0.05),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根据WGR的实验数据,利用折线模型得到牙鲆幼鱼饲料中GSH的适宜含量为368.92 mg.kg-1,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生长造成负面影响,抑制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加机体氧化压力。  相似文献   
879.
以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优良品系选育群体作为试验群体,采用单性状动物模型估计头长、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背吻距、背鳍基长等8个主要体尺性状的遗传力。结果显示,上述8个性状的遗传力在0.131—0.313之间,多为中等或偏低遗传力,其中背鳍基长遗传力最低,为0.131±0.039,体高遗传力最高,为0.313±0.086。采用皮尔逊相关法估计上述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结果显示,上述性状间表型相关变化范围为0.016—0.815。采用两性状动物模型估计上述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结果表明,上述性状间遗传相关变化范围为0.065—0.866。在本研究中,比较分析表型和遗传相关结果发现,虽然体厚与尾柄长的表型相关最低,仅为0.016,相关性不显著(P0.05),但是遗传相关为0.247,似然比检验(likelihood ratio test,LRT)统计分析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厚与背鳍基长的表型相关为0.647,t检验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遗传相关仅为0.305,LRT统计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上述结果说明,在该群体中各体尺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水平不完全相同,在设计育种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各个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及遗传相关。  相似文献   
880.
沿着滨江大道一路向东,穿过一片热闹的商业街区,窗外的高层住宅楼依次闪过,最终,出租车在一片工地前停了下来. “欢迎啊记者同志!走,我带你们去参观我们村的项目.”记者一下车,等候多时的梧州市长洲区红岭街道龙新村党支部书记潘锦松迎了上来. 龙新村地处梧州市的城乡结合部.这几年,随着梧州城市发展重心西移,龙新村也顺理成章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