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海南岛18个气象观测站1966—2001年逐日20cm口径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气象要素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海南岛年和四季的蒸发量变化特征及气象因子对蒸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海南岛年蒸发量变化呈波动式下降,蒸发量的减少主要出现在春季,冬季和夏季次之。从空间上看,年蒸发量呈东北少、西南多的分布,其大值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小值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中部地区。M-K检验说明年与春冬两季蒸发量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且在1994年前后发生突变。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中,日照时数和风速是造成蒸发量减小的主要因子,降水量的影响仅次于风速和日照时数,而气温不是造成海南岛蒸发量减小的主要因子,相对湿度可能是海南岛的蒸发量减小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
结合北京市通州运河ONE项目基坑地下连续墙工程,介绍了北京地区复杂环境下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的主要技术措施,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导墙施工、泥浆制作、成槽、钢筋笼制作、混凝土浇筑中的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解决了一系列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套系统而完善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探讨了周边和地下复杂环境下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相应预防控制措施,研究的规模、深度、涉及的问题均较以往有很大的发展。本工程为复杂条件下深大基坑地连墙支护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分析了DZN3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在实际业务应用中出现的数据异常情况及原因,对多种数据异常现象进行总结,发现造成海南省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异常的原因主要在四个方面:1)传感器等仪器部分出现故障;2)人工对比观测、土壤水文物理常数错误;3)观测土层发生变化;4)网络传输中断、断电等客观条件影响,造成数据无法正常传输。  相似文献   
4.
土壤湿度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主要供水因子,实际测量土壤湿度较为复杂,卫星遥感成为反演和监测土壤湿度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商丘地区2012和2013年MODIS数据,采用滤波方法减小云、气溶胶影响下的MODIS产品噪声,利用农田浅层土壤湿度指数(CSMI)与实测土壤相对湿度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构建了适用于商丘地区的土壤湿度模型,并利用2013年的土壤实测数据对模型反演出来的土壤湿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CSMI指数能够有效反演该地区0~50 cm深的土壤湿度值(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5.
采用6种维生素E(VE)含量为26、52、66、132、191、339 mg/kg饲料干质量的等氮等能实验饲料,研究饲料中维生素E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肝脏和肌肉中的硫代巴必妥酸反应底物(TBAR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力(T-AOC)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菱鲆的生长和体成分受饲料中VE含量的影响产生的差异不显著,然而肝脏和血清中的VE含量以及肝脏和肌肉中的硫代巴必妥酸底物(TBAR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肝脏总抗氧化力(T-AOC)则受其影响显著(P<0.05)。结果显示大菱鲆幼鱼摄取不适宜量的VE时在表现出各种缺乏症之前会先发生脂肪过氧化现象,同时饲料中的VE能够有效提高大菱鲆幼鱼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CART算法的夏季干旱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判断干旱是否发生的标准,基于数据挖掘方法中的CART算法探究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北界、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准两年振荡(QBO)、东亚夏季风指数、夏季北大西洋涛动(NAO)、夏季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厄尔尼诺指数等多项气候因子与干旱的关系,构造分类决策树,得到干旱预报规则集,从而建立干旱的预报模型。预报模型以各项气候因子为输入变量,是否干旱为目标变量。根据1955—2012年商丘月平均气温和月总降水资料计算出商丘夏季58 a的SPEI指数作为干旱判定指标;以同期的多项气候因子数据作为输入变量,随机选取46 a的数据得到7条分类规则集,分类准确率为86.96%。使用剩余12 a的数据验证,准确率高达91.67%。结果有力地证明了基于CART算法建立干旱预报模型的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以及与干旱研究理论的一致性,为干旱模型的研究及季节性预测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酪蛋白、明胶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精制基础饲料,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饲料中GSH的含量分别为0、97.96、189.92、371.84、688.72和1 063.56 mg.kg-1,在流水式养殖系统中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9.49±0.22)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8周后观测各组牙鲆的生长情况及机体的抗氧化状态。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外源的GSH对牙鲆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牙鲆增重率(WGR)在饲料GSH含量为371.84 mg.kg-1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饲料GSH添加组牙鲆肝脏中GSH的含量显著高于零添加组(P<0.05);各处理组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肝脏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力随饲料中GSH含量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并在饲料中GSH含量为371.84 mg.kg-1时达到最低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没有受到饲料中GSH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GSH含量为371.84 mg.kg-1时,肝脏中总抗氧化力(T-AOC)显著高于1 063.56 mg.kg-1组(P<0.05),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根据WGR的实验数据,利用折线模型得到牙鲆幼鱼饲料中GSH的适宜含量为368.92 mg.kg-1,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生长造成负面影响,抑制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加机体氧化压力。  相似文献   
8.
在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基础饲料中添加0、10、50、150、450和1 500 mg/kg的维生素C(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形式),制成6种实验饲料,分别对初始体质量为(4.21士0.02)g(实验Ⅰ)、(116.93±0.91)g(实验Ⅱ)2个规格各6组半滑舌鳎进行10周的摄食生长试验.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分别60尾(实验Ⅰ)、18尾(实验Ⅱ),研究饲料中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幼鱼存活、生长和组织中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Ⅰ中,半滑舌鳎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增长率和饲料转化率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增加,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肾脏、肌肉中抗坏血酸含量均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实验Ⅱ中,半滑舌鳎的存活率、饲料转化率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增加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不受饲料中维生素C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超过50 mg/kg时,随添加量增加肝脏、肾脏、肌肉中抗坏血酸含量均显著上升并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半滑舌鳎幼鱼基础饲料中无需添加额外的维生素C即可满足幼鱼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