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1篇
天文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给出了2007年滇西南地区中等地震丛集活动的跟踪预测过程,以及云南地区地震活动异常和前兆异常的动态演化图像。这组中等地震中期阶段的异常特征主要是:云南地区长达3年多和滇西南地区长达12年的6级地震平静,小震调制比、高水位和部分前兆的趋势异常显示滇西南从2006年以来处于应力水平相对较高状态;中短期阶段在滇西南出现3级地震活动增强,并形成空区,小的单元体破裂后把能量集中到更大单元体,发生更大地震;短临阶段小震活动不断向震中迁移,空区被打破。中等地震丛集活动过程中,每次新的M≥5地震发生前,滇西南均出现3级震群活动,前兆均有新的异常过程出现。  相似文献   
42.
新疆及周边地区Lg尾波的Qem值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运用叠加谱比法, 对新疆地区22个数字化台网台站、乌鲁木齐台站以及周边的7个台站1999~2003年上半年所记录的1 156个宽带垂直记录,进行了处理, 得到了与各射线相对应的Q0值(1 Hz处的Q值)和频率相关因子eta;. 在此基础上, 应用反投影技术, 得到了新疆地区1deg;times;1deg;网格的Q0值和eta;值的分布图象. 结果表明: 在塔里木地台及西伯利亚地台边缘,Q0值较高,为300~450; 而在南部的西昆仑褶皱系、松潘甘孜褶皱系,Q0呈现出低值,在150~250的范围内变化;在北部的准葛尔褶皱系和天山褶皱系,Q0现出较低的值,在250~300的范围内变化,eta;值的变化范围为0.5~0.9.    相似文献   
43.
20世纪云南地震活动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3,他引:21  
20世纪云南地区地震活动以极高的频度、强度和成灾率而位居我国大陆之前列。本通过对过去百年地震活动所做的研究作一总结,归纳出一系列关于 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控制地震孕育发展的地球动力过程的基本认识,以期对将要进入的21世纪的地震监测布局、成因研究、预测预报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4.
云南地区地震序列的P值和b值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地区 1965年有台网记录以来的地震序列中选取 27个序列,根据大森-宇津地震频度衰减公式得到其中 23个余震序列的 P 值; 根据古登堡 -里克特地震频度与相应震级之间公式得到其中 24个余震序列的 b 值; 并给出 P 值和 b值的空间分布。 P 值的空间分布存在较明显区域性,而 b值的分布较复杂。  相似文献   
45.
针对云南景谷地震序列的特征研究尚浅.为讨论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Ms6.6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序列分布, 利用云南测震台网提供的波形数据及观测报告, 采用MSDP软件中的Loc3dSB(川滇)模型对主震进行了精确定位, 然后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14年10月7日至31日期间的余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 并使用P波初动与振幅比联合反演方法计算了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 序列以走滑型地震为主, 主压应力具有北北东及北东两个优势方向, 序列分布呈北西向线性展布, 主体分布在西北端较浅而东南端较深的线性区域内, 说明地震的初始破裂面可能为北西向节面, 为一次右旋走滑地震; 余震分布还具有清晰的端点及转换区域, 存在显著的分段差异.另外, 东南端的余震在晚期逐渐转移到几何形态明显不同的段落上, 近期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6.
系统分析了云南地区肘≥6.0、M≥6.5和M≥7.0地震的间隔时间分布特征;运用M≥5.0地震目录,基于D-R关系的年发生率和泊松分布模型,构建了云南地区M≥6.0、M≥6.5和M≥7.0地震的概率预测模型;结合间隔时间分布统计特征和概率预测模型,对云南地区M≥6.0、M≥6.5和M≥7.0地震,建立了具有概率水平的三...  相似文献   
47.
利用小江断裂带及邻区10个数字地震台记录到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ki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半径60km范围内地震尾波Qc值,分别拟合得到10个台站的尾波Qc和η值,并用10个台站的平均结果得出了小江断裂带及邻区尾波Qc值与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小江断裂带及邻区总体上属低值Qc区;尾波Qc值空间差异较大,小江断裂带中段为低Qc值,明显低于北段和南段的Qc值。研究了尾波Qc值在时间上的变化与中强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8.
2012年6月24日,云南省宁蒗县发生5.7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宁蒗县永宁乡永宁村一带,极震区烈度Ⅶ度,为NW向椭圆形状,地震造成3人死亡、25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0 730万元.此次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最大余震3.9级发生在6月26日,余震分布在主震北侧,呈近似NW向分布,与极震区烈度分布相一致,节面Ⅱ为主破裂面,主压应力P轴方位SE向,发震断裂为NW向的永宁断层.震前共出现8个异常项目12条异常,地震活动性异常4项,定点前兆异常5项,宏观异常3项,均为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49.
通过分析川滇地区12组4~5级地震密集活动及其对应强震的时空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地震密集活动中的最大地震震级与后续强震震级不相关;对应地震与密集活动的时间间隔多在半年内;利用4、5级地震密集活动作为M≥6.7地震1年尺度的预报异常,预报效能R值为0.258 5;在云南地区,强震多发生在密集地震集中区,而四川的强震多发生在4、5级地震不活跃区。  相似文献   
50.
永胜台对汶川8.0级地震的倾斜响应与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前,云南永胜水管倾斜测值北南向出现将近一年大幅度趋势南倾异常,东西向自2007年7月向西倾变化,且速率比以往快。在排除气压、降雨等干扰因素影响后,通过异常形态、持续时间、观测点所处构造,分析了该异常与汶川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强地震孕育阶段,永胜水管倾斜有长期趋势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