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0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地震临界点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临界点理论 ,在大地震或岩石等脆性材料破坏发生之前能量会加速释放 (AER) ,这种加速过程呈幂律变化 (power law) .本文通过大尺度岩石破裂声发射实验 ,对这一临界现象进行了研究 .实验分别采用 3种岩石试件 ,并且实现了不同轴压加载历史以及三轴应力状态 ;实验利用声发射技术记录了微裂纹产生和扩展时所释放的弹性能 (声发射 ) ;实验结果证实了临界点理论 ,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 ,岩石材料在受压破坏之前弹性能会出现明显的加速释放过程 .本文还对使用AER预测中期地震进行了初步研究 .  相似文献   
32.
Introduction In studying the instability of a non-linear system, YIN (1987), YIN and YIN (1991), YIN, et al (1994), and Yin, et al (1994, 1995, 2000) have presented a concept of 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 (LURR) of the system. When the system is in a stable state, its response process to the load/unload follows the same trajectory on the stress-strain diagram, and the 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s are equal. However, when the system departs from a stable state, its response to the load/un…  相似文献   
33.
利用花岗岩和砂岩拼合样品,进行双轴加压单面直剪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力学性质差异很大的两种岩石的拼合岩样,破裂孕育过程中岩样上的应变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很高,有的地方很低。在大破裂发生前,应变在一些点沿原趋势加速上升或下降,在一些点则与原趋势相反,转而下降或上升,还有的点则基本平稳不变。应变场变化的共同特征是:①先出现高应变巾心,接着这个中心沿未来剪切缝从砂岩边缘向拼合岩样中部转移,而原先的高应变中心却逐步变成低应变区——应变空区。②主破裂不是发生在高应变中心,而是在应变空区或高应变中心转变而成的低应变中心处,直至主破裂发生。③微破裂和宏观破裂都由砂岩向花岗岩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4.
本文依据现有的实验结果初步研究脆性材料在破坏孕育过程中发生的强破裂的前兆特征.以应变(形变)突变、破裂弹性波限幅等物理变化特征确定强破裂;研究总结了不同试样、两种加载方式的破坏试验中的多个强破裂的前兆特征变化:一类为包括定点和场的应变变化特征,另一类为包括声发射率(破裂频度)、b值、波谱及微破裂时空分布等的声发射变化....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在锚杆检测中可能出现的振动和波动的变化特征,阐述了现行基桩低应变检测分析方法(包括现行仪器、反射波震相及数据处理)、波列振幅衰减测桩法(包括振幅衰减、震相及周期变化)在对杆长及锚固质量进行无损检测的可行性,并以检测实例证明对于检测8~10 m的锚杆长度及锚固质量能满足现行规范、规程要求;对于4 m以下的短锚杆,则需提高采样率,提高仪器精度.同时指出检测及分析时需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6.
理论及实验研究显示,震源区的位置和最大震级不仅可能与构造和历史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应力状态包括其方向、大小、增加速率、集中位置等以及岩体自身性质,包括其强度、杨氏模量、应变大小及增长速率、裂缝(断层)大小和数量等有关,同时与作用方式有关.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探讨了利用应变能积累确定强震位置和震级的方法:首先对利用形变空间特征变化判断强震震源区位置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接着着重提出估算应变能的初步方法:一是由地表裂缝最大错距和裂缝(断层)长度比估算地震释放能量;二是由新构造运动分区块体体积、年平均应变速率及杨氏模量估算块体应变能积累;进而依据能量估算地震震级;最后以实例论述了应变能积累过程及特点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川滇菱形地块的应变能积累释放周期和强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川滇菱形地块分为两个地块, 分别以形变确定应变速率、 深部速度构造确定弹性模量、 联合地块体积确定地块应变能积累与时间的关系, 结合历史强震研究应变能积累释放周期以及该周期内的强震活动, 进而研究应变能积累释放与强震活动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地块应变能积累释放存在周期性并可预测强震震级. 在应变能积累前期, 没有强震(M≥7.0)发生; 随着时间增加, 应变能继续增加, 地块上先后发生几次强震, 但每次强震震级均小于预测震级, 即一次强震只释放了一部分能量; 而后应变能积累继续增加, 直到一、 二次特大强震(M≥7.5)发生, 将绝大部分应变能释放. 至此, 老的周期结束, 新的周期开始. 应变能积累从小到大直到最后完全释放的周期性导致了地震的平静活跃周期, 地震活跃期比平静期长得多. 本文认为, 大区域地理范围因其含有多个地块, 不宜讨论其地震平静活跃周期, 而对于小范围单次强震也不宜讨论其复发周期. 虽然活跃期中的强震从时间上看并无任何规律, 但利用活动地块应变能的积累释放曲线所预测的震级与实际震级很接近. 本文结果对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突发应变扰动-一种新的破裂前兆的实验研究c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昭永  梅世蓉 《地震学报》1998,20(6):628-634
采用新的仪器系统多功能高频地震仪记录岩样上多点应变在破裂孕育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发现:在岩石主破裂前,各点应变除趋势性特征变化外,同时出现突发扰动.突发应变扰动有可能作为大震短临前兆的一种.   相似文献   
39.
本文叙述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填充物—环氧树脂及天然断层泥对具有不连通切口岩样的破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环氧树脂浇灌的岩样比用断层泥填充的岩样的抗压强度大;声发射出现得早、多,且范围大;应变(异常)范围大,应变幅度由内向外衰减较慢。说明断层填充物的性质及断层接触形式对地震异常范围及异常大小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