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中国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构想与关键理论技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群、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等不同层面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城市地质调查,在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发展空间的调查评价,以及地质信息服务城市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在调查技术方法、成果产品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和新型城镇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工作理念较落后、地质信息更新慢,成果体系没标准、工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不足。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在优化城市结构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等方面,对城市地质调查提出了迫切需求。新时期应该以全新的思路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要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理念,服务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多个层面,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多要素综合调查,打造地下三维可视化的城市地质模型(透明城市),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的地质资源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开放共享、动态更新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产品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保障制度体系。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多圈层交互带、地下空间资源协同规划等理论,开展城市地质探测与监测、国土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安全评价、三维城市地质建模与公共服务等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42.
143.
论新时代我国城市地下空间高质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开辟城镇化发展新资源,是解决城市病、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韧性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分析了新时代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认为存在冒进式开发与总体供给不足、碎片化利用与协同规划缺位、被动式应对与科技支撑薄弱、无序化管理与法律法规匮乏等若干紧迫问题,明确了"立法为本、规划引领、调查先行、管理智能、科研支撑"的开发利用原则,提出了全面开展城市地下空间调查评价、尽快建立地下空间协同规划体系、加速构建地下空间智慧管理体系、超前布局地下空间科技发展战略、尽早健全城市地下空间法律法规等五个方面的具体对策建议,充分利用中国体制上的优势,集成国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从而推动我国新时代城市地下空间产业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和地下空间体系日趋完善,在全球树立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4.
鉴于目前国内外针对能源地下连续墙的热力学行为的研究较少,开展了能源地下连续墙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为了 研究不同换热工况以及约束条件对墙体以及墙土接触面热力学行为的影响,设计了三组对照试验。通过对试验过程中读取 的温度、应力、应变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了地下连续墙在换热过程中的温度场、墙体内的垂向应变以及接触面法向应力的 变化规律。对比研究了不同工况下墙内轴向应变以及墙土接触面法向应力数据的差异性,揭示了温升变化和约束变化对这 些参数的影响机制以及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145.
全球增暖过程中亚洲东部区域气候的特点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章名立  曾昭美 《地理学报》1996,51(6):518-526
用实测资料分析东亚气温变化,发现100年来在全球增暖的过程中,该区的气温变化有明显的区域特色。主要特点为冬季变暖,夏季略有变冷,高纬度增温明显,中国的中部和中来细亚到新疆一带降温,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与控制因子不同有关,高纬度的变化与温室气体的增加有较大的关系,而副热带纬度的变化可能与副热带大型环流的长期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6.
本文根据鄱阳湖地区地下水背景资料,在综合反映该地区地下水主要水质特征的基础上,首次对该区地下水进行水质区划,并论述了各类水质区的主要水质特征,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47.
从地质图类的发展史来看,岩相古地理图乃是较新的一种。在二十世纪初期才开始有这一类的图幅,但当时还很简单,还不能像现代这样能用不同的符号或数字来表示岩相或厚度在三度空间的变化。过去我们没有绘制过这种图件,甚至有的同志还没有听到过。但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为了加速石油勘探,我们石油勘探部门在1964年根据苏联专家建议,开始学习了这种方法。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切地认识到这种图件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如将岩相古地理图与等厚图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对一个地区的沉积物  相似文献   
148.
东南沿海地区的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东南沿海地区70个震源机制结果, 得到本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具有扇形分布的特征.东、西两部的震源错动方式截然相反.根据亚洲东南部地块的震源应力场资料, 认为本区应力场及其特征可以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对于欧亚板块的运动得到合理的成因解释.   相似文献   
149.
长岛石(nagashimalite)是黝铜矿的钯置换体,理想的化学分子式为Ba_4(V(a ),Ti)_4〔(O,OH)_2 |C1|Si_8B_2O_27〕。在上列分子式中最后部分的〔Si_8B_2O_27〕,表示该矿物属于硼硅酸盐矿物。硅硼酸盐矿物中我们最熟悉的硅硼钙石(datolite)和赛黄晶(danburite)长岛石为过去未经发现过的新型的此类矿物。这一结论已在Matsubara(1980)《结晶构造分析》及意大利的Mazzi和Rossi(1980) 《纤硅钡铁矿的结晶构造分析》等资料中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50.
根据震源机制解的大量结果,我们已经对东南沿海及邻近一些地区的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本区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具有扇形分布的特征。具体地说,从台湾省(东经120°左右)沿纬度线往西,直至缅甸境内(东经95°左右),主压应力轴的取向明显表现出从东到西逐渐地由近东西向变化为南东向、南北向及至缅甸西部的南西向,有如一把褶扇张开成钝角的形状,称之为“扇形分布”。我们进一步认为,这种富于地区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