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以气候变化风险为核心理念,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的评估,对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的需求、选择、机会、约束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论述。报告发布正值《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关键时期,作为德班平台新协议谈判的重要信息来源,第二工作组报告将对全球长期目标、适应及其与减缓的关系、损失与损害等重要议题谈判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在下阶段更好地开展国际谈判和国内相关工作,应深入解读报告的主要结论并做到科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232.
IPCC评估报告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有重要影响,目前正在陆续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已明确作为气候变化新协议谈判的重要信息来源,对讨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机制的影响不容忽视。最先发布的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基于新的科学观测事实、更为完善的归因分析和气候系统模式模拟结果,进一步确认了气候变暖的事实,发现了人类活动与全球温升之间因果关系的新证据,以及温室气体累积排放与温升响应之间的定量联系。本文通过分析其中一些关键结论可能的政策含义,探讨了这些关键结论对目前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和新协议等相关问题的可能影响,探讨了科学信息在气候变化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为科学地理解和利用这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233.
当前,全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此项工作是国土资源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而部署的一项全国性的工作,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强化耕地保护机制,调动广大农民自觉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加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依法保护国家、农民集体土地权益乃至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法律确定的农民集体的重要财产权;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初始登记工作的成果,包含了宗地的权利人、位置、界址、面积、用途等土地权属数据与地籍区、地籍子区、宗地、界址点等空间数据,图斑、地类、面积等土地利用数据,数学基础、行政区、交通、水系、居民地等基础地理数据等.  相似文献   
234.
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草地蒸散发模拟及其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气象站观测资料,利用Penman、FAO-Penman、FAO-Penman-Monteith、Priestley-Taylor和FAO-Radiation等5个蒸散发模型模拟黑河上游天老池流域草地日尺度和小时尺度的蒸散发,对模拟值与观测值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相关变量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 FAO-Penman-Monteith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FAO-Radiation模拟效果最差,其余3种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在小时尺度上,Priestley-Taylor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其余模型都不适合该地区草地小时尺度的潜在蒸散发模拟。模型输入参数对蒸散发模拟效果影响强弱顺序为辐射>气压>相对湿度>气温>风速。当地表辐射变动±10%时,模拟值变化幅度20%左右;在其他参数变动±10%时,模拟值变化幅度在8%以下,说明辐射以外的参数是模型模拟较不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235.
在基于倾斜影像的城市场景重建过程中,由于获取影像时存在场景遮蔽和大视点变化的情况,建筑物立面等区域存在着影像密集匹配点云稀疏甚至空洞的情况,自动化重建难度大,难以反映建筑物的真实形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倾斜影像的城市场景隐式曲面重建方法:首先,以倾斜影像密集匹配点云为基础建立Delaunay四面体;然后,对Delaunay四面体进行约束图割,提取出可视化的三角面,进而更加精确地估计点云的法向信息;最终,结合Screened Poisson曲面重建,实现了城市场景的隐式曲面重建。通过多种隐式曲面重建方法的对比试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36.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功并达成《巴黎协定》对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在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和清晰的过程。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体现了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低碳转型的决心。中国为推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成功所做的一系列努力,是中国积极、建设性参与全球治理的一个成功范例,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奉行法治、公平正义”“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主张,将成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制度建设、推进《巴黎协定》落实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37.
应用光纤传感技术测量模型相似材料内部应变,必须解决光纤与相似材料耦合的问题。传统的研究中普遍存在应变传递理论分析结果无法通过试验检验的问题。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光纤-胶体-相似材料3层应变传递结构的光纤Bragg光栅(FBG)相似材料一维传感器。通过对该传感器应变传递特性和标定方法的研究探索解决光纤与相似材料耦合性的问题。该传感器采用无涂覆层的光纤Bragg光栅作为传感元件,将光纤埋入相似材料应变试件内部直接测量轴向中心应变。通过应变传递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全新设计的标定试验研究3种方法研究了该相似材料光栅传感器的应变传递特性。平均应变传递率结果显示3种方法所得到的数值非常接近,表明该传感器的光纤、胶体、相似材料具有良好的耦合性以及应变测量的准确性。该方法为解决模型相似材料内部三维应变测量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38.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级地震的发生不是局部地区孤立的构造事件,研究汶川地震的孕震机制,应该把局部分析和区域分析相结合,关注地壳上地幔直至地幔过渡带的深部结构.基于近年来在东北、华北和汶川地震附近地区进行的深部结构电磁探测结果,结合地震学等其他资料,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印度板块的碰撞和松潘甘孜地块的推挤三个“层次”探讨分析汶川特大地震的成因.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的俯冲作用,导致中国大陆东部地幔过渡带深度较普遍地存在着停滞的板片,它对汶川地震的影响不可忽视.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的碰撞,使组成高原的各地块发生向北和向东的运动,各地块向东的运动作用于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影响到该区域的地震活动.松潘甘孜地块向四川地块的推挤,使松潘甘孜地块运动方向和龙门山断裂带形成“丁”字形结构,龙门山断裂带显示为较陡直的电性边界,加剧了汶川地震前的应力积累,可能是汶川地震发生的最直接的诱因.  相似文献   
239.
文中介绍了Langmiur探针的观测原理,并利用电子浓度(Ne)和电子温度(Te)数据研究了2006年5月3日MW7.9汤加地震和2006年12月16日MW7.1台湾地震。结果发现汤加地震前2~5d电子浓度连续4d降低,电子温度变化不明显。台湾地震前后电子浓度的变化不明显,但电子温度在地震当天及后续3d出现了低值。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这些变化是由地震活动引发的,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选择了当地22时至次日3时的观测数据,并且剔除了Dst≤-30nT,Kp≥3,AE≥200nT时的记录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太阳、地磁等因素引起的电离层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240.
2008年1月中旬~3月中旬,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发生特大雪灾冻害,尽管此次灾害是在全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背景下发生的,但在很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局地性特征突出。为今后更好地做好雪灾冻害预测预报及防御工作,作者对此次极端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成因及防灾减灾效果进行了认真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雪灾冻害的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危害和损失之重均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少有;2007年8月~2008年5月的拉尼娜事件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地面冷空气活动频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南支槽异常活跃是石渠发生特大雪灾冻害的重要原因,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是雪灾冻害的又一个客观因素;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气象服务和相关部门同步开展的防灾救灾工作对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