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与断层活动有关的断层气资料研究断层的活动性,首先是要确定测区的背景值和异常下限,进而研究断层的活动性和分段特征,查找隐伏断裂及其产状,比较不同强震区断层气的异常值及峰值,判断潜在震源区的未来危险地段。重复测定活动断层的活动段以了解断层的动态变化,为预测断层的活动趋势与孕震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安达曼海附近海域发生的9.0级地震和2005年3月28日苏门答腊岛明打威群岛北附近海域的8.7级地震,在构造环境、震级、震源深度、地震类型都相似的情况下,为何前者引发海啸,后者不引发的海啸?对此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9.0级地震发生时,在其震源体附近的两板块相交的海沟两侧陡坡蕴育着滑坡体或和崩塌体(或者两者都有),9.0级地震发生时,强烈的地震波,促使滑坡体的滑动或崩塌体的崩塌,推压和扰动海水,引发诲啸。而8.7级地震发生时、在其震源体附近的两板块相交的海沟两侧陡坡无滑坡体或和崩塌体,或先存滑坡体或崩塌体在9.0级地震发生时已滑坡或崩塌殆尽,当8.7地震发生时,无滑坡体滑动或崩塌体崩塌,不可能对海水有较大的扰动,故不可能引发海啸。  相似文献   
53.
南海地震与海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海啸的形成要具备3个条件:一是有深海盆地,可以容纳巨量海水;二是海底地形隆起与拗陷反差强烈;三是存在倾滑型活断层,可发生6级以上倾滑型的地震。查南海及其周边地形地貌,北西南三面都有宽阔的大陆架,中部又是平坦的深海平原,都不具备发生地震海啸的条件,惟独东侧马尼拉海沟才具备产生地震海啸的条件。南海地壳属于大洋型地壳与大陆型地壳之间的过度类型。其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不同地段具有明显差异。北部为拉张型,南部为挤压型,西部为剪切型,东部为俯冲型,中部是扩张型。按断裂展布方向可分为NE向、NW向、EW向、SN向4组;按断裂切割深度,可分为岩石圈断裂、地壳断裂、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这些断裂多数为活动断裂,而东缘俯冲型断裂又是发震断裂。从地震分布、震源机制解分析,南海北、西、南以及中部都不具备引发地震海啸的条件,只有台南—菲律宾地震带东西两侧的贝尼奥夫带发生的倾滑型或具倾滑分量的走滑型6级以上地震,才有可能引发海啸,并可能对南海及我国东南沿海诸省以及港澳地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4.
井间电磁波CT技术在溶洞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肇庆大桥位于西江流域,是连接肇庆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干线上的大桥。5个主桥墩位于溶洞和断层破碎带上,地质情况非常复杂。为了探明墩位下方的溶洞分布状况,每个墩布置了6-8个CT探测钻孔,每两个钻孔之间进行电磁波CT探测,结合地质墩位下方溶洞的分布状况。实际钻桩结果表明电磁波CT探测结果很有成铲。  相似文献   
55.
按粤赣公路设计方案,拟建的新丰江大桥将从河源断裂附近通过,桥址是选在断层上盘抑或是下盘,关系到大桥的稳定性。经考证,桥址应选在下盘硅化岩上,其理由为:(1)按规范要求,桥址在断裂附近通过时,应在同一侧,最好是下盘;(2)河源断裂虽然是一条活动断裂,但断裂面已经东移至红层与硅化岩交界处,硅化岩是中生代断裂活动标志,到新生代与砂岩花岗岩都已成为断裂下盘,已不是断裂活动标志;(3)硅化岩是坚硬而强度大的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