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645篇
  国内免费   1348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772篇
地质学   2016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113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545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中国中央造山带内两个超高压变质带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中央造山带内至少发育两个超高压变质带,一个是南阿尔金-柴北缘-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超高压峰期变质年龄为早古生代(500~400 Ma),代表扬子与中朝克拉通间的深俯冲和碰撞带;另一个是研究程度较高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峰期变质年龄主体是三叠纪(250~220 Ma),代表扬子克拉通内部的陆内大陆深俯冲和碰撞带。对东秦岭看丰沟及香坊沟的变质岩片详细岩石学和构造学研究以及先期造山带尺度的构造、岩石和年代学研究资料分析证明,南阿尔金-柴北缘-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向东不能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的任一部分相连,包括南大别和西北大别超高压及高压变质岩石。相反,大别-苏鲁超高压及高压变质带,向西经桐柏山,横过南襄盆地延伸到南秦岭的西峡及商南一带。仅在东秦岭-大别山范围内,两个超高压变质带分别位于南丹断裂系南北两侧,沿造山带近平行延展,之间被一系列以断裂或剪切带为边界的岩石构造岩片相隔,不能构成横贯中国中部统一的巨型超高压变质带。任何有关中国中央造山带构造格架及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均应考虑其内部发育两个时代和功能不同的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182.
西藏高原西、中、东的分段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进  马宗晋 《地质学报》2004,78(2):218-227
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已经普遍认为青藏高原是由几条近东西向的块体先后拼贴而成,大型的东西向构造是高原内部最明显的构造特征。然而根据最近所获得的有关西藏高原以及附近地区的重力场、地震层析成像、地震活动性、水平位移速度场以及地质等资料,发现整个西藏高原内部存在着明显的两条重要的南北向或近南北向构造和一些小型的南北向构造,它们将西藏高原划分为西、中、东三个有各自构造特点的部分;西侧的南北向构造沿84°~85°E延伸,东侧的近南北向构造位于92°~94°E之间。这两个构造带在上述的多种地球物理资料中均有良好的显示,是重要的重力异常变异带、重要的热结构边界带、重要的地震活动带,也是明显的地貌陡变带,等等。高原西部地形崎岖,剥蚀最深,布格重力异常最高,目前向北北西方向运动;中部地区地表平坦,发育众多的南北向地堑裂谷,东西向伸展活动最明显,海拔最高,集中分布了7座超过8000m的高峰,目前向北东东方向运动;而东部地区地形也比较崎岖,发育许多目前仍在强烈活动的走滑断层,在这些断层之间,地块相对转动,目前向北东甚至南东方向运动。造成西藏高原东西分段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笔者等倾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的印度板块在横向上也是西、中、东分段的,印度  相似文献   
183.
江西大吉山五里亭花岗岩一直被认为是与大吉山钨矿有关的早阶段花岗岩体 ,时代为燕山早期。但实际上大吉山地区各阶段花岗岩体之间的时空关系并不清楚 ,前人的某些年龄数据也存在相互矛盾之处。本文利用单颗粒锆石 U - Pb化学法 ,对五里亭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 ,获得 2 38.4± 1Ma的岩体侵位年龄 ,这个年龄属印支期。本文还结合某些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与相邻岩体的对比 ,认为五里亭花岗岩确应归属于印支期 ,因此 ,五里亭岩体与大吉山钨矿没有成因上的直接联系。五里亭花岗岩侵位年龄的厘定和该地区更多印支期花岗岩的不断发现 ,表明印支运动在华南的影响超出了人们以往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本文还对华南印支运动和印支期花岗岩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4.
硅岩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广泛发育。在 1∶ 2 5万萨嘎县幅、桑桑区幅区域地质调查中 ,在缝合带及其南侧宗卓组中识别出 3种硅岩沉积组合 :1嘎学群内与玄武岩伴生的硅岩 ;2构造混杂带内夹于页岩中的硅岩 ;3宗卓组内夹于页岩—岩屑石英杂砂岩的硅岩。在硅岩中分离出的放射虫组合时代为白垩纪。运用地球化学研究手段 ,对硅岩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 ,与玄武岩伴生的硅岩 Al/ (Al Fe Mn)为 0 .5 33~ 0 .5 4 6 <0 .6 19(除 9号样外 ) ,Ce/ Ce* 为 0 .6 7(平均 ) ,L an/ Ybn为 0 .83~ 1.37和 L an/ Cen为0 .82~ 2 .2 3;夹于页岩中的硅岩 Al/ (Al Fe Mn)为 0 .5 5 7~ 0 .6 19,Ce/ Ce*为 0 .995~ 1.35 0 ,L an/ Ybn为 0 .71~ 1.0 3和 L an/ Cen为 0 .6 8~ 0 .98;宗卓组内的硅岩 Al/ (Al Fe Mn)为 0 .6 15~ 0 .70 7>0 .6 19,Ce/ Ce* 为 0 .94~1.14 ,L an/ Ybn 为 1.4 4~ 1.6 6和 L an/ Cen 为 0 .85~ 1.0 7。研究证实 ,3种背景的硅岩均反映非热水或生物成因。嘎学群内与玄武岩伴生的硅岩具深水盆地沉积特征 ;宗卓组中的硅岩具典型大陆边缘沉积环境特征 ;构造混杂带内的硅岩形成于近大陆边缘环境中  相似文献   
185.
袁崇喜 《地质学报》2004,78(4):464-467
本文记述了一件产自辽宁锦州义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燕鸟 (Yanornis)化石的新标本。研究标本不但自身保存非常精美 ,而且其嘴里还完整地保存了它捕获的最后一件猎物——吉南鱼 (Jinanichthys longi-cephalus)。该标本的研究 ,不仅对燕鸟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捕食类型等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而且对于探讨辽西热河生物群中脊椎动物的“集群死亡”的原因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6.
黔西南下——中三叠统界线年龄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中三叠统界线年龄的精确测定是进行区域地层年表和国际地层委员会全球标准年表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中三叠统地层为奥仑尼克阶—安尼阶界线层型的理想候选剖面 ,其临界层位的玻屑凝灰岩为下—中三叠统界线的岩性标志。应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二次离子探针质谱对玻屑凝灰岩中的锆石进行 U- Pb年代学分析 ,结果为 2 39.0± 2 .9Ma(2σ)。这是首次直接从界线层位准确测定的下—中三叠统界线的锆石 U - Pb同位素年龄。中国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中三叠统界线剖面地层连续 ,牙形石分带清楚 ,临界层位发育区域上分布较为稳定的玻屑凝灰岩 ,是极好的区域等时标志层。这一剖面有望成为国际下—中三叠统界线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87.
IntroductionItisshowedbyresearchesonearthquakestresstriggeringrecentlythatsmall'static'stresschangesduetopermanentfaultdisplacementcanalterthelikelihoodof,ortrigger,earthquakesonnearbyfaults(Harris,1998).Manystudiesoftriggeringinthenear-field,particularlyofaftershocks,showthesestaticchangesaretriggeringagent(Kilb,etal,2000).ReasenbergandSimpson(1992)studiedthere-sponseofregionalseismicitytothestaticstresschangeproducedbyLomaPrietaearthquake,andtheresultsshowedthataftershockratesincreasedinre…  相似文献   
188.
IntroductionItisdefinitelystipulatedinthe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onProtectingagainstandMitigatingEarthquakeDisastersthattheseismicsafetyevaluationmustbemadeformajorprojects(includinglifelineprojects)and,accordingtotheresultsobtained,theseismicresistancerequirementsshouldbedetermined.Thenecessityofseismicsafetyevaluationhasbeenrecog-nizedgradually,butthetopicontheeffectofsafetyevaluationhasnotbeenreferredmuch.Gener-allyspeaking,althoughmostpeopleapprovethesocialeffectofsafetyevaluatio…  相似文献   
189.
Introduction Sichuan-Yunnan region is a major area with frequent strong earthquakes in Chinese mainland, especially the middle-southern segment of South-North Seismic Zone, where many strong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history. In the past 30 years, Sichuan-Yunnan region has two seismically active periods: one is from Tonghai earthquake in 1970 to Longling-Songpan earthquake in 1976, the other is from Lancang earthquake in 1988 to now. During this two periods, the M=7.7 Tonghai, M=7.1 Dagua…  相似文献   
190.
Introduction The Earth′s crust deforms in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Borehole strain observation isone important means for studies on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the stress field. QIU and ZHANG(2002) have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orehole strain observation in China. OutsideChina, early in September of 1968, Sacks of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and Evertson ofUniversity of Texas firstly invented a borehole dilatometer in the world (Sacks, Evertson, 1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