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4篇
  免费   2047篇
  国内免费   3005篇
测绘学   976篇
大气科学   1483篇
地球物理   1935篇
地质学   5443篇
海洋学   1654篇
天文学   209篇
综合类   806篇
自然地理   128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616篇
  2020年   435篇
  2019年   576篇
  2018年   512篇
  2017年   477篇
  2016年   526篇
  2015年   561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680篇
  2012年   706篇
  2011年   682篇
  2010年   708篇
  2009年   644篇
  2008年   652篇
  2007年   589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425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355篇
  2001年   352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51.
太原城市下垫面扩张对边界层特征影响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夜间灯光数据获取最新的城市地表分布,并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对2013年8月14~16日太原区域的一次高温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城市下垫面扩张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模式中地表参数修正后,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太原主城区和高速公路沿线小规模建筑群的扩张,有效改善了模式的预报性能,显著提高对近地面气温、地表温度的预报能力。城市下垫面的扩张,使城区夜间升温明显,热岛强度增强。与1992年的城市化状况相比,晴空天气条件下,2012年太原城区夜间气温上升5℃,热岛强度升高2~3℃。城市下垫面扩张,改变了地表能量分配关系,使得地表感热传输明显加强,潜热通量明显减弱,城市冠层作用下的储热能力增强。边界层内部湍流交换、水汽输送等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城市地表水汽输送减弱,边界层水汽含量减少,2~4 km高度的水汽含量增加,湍流动能的影响高度增高,湍流混合加剧;14:00,城区边界层高度抬高了800 m,城市上空混合层加深,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952.
CLM4.0模式对中国区域土壤湿度的数值模拟及评估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利用普林斯顿大学全球大气强迫场资料,驱动公用陆面过程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0,CLM4.0)模拟了中国区域1961~2010年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将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Reanalysis,NCEP)和高级微波扫描辐射计(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OS,AMSR-E)反演的土壤湿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LM4.0模拟结果可以反映出中国区域观测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但东北、江淮和河套三个地区模拟值相对于观测值在各层次均系统性偏大。模拟与NCEP再分析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与AMSR-E的反演值在35°N以北的分布也基本一致;从1961~2010年土壤湿度模拟结果分析得出,各层土壤湿度空间分布从西北向东南增加。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和内蒙古西部地区。东北平原、江淮地区和长江流域为高值区。土壤湿度数值总体上从浅层向深层增加。不同深度土壤湿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除新疆西部和东北部分地区外,土壤湿度在35°N以北以减少趋势为主,30°N以南的长江流域、华南及西南地区以增加为主。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CLM4.0模拟的夏季土壤湿度在不同程度上响应了降水的变化。中国典型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土壤湿度减小,湿润区增加。其中湿润区土壤湿度对降水的响应最为显著,其次是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相似文献   
95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持续的干旱事件将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尽管存在多源卫星遥感资料及多种干旱指数,然而区域和全球尺度干旱事件的监测仍具有挑战。采用TRMM(Tropical RainfallMeasuring Mission)数据量化降水异常、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陆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数据表征植被生长异常,构建了一种兼顾降水异常和植被生长状况异常的多传感器陆表干旱严重程度指数(Multi-sensorsDrought Severity Index,MDSI)。结果表明:MDSI 能够准确检测准全球范围(50°S~50°N,0°~180°~0°)的气象干旱事件,如亚马逊流域2005 和2010 年干旱、中国川渝地区2006 年干旱、中国云南2010 年干旱、非洲东部2011 年干旱、2012 年美国中部干旱等;MDSI 与PDSI(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呈现出大致相同的干湿空间格局,并且MDSI 有助于湿润地区干旱程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954.
在时域内分析深水钢悬链立管在平台运动和波流载荷共同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响应;采用雨流计数法处理立管节点应力的时间历程,选用DoE.E型S-N曲线分析立管在单一海况和平台运动联合作用下的疲劳损伤;将各方向含概率分布的疲劳损伤进行叠加,得到立管整体的全方向疲劳损伤及疲劳寿命。平台的运动为六自由度的运动预报数据,波流载荷由某海域实际的波浪统计数据采用Morison公式计算所得。计算结果表明钢悬链立管疲劳寿命的极值点分别位于悬挂点附近和触地点附近,对立管疲劳寿命极值点各方向疲劳损伤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所提方法为钢悬链立管疲劳分析提供了新思路,给出的结论对钢悬链立管设计分析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5.
南黄海盆地是在前震旦系克拉通基础上发育的中、古生界海相与中、新生界陆相多旋回叠合盆地。通过地震资料解释,结合邻区钻井与区域地质资料,对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中、古生代地层及其形成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沉积了较全的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发育第四系—新近系、中—下三叠统青龙组、上二叠统、下二叠统—上泥盆统、中—下志留统,奥陶系—震旦系和前震旦系变质岩系等7套地震地质层序;主要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震旦纪—早古生代克拉通发育、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稳定台地—陆内裂陷、晚三叠世—古近纪形成与抬升剥蚀及新近纪-第四纪坳陷沉降5个阶段。  相似文献   
956.
深海极端环境模拟装置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深海极端环境科学研究的需求,设计了深海极端环境模拟装置。对系统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介绍了培养釜、温度控制子系统和压力控制子系统。重点针对当前模拟装置压力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并提出一种迭代自学习PID压力控制算法,实现系统压力自动检测和连续控制,同时带有观察窗的培养釜结构可以实现微生物状况实时观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深海极端环境参量高精度模拟,可以为深海极端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957.
波束角偏差是影响多波束系统测量精度的因素之一,严重时导致测量的海底地形成凸凹形状的伪地形。论述了波束角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多波束系统测量精度的影响,介绍了借用EM系列多波束系统配置的横向参数校准软件对波束角偏差进行校正的方法,经实际应用,该方法很好地校正了波束角偏差,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度。  相似文献   
958.
讨论了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和野生褐牙鲆的外观差异,对比分析了不同生长环境下褐牙鲆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学价值。结果显示:网箱养殖的褐牙鲆体形、体色更接近野生褐牙鲆,即有眼侧呈深褐色,无眼侧呈白色;工厂化养殖褐牙鲆有眼侧体色较暗,无眼侧有黑斑。网箱养殖褐牙鲆脂肪含量(2.5%)远低于工厂化养殖的褐牙鲆(4.2%),而接近于野生的褐牙鲆(1.4%);网箱养殖褐牙鲆水分含量比工厂化养殖的高,也更接近野生的褐牙鲆。3种生长环境的褐牙鲆,氨基酸组成是一致的,而且各项比值也都符合FAO/WHO的标准。对比分析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EPA+DPA、SFA、MUFA、PUFA等指标,网箱养殖褐牙鲆均要高于工厂化养殖褐牙鲆,接近而又优于野生的褐牙鲆。在矿物质含量方面,3种生长环境下的褐牙鲆差异不明显。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在褐牙鲆的3种生长环境中,网箱养殖的褐牙鲆要优于工厂化养殖的褐牙鲆,而更接近于野生的褐牙鲆。  相似文献   
959.
对基于能量平衡方程的多向随机波浪传播数学模型进行改进,通过模拟不同防波堤绕射引起的港池泊稳,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利用非线性弥散关系提高模型计算浅水变形的精度;采用二次逆风差分格式离散控制方程,避免了加入绕射项引起的数值耗散;并将文氏谱加入模型中,使其更加适合中国海域的工程应用。应用改进后模型绘制的双突堤和岛式防波堤绕射系数图与我国《海港水文规范》图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十分接近,可以较好地描述港池的泊稳状况,为综合计算波浪在近岸的浅水变形、折射、绕射、反射和能量耗散等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0.
A 60-day feedin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etary omega-3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 LC-PUFA) on growth,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and immune function of marine fish Sebastiscus marmoratus. Five diets containing 3.6, 10.2, 18.2, 26.5, or 37.0 g/kg n-3 LC-PUFA were prepared. The results reveal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f dietary n-3 LC-PUFA on the final weight, weight gain, specific growth rate, feed conversion ratio, and condition factor. As dietary n-3 LCPUFA increased, weight gain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increased an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s fed 18.2, 26.5 and 37.0 g/kg than in groups fed 3.6 and 10.2 g/kg(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fed 18.2, 26.5, or 37.0 g/kg( P 0.05). With increasing dietary n-3 LC-PUFA, eicosapentaenoic acid and docosahexenoic acid content in muscle and live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mmunoglobulin class M content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9.1 to 14.8 μg/L, and lysozyme activity content increased from 1355 to 2268 U/mL. Broken line model analysis according to weight gain indicated that a dietary n-3 LC-PUFA level of 18.2 g/kg is essential for normal growth at a fat level of 125 g/kg. Therefore, appropriate dietary n-3 LC-PUFA not only promote growth and improve the n-3 LC-PUFA content, but also enhance immune function in S. marmora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