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86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36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讨论了不同类型金红石样品磁化率的测定结果。金红石的磁化率与其铁的含量明显相关。其磁性来源主要有三:类质同象形式的铁离子的顺磁性(这是主要的)、出港相含钛赤铁矿的反铁磁性和出溶相钛铁矿的顺磁性。  相似文献   
102.
赤路矿(chiluite),是一种含铋、碲、钼、氧的新矿物,化学分子式是Bi_6Te_2Mo_2O_(21)。 赤路矿产在辉铋矿石英脉中,与硫碲铋矿、辉钼矿、钼铋矿共生,常呈羽毛状或不规则粒状,有时可见六边形晶体,粒度一般<30μm,反光显微镜下呈灰色,弱非均质,反射率560nm,R′g 18.10%,R′p 17.15%,透射光下褐色,一轴晶负光性,折光率ω=2.4,ε=2.3,硬度3.2,比重3.65。X射线粉晶分析,赤路矿属六方晶系,主要线条:d_(meas)A(I)(hkl)是3.300(10)(004),3.050(9)(104),2.510(5)(105),2.060(5)(312),1.655(5)(008)。电子探针分析结果,Bi61.66,Te11.19,Mo10.29,O16.06。 在400-900℃条件下合成了赤路矿的同质多象晶体,并进行了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及电子能谱测定元素价态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3.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是中国西部地区研究程度较高的蛇绿岩之一。对这条蛇绿岩带的时代、构造背景至今存在很大分歧。笔者等在库地超镁铁岩体中 ,获得侵入于橄榄岩中的伟晶辉长岩锆石 SHRIMP年龄为5 2 5± 2 .9Ma,在库地一些克沟获得块状玄武岩锆石 SHRIMP年龄为 4 2 8± 19Ma,这表明库地超镁铁岩和库地一些克沟玄武岩不属于同一时代 ,因此它们可能形成的构造背景也存在差异 ,库地蛇绿岩应解体。本文提供的年代资料为研究这一地区的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4.
The Late Permian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ELIP) is commonly regarded as being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Yangtze craton, SW China, with an asymmetrical shape and a small area. This area, however, is just a maximum estimation because some parts of the ELIP were not recognized or dismembered and destroyed during the Triassic to Cenozoic tectonism. In this paper, the chemostratigraphical data of the Zongza block, the Garze-Litang belt and the Songpan-Garze block suggest that the Late Permian basalts in these areas have remarkable similarities to the ELIP basalts in petrography and geochemistry. Flood basalts in the Sanjiangkou area are composed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low-Ti (LT) tholeiite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high-Ti (HT) tholeiite, which is the same as the flood basalts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craton. Flood basalts in the Zongza and Songpan-Garze areas, which are far from the Yangtze craton, consist of HT tholeiite only. This is the same as the flood basalts within the Y  相似文献   
105.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资源基地之一。该成矿带广泛发育与Cu-Au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早白垩世火成岩。大多数与成矿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具有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即富集Sr而贫HREE(如:Y和Yb);但它们具有负的εNd(t)值和相对富集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0.704.),因此,被称为埃达克质岩。根据岩石化学数据,研究区埃达克质侵入岩多数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部分属于钙碱性系列;而火山岩和A型花岗岩类由于其高钾和富铁特征而属于钾质碱性系列。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显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中酸性埃达克质侵入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过程,至少包括在深位岩浆房(>35~40 km深度)的分离结晶和在高位岩浆房内的分离结晶或AFC过程两个阶段。同时不排除有下地壳直接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熔体参与的可能性。富钾的火山岩则是原生岩浆在深位岩浆房(>40-50 km深度)经镁铁矿物的分离结晶过程演化而来。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邻区的区域地质构造、早白垩世岩浆岩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活动的时空演变特征的综合分析,推测该成矿带在早白垩世早期处于大陆边缘岩浆弧内陆一侧,岩浆活动与古太平洋板块的斜向俯冲作用有关;晚期由于俯冲板片迁移(变陡),岩浆岩具有弧后环境特征。俯冲板片上部所释放的超临界流体提高了地幔  相似文献   
106.
鄂东南地区铜山口花岗闪长斑岩体是与斑岩铜钼矿床共生的岩体,但殷祖花岗闪长岩体是与金属成矿无关的岩体。铜山口和殷祖侵入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类似,如高Al2O3、Sr含量与La/Yb、Sr/Y比值,富Na2O(Na2O/K2O>1.0),亏损Y与Yb,极弱负Eu异常-正Eu异常以及正Sr异常等。但是铜山口和殷祖侵入岩也存在 明显的差别:前者比后者更偏酸性,但具有较高的K2O,MgO,Cr,Ni和Sr含量,较低的Y和Yb含量,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更明显,并主要显示出正铕异常,区别于后者的极弱负Eu异常-不明显Eu异常。这表明铜山口埃达克质侵入岩的岩浆来源可能比殷祖埃达克质侵入岩的岩浆来源更深:前者可能由拆沉的下地壳熔融形成,残留物主要含石榴子石;而后者可能由增厚的下地壳熔融形成,残留物可能为石榴子石±斜长石±角闪石。另外,热的地幔上涌,底辟(diapir)进入下地壳,导致含角闪石的榴辉岩发生熔融也可形成铜山口埃达克质岩浆。铜山口埃达克质岩浆在穿过地幔的过程中,将会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交换反应:一方面由于受橄榄岩的混染而使得岩浆的MgO,Cr和Ni增高;另一方面岩浆中的Fe2O3不断加入到地幔中,导致地幔的氧逸度(fo2)增高,地幔中金属硫化物被氧化并进入岩浆中,富含Cu-Mo等成矿物质的岩浆上升很容易形成斑岩铜钼矿  相似文献   
107.
丹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较准确的成岩成矿年代数据报道.本文采用Rb-8r等时线法和单颗粒锆石U-Pb法分别测出了丹东三股流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31±5 Ma和129±3 Ma,因此三股流花岗岩综合同位素年龄定为130 Ma.五龙金矿主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120±3 Ma.这一组年龄数据理顺了该地区构造-岩浆-成矿的时序关系,对中国东部金矿成矿对比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年龄数据.8r、Nd同位素的示踪结果表明三股流花岗岩的成岩物质与下地壳物质有关.三股流花岗岩和矿体(含金石英脉)相似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说明成矿和成岩物质可能来自深部同一岩浆源区.  相似文献   
108.
太湖沉积物微量元素特征和变化: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太湖沉积物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了沉积物的元素含量特征及变化趋势,指出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点。沉积物和岩石微量元素的上地壳标准化值显示,它们的曲线存在明显的区别,反映了物质在风化和沉积过程中不同的性质差异。重金属在太湖北部地区较高,在南部地区较低,特别是As、Hg、Cu、Zn、Ni。对照背景值,探讨了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并运用地累积指数评估了沉积物的污染程度。根据1987年和2000年的数据,计算了重金属的累积速率。最后,讨论了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对微量元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对华北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富有机质层段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其基本特征是富有机质沉积层段的SiO2含量明显高于泥质岩中的含量,SiO2含量与TOC成正相关系,与TiO2含量成反比,Si/(Si Al Fe)比值与TOC成正相关关系;与海底热水流体活动有关的P、Cu、Zn、Co、Ni、V等元素含量明显富集,Ba/Sr比值远远大于1,且与TOC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在下马岭组剖面上,从Qb1x^3向上纹层~薄层状硅质岩夹层蹭多,有机质含量也开始急剧增高。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在下马岭组富有机质沉积层段形成时,盆地拉张沉降作用强烈,海底热水活动与之紧密相伴,而且海底热水流体活动是导致该富有机质沉积层段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0.
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粗碎屑岩沉积学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盆地的填图和沉积学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东缘区域性走滑-挤压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古近纪盆地内广泛发育厚层—巨厚层状的紫红色粗碎屑岩系。其沉积特征指示为一种近源快速堆积的泥石流和辫状河道沉积体,形成于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的典型陆内冲积扇环境。盆地充填序列、粗碎屑岩层序、动植物化石和盆地内岩浆岩~(40)Ar-~(39)Ar年代学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纪盆地内粗碎屑岩大约形成于38~29 Ma。该时期与青藏高原东缘北段(横断山地区)古近纪盆地的形成和南段(兰坪—思茅地区)大盆地的裂解时间基本一致,这很可能预示着青藏高原在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期间曾发生过整体的快速构造隆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