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30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由亚洲地震委员会和日本地震学会联合主办,日本多个学术机构参与协办的第七届亚洲地震委员会学术大会暨日本地震学会秋季会议于2008年11月24--28日在日本筑波(Tsukuba)举行.  相似文献   
102.
地震波传播的褶积微分算子法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信富  李小凡 《地球科学》2008,33(6):861-866
为了解决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中的速度与精度的匹配及局部信息与全局信息的耦合等问题, 该文借助新推出的基于Forsyte广义正交多项式的褶积微分算子, 将计算数学中的Forsyte多项式褶积微分算子应用到地震波传播的数值模拟中.复杂非均匀介质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该方法同时具有广义正交多项式褶积微分算子的高精度和有限差分短算子算法的高速度.通过对算子长度的调节及算子系数的优化, 可同时兼顾波场解的全局信息与局部信息.   相似文献   
103.
The S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in Changbaishan volcanic region was obtained from teleseismic receiver func-tion model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distinct low velocity layers in crust in volcano area. Beneath WQD station near to the Tianchi caldera the low velocity layer at 8 km depth is 20 km thick with the lowest S-wave velocity about 2.2 km/s. At EDO station located 50 km north of Tianchi caldera,no obvious crustal low velocity layer is detected. In the volcanic re-gion,the thickness of crustal ...  相似文献   
104.
结合焦郑高速公路钻孔灌注桩的超声波检测,对超声波检测的原理、方法以及桩身缺陷的判定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通过实例证明超声波检测法能准确判断出桩身缺陷的位置和范围,并能对缺陷严重程度做出评价,是检测灌注桩桩身质量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5.
江国明  赵大鹏  张贵宾 《地球科学》2009,34(6):1001-1011
双差分地震定位法采用了一维射线追踪法和直角坐标系, 不适合于复杂速度模型中的地震定位.本研究采用三维射线追踪技术和球坐标系改进了双差分定位法, 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为了检验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以日本海地区下方的深发地震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比4种复杂速度模型中双差分定位结果, 分析速度结构对双差分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改进后的双差分定位法受速度结构变化的影响较小, 而且当震源区的速度模型越接近真实速度结构时, 定位结果的精度越高, 这为利用深发地震研究地球深部构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植物中单体烷烃碳同位素组成与其生长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梅  陈践发 《地质学报》2000,74(3):273-278
用色谱一同位素质谱议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两种高等模特一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ies)和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um)的烷烃进行分析,讨论环境因素对植物单体烷烃碳同位素组成(δ^13Cia)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植物奇碳数正构烷烃的δ^13Cia值都比较小,且有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而偶碳数正构烷烃的δ^13Cia值可能  相似文献   
107.
华北联网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实现遥测台网模拟系统向数字化系统的平稳过渡 ,提高速报速度 ,华北联网使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DAPS)纳入了同一技术系统轨道。在系统建设、运行与维护上 ,以及数据产出、数据服务等方面已初具规模 ,并在华北联网各台网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典型构造微破裂集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理岩破裂实验,考察了典型构造中微裂纹的演化、集结的过程和特征.根据损伤理论,分析了构造对微破裂演化的控制作用.根据微破裂集结临界条件的相似原理,认为这些特征可以类推到公里尺度,它们有助于解释地震中短期阶段的前震或广义前震分布,作为地震前兆的一次效应.其它物理效应为二次或三次效应.微破裂集结时局部密度突然加大,有助于解释部分前兆记录突跳现象.非集结部分出现部分微裂纹愈合,密度反向变化,有助于解释一些前兆记录在短临阶段记录中出现反向的现象.考察了不同构造的不同部位微破裂萌生和演化的范围差异,这些差异有助于解释不同地质构造孕震区域的孕震过程,从而可解释板缘和板内地震前兆记录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被不同观点学者分别引用,以论证地震是否有前兆记录的问题.然而,在考察不同地区的前兆记录时,必须注意不同地区的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09.
In this paper, 3-D velocity images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Nanbei tectonic zone of China are constructed using P-wave travel time residuals of earthquakes, with the data supplied by China's seismic networks and the International Seismic Centre.During the model parameterization in the tomographic inversion the interpolation function of grid node velocities is used as the space function of velocity, and the velocity function is allowed to be discontinuous. The difficulties caused by large memory demand and high computing cost in solving the system of equations are avoided by utilizing the least squares QR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Thus, the stability of the algorithm is ensured. Though resolution images are not derived in the invers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resolution theory of Backus and Gilbert, a covariance resolution method is put forward by the authors. The resolution analyses have prov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image results. 3-D ray tracing is conducted to obtain the ray paths in a s  相似文献   
110.
克拉2大气田的发现,展示了库车坳陷白垩系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通过对库车坳陷东部野外露头、钻井资料以及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对坳陷东部白垩系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白垩系发育湖泊体系、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和三角洲体系等四种沉积体系类型;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经历了早、中、晚期的演化,早期发育了以扇三角洲体系为主的沉积环境,中期形成了大范围的浅湖环境,晚期以三角洲平原相环境为特色;平面上,白垩系岩相古地理南北分带明显,具有南北双向提供物源的特征,粗碎屑分布在坳陷较陡的北侧。库车坳陷东部储层主要由三种三角洲体系砂体和滨岸沙坝砂体构成,砂体厚度大,分布广,储集条件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