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209篇
地质学   341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最近完成的岩石力学三轴实验表明,岩石的破坏既能由最大主应力的增加引起,又能由中等主应力的变化(增加或减小)或最小主应力的减小引起,因此联系到地震的发生也是如此。地震前必须有一个应力和能量的增加过程,但地震不一定发生在应力和能量的增加过程中,地震也可以发生在应力和能量的减小过程中。文章还讨论了能够引起地壳中应力减小的作用,並从地震活动性方面探索应力减小引起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2.
岩石摩擦滑动的声发射b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双剪法进行岩石摩擦实验并测定了声发射b值。实验表明,粘滑发生前b值稳定并稍有增加,多次粘滑过程中b值基本不变,随着正应力的增加b值增加。  相似文献   
63.
发震断层在其传播过程中与静止断层的交遇是地震时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本文把交遇问题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建立各自相应的力学模型;通过物理力学分析和数学模拟,并结合地震实例讨论了各类交遇可能产生的后果: 1.发震断层终止于交遇处。2.发震断层被静止断层所截,而后,交遇区域发生强余震。3.发震断层穿越静止断层向前传播,而后,可能发生共轭地震。这些讨论可能对预测未来大震的震级及强余震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
Based on the study of activity of earthquakes with M**********>7.0 in mainland China,we have found a dynamic pattern,i.e.,the cyclic characteristics in time and migration from one seismic zone to another in space.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is pattern,we use a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to simulate the seismic activity in fault zones under a unified tectonic stress field.The basic elements in our model consist of a Maxwell body and a rigid sliding block.Basic elements in a column represent a fault,and coupling elements connecting different columns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among faults and fault segments.The results provide insights to the cyclic activity of strong earthquakes and to the feature of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strong earthquakes in groups in the climax of seism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65.
In this paper,the theory for applying remote sensing to earthquake prediction has been elucidated and an experiment has been made.Through the experiment,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emperature of infrared radiant of rocks vary as a function of rock stress,the order of magnitude of radiance variation is 10-5(W/cm2 sr um),the amount of variation of the radiant temperature is 0.2℃~0.8℃ and some significant precursor information has been discovered.The experiment has verified preliminarily that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of remote sensing can be applied to earthquake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66.
耿乃光 《地震工程学报》1982,4(1):115-124,125
本文介绍了对岩石在不同应力途径下的体积变化进行的实验研究。主要的应力途径有三种,并且都是首先把岩石加载到破裂前一定的应力状态,再分别三种类型加载。实验用电阻应变片测量纵向和横向应变以计算体应变。实验表明:同一种岩石在不同应力途径下膨胀效应有显著的不同。文中用辉长岩的实验数据对过密量和超膨胀量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过密与膨胀是应力途径变化时岩石体积变化的滞后效应。研究了B型实验过密状态出现的条件。从强度80%左右开始减小最小主应力的B型实验明显表现经历过密状态。从低应力状态(强度50%左右)和高应力状态(强度92%以上)开始减小最小应力的B型实验,岩石均未经历过密状态。最后联系地震预报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67.
To tackle the difficulties of a 3-D full volume prestack migration based on the double-square-root (DSR) one-way wave equatio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common-azimuth migration approach is first discussed using dual-domain wave propagators 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 of crossline common-offset migration. Through coordinate transforming, a common-azimuth prestack tau migration technology that recursively continues the source and receiver wavefields and picks up the migrated results in the two-way vertical traveltime (tau) direction is developed. The migrations of synthetic data sets of SEG/EAGE salt model prove that our common-azimuth migration approaches are effective in both depth and tau domains. Two real data examples show the advantages of wave-theory based prestack migration methods in accuracy and imaging resolution over the conventional Kirchhoff integral methods. Translated from Oi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2006, 41(6): 629–634 [译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相似文献   
68.
黄河上游云凝结核观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2001、2001年8月在黄河上游的玛曲-河南县利用美国Mee公司的130型云凝结核计数器观测的资料,讨论了凝结核的谱型,浓度随饱和度、天气状况及一些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通过与其它地方观测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在地表植被较好的黄河上游牧区,人类活动、污染较少,其自然凝结核少,浓度与青岛的测值相近,与海洋过饱和核谱型接近。  相似文献   
69.
辽西地区构造系统的形成与东北亚区域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庚  郭华 《铀矿地质》2002,18(4):193-201
燕山造山带东部辽西地区的构造填图,地质研究,以及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的同位素资料 ,提供了东北亚和燕山板内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华北板块北部燕山-辽西地区自中元古宙至中生代,与整个华北克拉通一起,接受相同的地台盖层沉积,其沉积历史完全相同。在中晚三叠世之后,该区沉积了中生代火山碎屑岩和陆相沉积岩,并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这才有别于华北克拉通的其它稳定区。同位素资料表明,兴隆沟期火山岩,蓝旗期火山岩和义县期火山岩形成时间分别为200-170Ma,170-155Ma,140-100Ma。按构造成因和系统的指导思想,将该区构造构造归并成3种构造系统,即逆冲推覆构造系,正滑断裂系和走滑断裂系。这3种断裂系统的发育顺序是: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相当于义县组,九佛堂组之间的界面);正滑断裂构造系是九佛堂组和阜新组的同沉积构造;走滑断裂构造系形成最晚,为晚白垩世形成的构造。其中早期逆冲推覆构造起了主导作用,奠定了本区构造格局的基本格架,晚期构造的叠加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已有的构造格局。三叠纪到早白垩世期间,在欧亚板块向南挤压和古太平洋板块向北向西方向的挤压作用下,于早白垩世中期形成本区的逆冲推覆构造;早白垩世晚期受古来洲大陆区域扩张的影响,形成了辽西地区的正滑断裂系,晚白垩世北北东向的走滑断裂系形成则与郯庐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0.
青岛气旋类暴雨预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敏  韩春深  林滋新 《气象》2001,27(12):26-28
使用天气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地面影响系统为依据、700hPa西南急流为条件对1983-1999年6-8月青岛地区40次暴雨进行了分型,划分为气旋、台风和冷锋三类。以气旋类暴雨为例,根据预报经验,选取相应的预报因子,建立0、1权重回归方程,用以预报青岛地区6-8月未来24小时的暴雨。气旋类方程准确率为78.0%。用此方法对2000年6-8月进行试报,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