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88篇
  免费   3218篇
  国内免费   4272篇
测绘学   1841篇
大气科学   2312篇
地球物理   3150篇
地质学   8654篇
海洋学   1946篇
天文学   362篇
综合类   1554篇
自然地理   1959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19篇
  2022年   861篇
  2021年   976篇
  2020年   812篇
  2019年   872篇
  2018年   1060篇
  2017年   869篇
  2016年   959篇
  2015年   1049篇
  2014年   1086篇
  2013年   1165篇
  2012年   1259篇
  2011年   1261篇
  2010年   1224篇
  2009年   1068篇
  2008年   960篇
  2007年   858篇
  2006年   735篇
  2005年   609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384篇
  2002年   380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323篇
  1998年   215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3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利用“闭环检测”思想检测和修正系统测量累积误差,是工程科学中的常用和有效手段。本文指出了北斗三号系统全球星间链路中所存在的有利闭环条件,并提出一种利用其进行闭合残差检测与分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闭合残差整网平差模型,实现了对北斗三号卫星星间相对钟差的误差修正。基于在轨实测数据的计算表明,北斗三号系统全球星间链路中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常数性或周期性非零闭合残差。通过对星间链路闭环残差的平差修正,基本消除了卫星星间钟差不闭合的现象,减少星间钟差随机噪声30%~50%,有效提高了星间相对钟差测定的精度,有利于提升北斗系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92.
程卫  巴晶  马汝鹏  张琳 《地球物理学报》1954,63(12):4517-4527
地质成因和构造/热应力导致地壳岩石中的孔隙结构(裂隙和粒间孔)的变化.影响岩石黏弹性的因素包括压力、孔隙度、孔隙中包含的流体和孔隙几何形状等.相对于岩石中的硬孔隙,岩石黏弹性(衰减和频散)受软孔隙(裂隙)的影响更大.本文选取三块白云岩样本,进行了不同围压和流体条件下的超声波实验测量.利用CPEM(Cracks and Pores Effective Medium,裂隙和孔隙有效介质)模型获得了岩石高、低频极限的弹性模量,并通过Zener体(标准线性体)模型将CPEM模型拓展到全频带而得到CPEM-Zener模型,用该模型拟合岩石松弛和非松弛状态下的实验数据,本文得到平均裂隙纵横比和裂隙孔隙度以及纵波速度和品质因子随频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饱水岩石的平均裂隙纵横比和裂隙孔隙度均高于饱油岩石,随着压差(围压和孔隙压力的差值)的增加,饱油岩石中的裂隙首先闭合.并且压差在70 MPa以内时,随着压差增大,岩石的平均裂隙纵横比和裂隙孔隙度在饱水和饱油时的差值增大,此时流体类型对于岩石裂隙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此外,对饱水岩石,平均裂隙纵横比随压差增加而增大,这可能是由于岩石中纵横比较小的裂隙会随压差增大而逐渐趋于闭合.在饱水和饱油岩石中,裂隙孔隙度和裂隙密度都随着压差增加而减小.通过对裂隙密度和压差的关系进行指数拟合,本文获得压差趋于0时的裂隙密度,且裂隙密度随孔隙度增大而增大,增大速率随压差增加而降低.针对饱水和饱油的白云岩样本,CPEM-Zener模型预测的纵波频散随压差增大而减小,此变化趋势和实验测得的逆品质因子随压差的变化关系基本一致,由此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本研究对岩石的孔隙结构和黏弹性分析以及声波测井、地震勘探的现场应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双线偏振雷达的降水估测Ⅰ. 排序配对逼近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提出使用新的途径──排序配对逼近法得出的双线偏振雷达降水估测ZR关系参数因子比线性拟合法具有更好的代表性,且能体现提高区域降水估测精度,也能根据实际情形采用其它的误差类型作为获取及衡量参数的标准。对指数函数形式的ZR关系来说,其参数因子A0,AH及ADR分别为0.01684,0.096和-0.4165。该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多个变元及参数因子的复杂函数中。  相似文献   
994.
晚三叠世卡尼期湿润幕(Carnian Pluvial Episode, CPE)是近年来最受瞩目的地质事件之一。此次事件以卡尼中期全球不同纬度环境湿度显著上升为主要标志。CPE的发生不仅对全球各地沉积格局产生重大改变,也对三叠纪生物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海洋生物群在跨越CPE期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灭绝与演替,大部分海洋无脊椎动物和部分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在CPE之后出现明显的降低,著名的关岭生物群也受到了CPE的明显影响,并开始显现出危机。CPE之后,恐龙类群开始逐步占据陆地生态的主导地位,早中生代和现代生物的先祖开始在这一时期纷纷出现。CPE的发生揭开了现生生物演化史新的一页,并最终开创了早中生代和现生生物黎明。有关CPE的触发机制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① 晚三叠世巨型季风环流在卡尼期达到鼎盛并区域上影响了大气降水量;② 板块活动造成大规模火山喷发引发全球气候扰动。由于上述2种解释还未能与我国其他地质记录较好匹配,因而CPE在特提斯东缘的发生次序和发展过程并不清晰。这其中,对CPE触发机制的探讨,需要将全球板块变化与古气候模拟纳入其研究范畴。不同于晚二叠世生物大灭绝后生物类群缓慢重启和生态逐步复苏,CPE期间的生物演化与革新在短时间内促成了现代生物类群的形成。在我国,上三叠统卡尼阶分布广泛、发育齐全,且保存有各门类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是开展卡尼期气候- 环境变化与生态效应研究的重要场所。然而目前国内有关CPE研究还十分有限,一些基础的地质工作仍然有待开展。位于特提斯东缘的我国地质记录有助于深刻理解CPE过程和环境- 生物协同演化关系,尤其在现代生物多样性起源和当代生态系统结构成型的研究过程中需要提供更多中国的对比方案。  相似文献   
995.
石盐晶体生长过程中捕获流体包裹体,利用冷冻测温法得到的均一温度信息与古水温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部分地区,利用包裹体最大均一温度评价古气候时,温度数据与孢粉学反映的气候特征存在冲突,不同晶形的石盐沉积特征,及其晶体条纹内包裹体温度代表的地质含义需进一步探讨。笔者在分析经典测温数据的基础上,观察常温蒸发实验中漏斗晶和人字晶的形成及生长过程,分析了不同温度段均一温度与气温、水温之间的关系。结合现代气象记录数据,分析了最大均一温度评价气候时存在的局限性。研究认为:漏斗晶晶核形成与卤水表面,包裹体温度受温度和气压共同影响,漏斗晶在卤水底部绕核生长,漏斗晶外围包裹体温度对应水底温度,沉入水下后漏斗晶生长缓慢,包裹体最大温度可能代表年度最高温度,以此为指标评价气候得出的结论过于炎热;人字晶是多个漏斗晶之间的桥接部分,大部分形成于卤水蒸发将近结束之时,人字形条纹内包裹体温度受气温和地表温度共同影响,地表温度远大于气温是造成包裹体最高温度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6.
高围压下冻土强度弱化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马巍  吴紫汪 《冰川冻土》1999,21(1):27-32
围压作用下,影响冻结砂土强度弱化的主要原因是孔隙冰的压融,矿物颗粒细化的微裂隙的发育。影响冻结粉质粘土强度弱化的主要原因是孔隙冰的压融和微裂隙的发育,这些过程是不独立存在的,而是共同影响,共同作用,从而导致了冻土强度的弱化。  相似文献   
997.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以往研究主要针对现代土壤碳库,而古土壤的碳库特征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河北坝上高原小滦河流域古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光释光(OSL)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团聚体分析方法,研究了风成沙地稀疏草地单元和河湖残积灌草混合单元内古土壤碳库特征。结果表明:古土壤形成时代为5. 7~3. 3 ka的全新世温暖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足,发育以松和蒿属为主要建群种的针叶林-草原植被。碳库以有机碳(SOC)为主,平均有机碳密度为3. 85 kg/m2,有机碳库储量为153. 1×107 kg。河湖相沉积物微团聚体的含量较高,对古土壤层碳库的物理保护作用较强,碳库稳定性较高;风积相沉积物微团聚体含量相对较低,加速有机碳的分解,碳库稳定性较差。提出不同沉积单元的土地利用保护方式,减少土壤有机碳的分解流失,支撑当地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  相似文献   
998.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拼贴带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孟习  孙炜 《吉林地质》1999,18(4):8-18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吉林省境内)地质构造的研究历来为学者所关注,研究成果颇多。笔者通过最新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带重磁场的总体特征,即近乐西向展布的地球物理场态,被北东向或与之相联系的其它方向的重磁场带或梯度带分隔、切割、和改造;区域构造框架--古东西构造,为中生代北东向等构造改造、包容及其它各复合关系,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通过对该带的5个构造重磁场区段之一的富尔河区段的剖析,确证生  相似文献   
999.
通常采用基于梯度的数学规划方法求解地下水管理模型,如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但对于高度非线性、非凸的优化问题,尤其是涉及到经济或环境的地下水管理模型,传统方法难以有效地寻找全局最优解。本文介绍了一种求解非线性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的遗传算法,并以山东羊庄盆地分布参数地下水系统非线性管理模型为例,给出了用遗传算法在求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找到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简要介绍了云南天文台10 米口径的太阳射电望远镜天线的远程控制系统中局域网控制和通过电话线控制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