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By using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from 1958 to 1997, we first looked into the atmospheric flow conditions in the one month immediately prior to the onse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SCSSM) each year. A monthly-averaged zonal basic flow of 40-yr composite was then calculated. The stability of Rossby wave in the basic flow was studied based on the spherical barotropic vorticity equation. Furthermore, the spectral function expansi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define and compute the evolvement of a developing wave packe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exists barotropic instability of spherical Rossby wave in the climatically-averaged flow field before the SCSSM onset. The instability is triggered by the westerly jet stream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and the strongest instable perturbation lies to the south of the westerly jet stream. The peak of the developing spherical Rossby wave packet propagates from mid and high latitudes to low latitudes, though not crossing the equator, spurring the cumulus convection in the tropical zones. The eruption of the cumulus convection and its spread to monsoon regions help to speed up the adjustment of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and the SCSSM onset. It is concluded that element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SCSSM onset are on global scale, albeit the onset itself looks like a local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02.
首先用成对繁殖的方法对NCEP再分析资料与T106分析场中的快速增长分析误差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然后把它们叠加到各自的初始场中进行了多初值集合预报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分析资料计算的达到饱和的快速增长误差,两者在全球分布上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同,多初值集合是综合考虑它们的有效方法;考虑了两种分析误差的集合预报比只考虑一种分析误差的集合预报优越;在集合总成员数不变的前提下,发现引入另一种分析资料的集合成员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就预报技巧的最大改善而言,其存在一个阀值。  相似文献   
103.
帕米尔东北缘地区构造变形特征与盆山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帕米尔东北缘乌泊尔地区是正确认识帕米尔北缘盆山结构和构造变形特征非常关键的地区,本文利用连续电磁剖面(CEMP)资料和地震资料,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钻井资料,对帕米尔东北缘乌泊尔地区的盆山结构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帕米尔东北缘及其以北地区的盆山结构表现为帕米尔造山带向北冲断和南天山向南冲断所形成的对冲结构;帕米尔山前为基底卷入式构造,古生界—中生界沿高角度的逆冲断层推覆到新近系和第四系之上,形成山前的古生界—中生界逆冲推覆带;北侧由受乌泊尔断裂控制的深部隐伏冲断体系和浅部的第四纪背驮盆地所构成。研究区的新生代构造变形时间开始于上新世晚期,并持续变形至今,形成了下更新统西域组(Q_1x)与下伏上新统、Q_2与Q_1和Q_(3-4)与Q_2之间的不整合。研究区最小构造缩短量为48.6 km,缩短率为48.1%。  相似文献   
104.
新疆塔什库尔干杏子沟铁矿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什库尔干杏子沟铁矿位于华南成矿区木吉-阿克赛钦Cu、Au(Fe)成矿带。研究从矿区元素背景特征、共生组合关系、空间分布、在各地质单元中的分布、时间演化规律、元素分布与地层、岩浆岩以及构造的关系等六个方面论述了铁矿区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寻找铁金钼多金属矿种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杨丽中  陈菲菲  梅丽峰 《气象》2010,36(5):123-127
通过对江苏省大量台站地温数据相关特征的分析,找出最佳相关指标点随时间分布规律;介绍利用单站资料建立统计估计指标和经验估计指标,并对估计值与正确值的偏差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情况下,两种指标所确立的估计值与正确值之差均在给定的科学合理范围。这一结果可作为日常判断地温传感器故障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RTK作业方法及成图软件的研究,探索出了适于RTK在线路测量中的数据采集方法,并对输出数据进行研究处理,使处理结果可被线路绘图软件直接调用,实现了RTK线路测量全流程自动化,使线路测量比常规方法变得简单、方便、可靠、快捷。这一技术在西气东输、靖成输油管道等重大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б????????к?????????????????????????1?????????ɡ???????????????????跽λ??????????????????λ??????????????к????????????????????2????????????λ?????????????????跽λ???????  相似文献   
108.
上芒岗卡林型金矿床的强烈红土化作用,形成了上部红色粘土型金矿体,产生了一定范围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金矿区红色粘土剖面可分为表土带、坡积带、钙华-沼泽带、残积带、腐泥带和基岩带 。在原生卡林型金矿红土化作用过程中,黄铁矿、毒砂、辉锑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矿物发生氧化作用,S、As、Sb、Pb等有有害元素将被有效释放进入地下水和红色粘土中,进而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9.
海洋半热带气旋生成机制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丽凤  唐功瑞 《气象》1995,21(9):16-20
作者对1982年8月25日发生于黄海南部的一次特殊风暴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这是一次直接生成于较高纬度洋面风雨都颇为严重的海洋热带气旋。对流层高层辐射、正涡度平流输送及低空东南急流是系统得以生成发展的机制,对流释放的凝结潜热对其进一步发展加强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0.
川西双鱼石研究区位于龙门山构造带北段,近年双鱼石区块进行的油气勘探证明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条件,查明该区构造发育特征和构造演化历史对区内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研和地震资料解释,认为双鱼石研究区具有构造正反转特征;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印证了双鱼石研究区构造演化经历了晚三叠世之前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发育高角度正断层,而后在燕山期和喜山期受到龙门山造山运动影响构造反转,早期高角度正断层上下相邻软弱层诱发逆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