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9篇
  免费   2078篇
  国内免费   2109篇
测绘学   969篇
大气科学   1987篇
地球物理   3571篇
地质学   5893篇
海洋学   1144篇
天文学   603篇
综合类   863篇
自然地理   1086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451篇
  2021年   529篇
  2020年   391篇
  2019年   493篇
  2018年   903篇
  2017年   792篇
  2016年   689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586篇
  2013年   585篇
  2012年   1130篇
  2011年   866篇
  2010年   568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469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1071篇
  2004年   1045篇
  2003年   790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71.
Eddy Shedding from the Kuroshio Bend at Luzon Strait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TOPEX/POSEDIENT-ERS satellite altimeter data along with the mean state from the Parallel Ocean Climate Model result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Kuroshio intrusion and eddy shedding at Luzon Strait during 1992–2001. The Kuroshio penetrates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forms a bend. The Kuroshio bend varies with time, periodically shedding anticyclonic eddies. Criteria of eddy shedding are identified: 1) When the shedding event occurs, there are usually two centers of high Sea Surface Height (SSH) together with negative geostrophic vorticity in the Kuroshio Bend (KB) area. 2) Between the two centers of high SSH there usually exists positive geostrophic vorticity. These criteria have be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eddy shedding times and locations. The most frequent eddy shedding intervals are 70, 80 and 90 days. In both the winter and summer monsoon period, the most frequent locations are 119.5°E and 120°E, which means that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eddy shedding location is unclear.  相似文献   
72.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seismic regime and earthquake depth distribution and correlation of seismicity and mud volcanism in the Azerbaijan and the Caspian Sea region. For the present region we have calculated accurate source locations, seismic activity, earthquake repetition and released earthquake energy parameters. It is shown that the active tectonic processes in the region are concentrated within the thick sedimentary cover that we consider as a general source of contemporary stress and a main structural element responsible for the origin of regional earthquakes. The correlation of seismicity and mud volcanism is of paragenetic character.  相似文献   
73.
In this paper,the analysis method of stochastic response of piled offshore platform excited bystationary filtered white noise is presented.With this method,the strong ground motion is considered asthree direction stationary filtered white noise process,the theoretic solutions of three special integrationequations are derived with the residue theorem,and the expression of response nodal displacements andmember forces of offshore platform excited by the stationary filtered white noise is put forward.Thestochastic response of a piled offshore platform excited by the stationary filtered white noise,which is lo-cated 114.3m in water depth,is computed.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with the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stationary white noise model analysis method,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 is drawn.  相似文献   
74.
本文是根据南极“八五”国家攻关课题中的“南极海冰监测和预报”的考核目标,实现为南极考察船在 冰区中航行提供精确和清晰的冰图和预报。  相似文献   
75.
渤海湾及其附近海域沉积物中Cu,Pb,Zn,Cd环境背景值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渤海湾及其毗邻河口区10柱岩芯样细颗粒(<0.063mm)(GF 1983-1985年采集)中重金属含量特点,结合^216Pb年代学编年资料,用未受人类影响沉积层中元素含量,藉统计学方法获得渤海湾岩芯样中Cu,Pb,Zn,Cd的分布类型,并根据各区重金属的含量水平,用t检验法获得了渤海湾Cu,Pb,Zn,Cd的环境背景值。  相似文献   
76.
刘浩  尹宝树 《海洋学报》2007,29(4):20-33
利用在本系列研究第一部分中所建立的耦合的生物物理模型,模拟了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和营养盐含量的年度循环特征.模拟结果显示:藻类的春季水华是由经过一冬积累在水体中的营养盐导致,而水华开始的时间在浅水区明显早于深水区,对此深水区水体层化结构的形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河载营养盐与悬起的沉积物所释放的营养盐是诱发夏季水华的共同原因.基于模型结果,我们还发现:渤海的浮游植物动力特性就整体而言依然受无机氮限制,但是在莱州湾,磷限制特性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每年黄河都要携带大量的无机氮进入海水,从而导致莱州湾营养盐的氮磷比已远远超过16.  相似文献   
77.
南海北部及巴士海峡附近的水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释黑潮水进入南海的方式 ,通过对 2 0 0 2年 5月 2 9日~ 6月 6日在南海及巴士海峡附近太平洋海域观测所得的资料进行水团分析 ,以四边形水团定量分析方法得到各水团在海区内的分布状况 ,同时分析了温度、盐度、密度和溶解氧的分布 ,并对在相同深度层次上的南海水和黑潮水性质进行了比较。观测海域的水团分为表层水团 (SW ) ,次表层水团 (SSW ) ,中层水团 (IW )和深层水团 (DW ) ,分别处于 0~ 5 0m ,5 0~ 3 0 0m ,40 0~ 10 0 0m ,10 0 0m以深。黑潮水进入南海 ,但是势力较弱 ,未能越过 119.5°E深入南海。  相似文献   
78.
九龙江河口区磷的转移和入海通量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1992~1993年4个航次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区总磷的分布和转移受悬浮物含量明显控制。当SPM含量低时,其迁移过程接近理想行为;SPM含量高时则为非理想行为。估算得出,九龙江水体总磷的平均人海通量为1.47×103t/a。其中,溶解态磷为0.43×103t/a,约占29%;颗粒态磷占71%,九龙江水磷的输入以颗粒态为主。溶解态磷的分布,基本上在某一水平上了波动,其入海通量受环境影响很小,可能意味着颗粒磷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79.
数据监控系统中监控软件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海洋863计划中的818-01-04课题(上海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和信息服务系统)中的数据监控系统在编制中的设计思想和有关技术,数据监控系统是在广泛的对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调研和学习后,根据本项目具体的要求,利用当今先进的系统设计理论和计算机软件地工程工技术进行系统功能的设计,并采用了依先的软件编程技术,完成了本课题中监控平台的制作,本系统软件主要是运用Delphi3,VC 5.0进行编制的,同时使用了SQLSVERVER6.5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后台输数据的存储管理,在数据的传输控制和数据处理过程中,系统还利用了远程数据文件传输技术FTP和互联网技术INTERNET以及拔号进行数据传输技术等,系统在近半年运动中,系统功能稳定,数据处理及时准确,同时通过了海洋863专家的鉴定,并得到同行业及用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80.
水体中含一定浓度的甲醛 ,用 Nessler法测得的总氨氮 (TAN)浓度远远高于实际浓度 ,差异百分数最高达 4 5 0 .0 6 % ;用次氯酸酚盐法测得的总氨氮 (TAN)浓度则明显低于实际浓度 ,差异百分数最高可达 84 .77%。甲醛浓度范围为 10~ 4 0 mg/ L、TAN浓度为 1~ 10 mg/ L,通过双因素有重复观察值的交叉实验 ,得到如下矫正式 :(1)用 Nessler法测 TAN时 ,Y=4 .0 5 2 9- 0 .0 72 4 x1+ 0 .2 0 6 4x2 ,标准误差为 1.3381;(2 )用次氯酸酚盐法测 TAN时 ,Y=0 .1196 + 0 .0 345 x1+ 1.0 0 2 2 x2 ,标准误差为 0 .4 6 2 7。 Y为 TAN实际浓度 (mg/ L) ,x1为甲醛浓度 (mg/ L) ,x2 为测得的 TAN浓度(mg/ L )。比较含氨氮水体与不含氨氮水体中的甲醛浓度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