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146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1.
On the Compensation of Systematic Errors in Marine Gravity Measurem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 of errors in marine gravity measurements, an error model, firstly, is constructed mathematically which can characterize the change of systematic errors and with which a new crossover adjustment model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n, two methods of compensating the systematic errors are proposed, i.e., the self-calibrating adjustment and the a-posteriori compensation. Some questions involved in solving the adjustment problem, such as the rank deficiency, the choice of error model, the weighting of model parameters and the significance test of compensation efficiency, etc.,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Finally, a practical survey network is used as a case study to test the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wo compensa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412.
海洋测量异常数据的检测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海洋测量领域已先后推出了多种具有高分辨率和高采集率的新技术测量手段,如用于海底地形测量的多波束测深和机载激光测深系统。作为数据后处理软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急需寻求一种有效的异常数据探测方法来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与陆地测量相比较,海洋测量具有明显的动态效应,由于海水阻隔的原因,海洋测量不仅受大气的影响,而且受海水运动和海水物理性质的影响,因此  相似文献   
413.
陈文玉  何翔 《海洋预报》1999,16(1):35-40
本文利用1949~1997年的资料,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太阳黑子及东海气旋①,热带气旋②活动的互相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归纳出几点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414.
针对单自由度多点锚泊系统的纵荡运动模型,研究系统在浪和流作用下的多吸引子和吸引域。以布锚参数,来流和波浪尺度为变参数,运用数值积分和胞映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求得系统的多种形式的振动解,与前人采用完全数值积分方法相比,结果一致。认为在实际中只需研究解的定范围渐近稳定性。文中采用胞映射法,计算了多种振动解的定范围吸引域,以及混沌吸引子的吸引域。并由此分析了吸引子的渐近稳定特性和对初值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15.
多点锚泊系统吸引子和吸引域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16.
本文利用临界摄动方法,分析了中尺度大气对称扰动系统远离平衡态的物理结构。结果表明,在超临界分叉的条件下,系统远离平衡态,则扰动易强烈发展,系统的结构与Williams和Gray(1973)作合成分析的热带云团的物理结构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17.
南极格罗夫山陨石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及初步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第16次南极科考队在格罗夫山的蓝色冰表面回收到28块陨石,本文通过详细的显微镜观测和矿物成分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确定28块陨石中的26块为普通球粒陨石,2块为无球粒陨石。在26块球粒陨石中高铁群(H)有11块,低铁群(L)有10块,低铁低金属群(LL)5块。其中H3 5块、H4 2块、H51块和H6 3块;L3 1块、L4 2块、L5 2块、L6 5块。LL4 1块、LL53块、LL6 1块。两块无球粒陨石GRV 99027和GRV 99018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初步确定GRV 99027为二辉橄榄质火星陨石,GRV 99018为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  相似文献   
418.
三峡水库在不同水位调控期支流回水区末端水深变化幅度较大,加之复杂水动力变化产生的生境异质性,塑造出有别于浅水湖泊的水华暴发特征.本研究基于库区4条支流——香溪河、澎溪河、大宁河及草堂河部署的自动监测数据,利用小波变换(WT)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构建藻类时序变化预测模型,并探讨神经网络层数、每层隐藏神经元数、时间步长数等关键参数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WT-LSTM模型可有效预测在线获取的叶绿素a浓度变化,模型在4条支流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049~0.221μg/L,平均相对误差(MRE)为0.43%~1.12%;预测结果揭示深度神经网络方法可有效地提取在线藻类时序数据特征,而相较于深度置信网络(DBN),LSTM在4条支流叶绿素a预测的平均RMSE和MRE分别降低了9.20%和3.06%;在线监测数据的小波降噪并未影响叶绿素a的变化趋势,且WT-LSTM模型对叶绿素a预测效果显著提升于WT-DBN,平均RMSE和MRE分别降低了51.72%和59.24%;通过设置不同时间步长的预测实验,证实24 h内模型精度会随着预测步长的增加而降低,但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可保持在13%以内,且对区间内叶绿素a极大值的预测精度要优于其平均值.本研究为水华预测上耦合在线监测与深度学习提供了研究范例,通过4个站点数据的交叉验证实验,亦证实具有统计学关联性的不同空间数据合并后可延展时序模型的学习样本,增强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419.
三峡水库是控制和开发长江的重要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水库排沙比是反映水库拦截泥沙程度的重要指标.针对目前三峡水库排沙比计算没有考虑三峡水库区间来沙,结果偏大的问题,依据三峡水库区间水文站2003-2016年实测水文资料,采用水文学法估算了三峡水库区间月、年入库输沙量,分析了三峡水库排沙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区间年均来沙量约1775×104 t,占总入库沙量的10.3%,近年来沙占比有所增大,其中2013-2016年来沙量占总入库沙量的26.9%;2)三峡水库年均排沙比为21.6%,其中围堰蓄水期为34.1%,初期蓄水期为17.0%,试验性蓄水期为15.4%;3)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方式运行,主汛期7-9月的排沙比一般大于枯季,但2013年以后,出现了主汛期排沙比小于枯季的现象;4)入库细颗粒泥沙的排沙比大于粗颗粒泥沙,其中粒径d ≤ 0.062 mm的细颗粒泥沙排沙比为23.4%,0.062 mm0.125 mm的中粗沙排沙比分别为5.5%和11.1%;5)三峡水库排沙比汛期主要受V/Q影响,枯季主要受入库含沙量的影响;当V/Q约为170×104 s时,水库排沙效果最差;分别建立了汛期和枯季排沙比经验计算式.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三峡水库水沙优化调度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0.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无创性生物多样性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旨在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研究赣江下游南昌段鱼类多样性,并从不同季节(春、夏、秋、冬)、不同水层(上层、中层和下层)和不同取样位置(近岸和离岸)比较鱼类环境DNA信息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在赣江下游南昌段检测到鱼类114种,其中83种为历史记录种。不同季节的鱼类环境DNA信息的多样性和组成显示出极显著差异。上层水检测到的鱼类物种数分别显著多于中层水和下层水,且中层水和下层水检测到的鱼类在上层水中绝大多数都被检测到。上层水、中层水和下层水的鱼类环境DNA信息的多样性和组成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近岸检测到鱼类物种数多于离岸的,鱼类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但群落结构具有显著性差异。RDA分析表明,赣江下游鱼类环境DNA受温度和pH的影响较大。本研究能够为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的赣江鱼类资源的调查提供基线数据,并对后续赣江鱼类资源环境DNA宏条形码监测实施不同目的的采样策略提供依据;可为使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研究流水系统鱼类多样性提供技术参考,为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